課程概述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主要針對當代閩南語句法研究之議題,作一全面性之介紹,使得學生有能力構思議題、掌握相關文獻、搜尋資料、整理語料、語言分析,最後撰寫成書面報告。
教學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此外在修讀的過程中,學生可藉由比較分析,學習閩南方言之間的異同及閩南語疑問句、閩南語被動句、閩南語使動句、閩南語比較句、閩南語代名詞、閩南語動貌否定。
教學內容 Course Outline:
主要讀本及參考書目:
(1)主要讀本: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
湯廷池、張淑敏、廖元平《台灣本土語言語法研究的軌跡:福佬篇》。
湯廷池 1996《國語語法研究論集》台北: 學生書局。
湯廷池. 1999 〈閩南語連詞‘及、抑(是)、(猶)擱…(猶)擱、那…那’的意義與用法〉,《閩南語語法研究試論》台北: 學生書局。
湯廷池. 1999 〈閩南語‘連、含、參’的意義與用法;兼談閩南語的詞彙與語法教學〉,《閩南語語法研究試論》台北: 學生書局。
湯廷池 顏秀珊. 2012. 〈臺灣河洛語的「限定子句」及「非限定子句」〉,《清華學報》,新42卷第2期第345~377頁。
劉小梅1997 《國閩客語的動態文法體系及動態詞的上加動貌語意》,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連金發 1996. 〈台灣閩南語「的」的研究〉。
李豔惠 2012〈短语结构与语类标记: "的" 是中心语?〉,講義。
Li, Yen-hui Audrey. 2012. Mandarin de ↔ Taiwanese e.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33.1: 17-40.
Li, Yen-hui Audrey. 2013. P-Insertion and Ellipsis.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34.2: 100-128.
李豔惠 1993 〈閩南語疑問句〉,講義。
劉承賢 2010. 《台語「敢」問句的句法》,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Lisa, L.-S. Cheng, C.-T. James Huang, Y.-H. Audrey Li, and C.-C. Jane Tang. 1997. Hoo, Hoo, Hoo: syntax of the causative, dative, and passive constructions in Taiwanese.
Lisa, L.-S. Cheng, C.-T. James Huang, Y.-H. Audrey Li, and C.-C. Jane Tang. 1997 Causative compounds across Chinese dialects: A study of Cantonese, Mandarin and Taiwanese.
Lee, Hui-Chi. 2012. Passives and causatives in a specific Taiwanese construction. 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ew Series 42.1: 169-189.
鄭良偉. 2009. 〈台華語使動、讓動kap自動句型〉,《台語研究》,新1卷第1期第80~107頁。
鄭良偉. 2009. 《國語常用虛詞其台語對應詞釋例》。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張嘉綾 2012 《臺灣閩南語比較句之類型分析》,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孜 2013 《網路國語新聞標題之台語借詞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思蓉 2014 《臺灣閩南語前置賓語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2)參考書目:
林慶勳2001《臺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洪惟仁1992《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出版社。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書局。
王育德2000《台灣話講座》台北:前衛出版社。
許極燉1998《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惠琦 2010 The reference of the third person pronoun i in the ka …. Hoo construction. 台語研究1.1:62-79.
李惠琦 2010 Taiwan Southern Min Denominal Verbs.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1.3: 503-526.
He, Yu-Jing. 1997. Mood in Taiwanese: Negative Modal Markers Bo5, Be7, and M7. MA thesi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鄭良偉. 1997《台華語的結構及動向 I-IV》,台北: 遠流出版社。
洪惟仁《台灣鄉土語言源流及特色》,講義。
教學進度:
週 別
|
內 容
|
作 業
|
參 考 資 料
|
下
學
期
|
1
|
課程介紹
|
|
|
2
|
台灣閩南語語法 Ch3
|
|
楊秀芳
|
3
|
台灣閩南語語法 Ch4
|
|
楊秀芳
|
4
|
台灣本土語言語法研究的軌跡:福佬篇
現代漢語語法要點《國語常用虛詞其台語對應詞釋例》
|
|
湯廷池 鄭良偉
|
5
|
OFF
|
|
|
6
|
臺灣河洛語的「限定子句」及「非限定子句」
現代漢語語法要點《國語常用虛詞其台語對應詞釋例》
|
|
湯廷池
|
7
|
閩南語連詞:及、抑是、猶擱、那的意義與用法
|
|
湯廷池
|
8
|
閩南語‘連、含、參’的意義與用法;兼談閩南語的詞彙與語法教學
|
|
湯廷池
|
9
|
國閩客語的動態文法體系及動態詞的上加動貌語意 Ch4
|
|
劉小梅
|
10
|
期中考
|
題目 大綱
|
|
11
|
台灣閩南語結構助詞''甲'',''了'',''著'',''去”
台華語使動、讓動kap自動句型
|
|
鄭良偉
|
12
|
閩南語使被動: Hoo, Hoo, Hoo: Syntax of the causative, dative, and passive constructions in Taiwanese
|
|
Huang, Cheng, Tang
|
13
|
閩南語使動Causative compounds across Chinese dialects: A study of Cantonese, Mandarin and Taiwanese.
Passives and causatives in a specific Taiwanese construction.
|
|
Huang, Cheng, Tang
李惠琦
|
14
|
閩南語疑問句
|
|
李豔惠
|
15
|
台語「敢」問句的句法
|
|
劉承賢
|
16
|
台灣閩南語「的」的研究
短语结构与语类标记: "的" 是中心语?
Mandarin de ↔ Taiwanese e
|
|
連金發
李豔惠
|
17
|
期末發表
|
|
|
18
|
期末考
|
期末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