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請先選擇授課教師 Select Teacher
107 1 GW106 18003 GSGW297 201016001 T2491

遠距教學方式 Distance learning

※此項為因應Covid-19而調查,實際授課方式請依校方政策及教師公告為主
This is an investigation in response to Covid-19.
The actual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based on school policies and teacher announcements. ※
待規劃...to be planned...

課程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開課學年Year107
開課學期Semester1
科目名稱Course閩南語語法研究 Studies in Southern Min Syntax
科目代碼Course NoGW106
任課班級Class臺研碩一
學分數Credits3.0
必/選修Required / Eective選修 elective subject
授課地點Classroom3208
教師聯絡資料Contact teachers 連結 Link
(因應個資法,僅提供系所網站查詢所公開資料)
(By Personal Information Act, only the public information on the department website is provided)
往年課綱Previous syllabus查無該系所日/夜相關課綱資料 No Data Match

課程能力 Course Ability

107 1 GW106 GSGW297 201016001

課程符合指標 Course Indicators

教學內容 Course Outline

課程概述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主要針對當代閩南語句法研究之議題,作一全面性之介紹,使得學生有能力構思議題、掌握相關文獻、搜尋資料、整理語料、語言分析,最後撰寫成書面報告。

教學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此外在修讀的過程中,學生可藉由比較分析,學習閩南方言之間的異同及閩南語疑問句、閩南語被動句、閩南語使動句、閩南語比較句、閩南語代名詞、閩南語動貌否定。

教學內容 Course Outline:

主要讀本及參考書目:

 (1)主要讀本: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

       湯廷池、張淑敏、廖元平《台灣本土語言語法研究的軌跡:福佬篇》。

       湯廷池 1996《國語語法研究論集》台北: 學生書局。

       湯廷池. 1999 〈閩南語連詞‘及、抑(是)、(猶)擱…(猶)擱、那…那’的意義與用法〉,《閩南語語法研究試論》台北: 學生書局。

       湯廷池. 1999 〈閩南語‘連、含、參’的意義與用法;兼談閩南語的詞彙與語法教學〉,《閩南語語法研究試論》台北: 學生書局。

       湯廷池 顏秀珊. 2012. 〈臺灣河洛語的「限定子句」及「非限定子句」〉,《清華學報》,新42卷第2期第345~377頁。

        劉小梅1997 《國閩客語的動態文法體系及動態詞的上加動貌語意》,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連金發 1996. 〈台灣閩南語「的」的研究〉。

       李豔惠 2012〈短语结构与语类标记: "的" 是中心语?〉,講義。

       Li, Yen-hui Audrey. 2012. Mandarin de ↔ Taiwanese e.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33.1: 17-40.

       Li, Yen-hui Audrey. 2013. P-Insertion and Ellipsis.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34.2: 100-128.

       李豔惠 1993 〈閩南語疑問句〉,講義。

       劉承賢 2010. 《台語「敢」問句的句法》,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Lisa, L.-S. Cheng, C.-T. James Huang, Y.-H. Audrey Li, and C.-C. Jane Tang. 1997. Hoo, Hoo, Hoo: syntax of the causative, dative, and passive constructions in Taiwanese.

       Lisa, L.-S. Cheng, C.-T. James Huang, Y.-H. Audrey Li, and C.-C. Jane Tang. 1997 Causative compounds across Chinese dialects: A study of Cantonese, Mandarin and Taiwanese.

       Lee, Hui-Chi. 2012. Passives and causatives in a specific Taiwanese construction. 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ew Series 42.1: 169-189.

       鄭良偉. 2009. 〈台華語使動、讓動kap自動句型〉,《台語研究》,新1卷第1期第80~107頁。

       鄭良偉. 2009. 《國語常用虛詞其台語對應詞釋例》。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張嘉綾 2012 《臺灣閩南語比較句之類型分析》,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孜 2013 《網路國語新聞標題之台語借詞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思蓉 2014 《臺灣閩南語前置賓語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2)參考書目:

      林慶勳2001《臺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洪惟仁1992《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出版社。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書局。

      王育德2000《台灣話講座》台北:前衛出版社。

      許極燉1998《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惠琦 2010 The reference of the third person pronoun i in the ka …. Hoo construction. 台語研究1.1:62-79.

      李惠琦 2010 Taiwan Southern Min Denominal Verbs.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1.3: 503-526.

      He, Yu-Jing. 1997. Mood in Taiwanese: Negative Modal Markers Bo5, Be7, and M7. MA thesi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鄭良偉. 1997《台華語的結構及動向 I-IV》,台北: 遠流出版社。

      洪惟仁《台灣鄉土語言源流及特色》,講義。

教學進度:

週 別

 內                           容

   作    業

 參  考  資  料

 

 

1

課程介紹 

 

 

2

台灣閩南語語法 Ch3

 

楊秀芳

3

台灣閩南語語法 Ch4

 

楊秀芳

4

台灣本土語言語法研究的軌跡:福佬篇

現代漢語語法要點《國語常用虛詞其台語對應詞釋例》

 

湯廷池 鄭良偉

5

OFF

 

 

6

臺灣河洛語的「限定子句」及「非限定子句」

現代漢語語法要點《國語常用虛詞其台語對應詞釋例》

 

湯廷池

7

閩南語連詞:及、抑是、猶擱、那的意義與用法

 

湯廷池

8

閩南語‘連、含、參’的意義與用法;兼談閩南語的詞彙與語法教學

 

湯廷池

9

國閩客語的動態文法體系及動態詞的上加動貌語意 Ch4

 

劉小梅

10

期中考 

題目 大綱

 

11

台灣閩南語結構助詞''甲'',''了'',''著'',''去”

台華語使動、讓動kap自動句型

 

 

鄭良偉

12

閩南語使被動: Hoo, Hoo, Hoo: Syntax of the causative, dative, and passive constructions in Taiwanese

 

Huang, Cheng, Tang

 

13

閩南語使動Causative compounds across Chinese dialects: A study of Cantonese, Mandarin and Taiwanese.

Passives and causatives in a specific Taiwanese construction.

 

 

Huang, Cheng, Tang

 

李惠琦

14

閩南語疑問句

 

李豔惠

15

台語「敢」問句的句法

 

劉承賢

16

台灣閩南語「的」的研究

短语结构与语类标记: "的" 是中心语?

Mandarin de ↔ Taiwanese e

 

連金發

李豔惠

17

期末發表

 

 

18

期末考

期末報告

 

 



教學方式(%) Teaching Strategies

  •  講授  40%
  •  報告  40%
  •  討論  20%

成績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  期末報告  60%
  •  口頭報告  30%
  •  參與  10%

主要書目及參考書目 References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不法影印※
※Please abide by IPR, do not copy leg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