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為諮商心理專業入門之學,旨在探討諮商心理學的發展、學派、理論、方法與技術等內涵,了解諮商的心理學基礎、理念與相關內容,含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及社會心理學等,以及諮商相關的心理學學理、議題、現況及發展趨勢,以廣博諮商專業發展的心理學知能,精熟諮商心理的知識能力並提升諮商輔導工作的品質,促進社會大眾的身心健康。
教學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1.了解諮商心理的內容與內涵。
2.認識台灣諮商心理專業及人員養成教育的發展。
3.學習諮商心理學相關專業的知識與能力。
3.探討諮商心理學在家庭、學校、社區及醫療機構等不同場域的應用。
教學內容 Course Outline:
科目名稱:(中文)諮商心理學概論 必修■ □選修 任課教師:徐西森教授
任課班級
|
碩士班
|
辦公地點
|
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辦公室
|
連繫電話
|
校內
|
07-7172930-2115
|
校外
|
|
(英文)Introduction to Counseling Psychology
開課班級: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碩一
每學期開課學分數:上學期 3 學分 下學期 學分
總學分數: 3 學分 每週上課時數: 3 小時
教師研究室:教育大樓五樓1504A
授課時間:每週四09:10-12:00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諮商心理專業入門之學,旨在探討諮商心理學的發展、學派、理論、方法與技術等內涵,了解諮商的心理學基礎、理念與相關內容,含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及社會心理學等,以及諮商相關的心理學學理、議題、現況及發展趨勢,以廣博諮商專業發展的心理學知能,精熟諮商心理的知識能力並提升諮商輔導工作的品質,促進社會大眾的身心健康。
二、課程核心能力及其配分:
|
學院核心能力
|
研究生的能力
|
總
百
分
比
|
課程 vs 專門能力
|
課程 vs 研究生的能力
|
課程 vs 專門能力
|
院1
|
院2
|
院3
|
院4
|
院5
|
研1
|
研2
|
研3
|
專1
|
專2
|
專3
|
教育專業能力
|
專業證照能力
|
科際整合能力
|
社會服務能力
|
國際參與能力
|
創新思考能力
|
國際化能力
|
終身學習能力
|
諮商與輔導相關知識
|
諮商與輔導實務能力
|
諮商與輔導研究基礎知能
|
諮商心理學概論
|
0
|
5
|
0
|
5
|
0
|
5
|
5
|
5
|
40
|
20
|
15
|
100
|
三、實施方式:
1.課程講授與評量
2.資料研閱與討論
3.專題報告與研討
4.示範與實務演練
5.影片欣賞與省思
6.學校與社區諮商機構的參訪等
四、授課內容:詳如[七、教學進度]
五、評量方式:
- 專題報告(30%):每人報告主題請自本教學進度單元中擇一(非諮商輔導心理等相關專業系所畢業者得1-2人一組)。若取材中文教科用書者須另參閱國外專業期刊至少5篇英文文獻資料;若取材英文教科用書者得依相同主題之一章譯讀報告。當週口頭報告者請於週一22:00前將ppt檔e-mail予任課教師徐西森教授指正(電子信箱t3022@nknucc.nknu.edu.tw)。每人報告時間約講述60分鐘及研討30分鐘(二者得合併交互進行,約1.5小時)。請碩一班代協調每週約安排1-2人報告,報告名單請列表於第三週上課前送任課教師。
- 期中考(40%):第十週期中考,第七週前告知考試方式及範圍(擇3-5教學單元或章節)。
- 專業研習與實務(15%):於第三週完成每3-6人分編一組(任課教師課堂宣布每組的人數)。每組於第五週至第十四週接受本所修讀「諮商督導理論與實務」博三研究生課堂外之專業督導,每週約1-2小時,於本所教室或諮商室等場地進行諮商、修業引導、資料導讀、實務演練或諮商議題研討等,期末博士生協助授課教師本部份評量。碩一生得於「諮商心理學概論]課程中分享接受督導、諮商或研討的心得。
- 課堂學習參與情形(15%):含出缺勤與討論分享等情形。
六、教科用書:
(一)教科用書:
Brown, S. D., & Lent, R. W. (2008)(Eds.). Handbook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4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鄔佩麗(2005)。輔導與諮商心理學。台北:東華。
(二)參考書目:
王震武等(2008)。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
王麗斐、林美珠(2000)。團體治療性因素量表之發展與編製。中華輔導學報,9,1-24。
吳秀碧(2005)。諮商團體領導原理的建構。中華輔導學報,17,1-33。
吳芝儀譯(1996)。生涯發展理論與實務(Zunker, 1994)。台北:揚智文化。
林家興(2005)。心理師執業之路。台北:心理。
林家興、王麗文(2000)。心理治療實務。台北:心理。
林燦南(1999)。企業諮商:談員工協助方案。輔導季刊,35(4),16-24。
邱上真等(2001)。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二版)。台北:心理。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孫景棠(2001)。台灣企業推行員工協助方案對員工態度與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西森(2011)。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二版)。台北:心理。
張德聰、黃正旭、林蒸增、蔡明偢(1999)。由企業員工之探討對企業諮商之建議。輔導季刊,35(4),1-16。
連廷嘉(1998a)。國民中小學教師諮詢需求與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連廷嘉(1998b)。諮詢理論初探。諮商與輔導,146,25-27。
郭靜晃等(2002)。心理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陳音言(2002)。中小企業領導風格、企業文化與推行員工協助方案內涵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縣市製造業為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皎眉(2008)。社會心理學。台北:雙葉。
黃堅厚(2005)。人格心理學(二版)。台北:心理。
葛樹人(2006)。心理測驗學(四版)。台北:桂冠。
鄔佩麗、黃兆慧(2006)。諮詢的理論與實務。心理。
劉玉玲(2007)。生涯發展與心理輔導。台北:心理。
潘正德(2007)。諮商理論、技術與實務(第三版)。台北:心理。
蘇建文等譯(2002)。發展心理學(Shafer, L.)。台北:學富文化。
Alan E. K.(2008).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and practice: New opportunities to bridge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enhance the knowledge base, and improve patient care, American Psychologist, 63(3), 146-159.
Alvin, L. S., & , Ping-Hwa, Chen.(2009). Counseling Psychology in Chinese Communities in Asia: Indigenous, Multicultural, and Cross-Cultural Considerations,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37(7), 944-966.
Cochran, L. (1992). The Career Project. Jour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18, 187-198.
Corsini, R. J. & Wedding, D. (2014)(Eds.). Current Psychotherapies. (11th ed.). Itasca, Illinois: F. E. Peacock.
Corey, G. (2004).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oup counseling(6th ed.). Belmont, CA:Brooks/Cole.
Corey, G.(2001). Case Approach to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CA: Thomas Brooks.
Corey, G.(2009). The Art of Integrative Counseling. CA: Thomas Brooks.
Corey, G.(2009).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CA: Thomas Brooks.
Feldman, R.(2010). Essentials of Understanding Psychology. Berkshire: McGraw-Hill.
Fletcher, J. M., & Lyon, G. R. (2007). Learning disabilities: from identification to intervention. NewYork: The Guilford Press.
Gazda, G. M., Ginter, E. J. & Horne, A. M.(2001). Group counseling and group psychotherap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Kwan, K., & Gerstein, L. H.(2008). Envisioning a Counseling Psychology of the World,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36(2), 182-187.
Liben, L. S. (Ed.) (2009). Current Directions in Dvelopmental Psychology(2nd ed). Boston, MA, US: Pearson.
Merrell, K. W., Ervin, R. A., & Peacock, G. G.(2006). School Psych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 Foundation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Nugent, F. A., & Jones, K. D.(2000). Introduction to the Profession of Counseling (5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Peacock, G. G. Ervin, R. A., Daly , E. J. & Merrell, K. W.(2009). Practical Handbook of School Psychology: Effective Practi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Sternberg, R. J. (2010). WICS: A new model for school psychology, School Psychology, 31(6), 599-616
(三)相關圖書與期刊文獻資料。
(四)本所諮商實習手冊。
七、教學進度:上課地點於 教室
週 別
|
月/日
|
教 學 單 元 內 容
|
教 學 方 式
|
資 料 研 閱
|
|
1
|
|
- 課程導向說明、
- 心理師的教考訓用
- 諮商心理學的理念與發展
|
講授與研討
|
|
2
|
|
發展心理學(一)
|
講授與研討
|
|
3
|
|
發展心理學(二)
|
講授與研討
|
|
5
|
|
發展心理學(三)
|
講授與研討
|
|
6
|
|
人格心理學(一)
|
講授與研討
|
|
7
|
|
人格心理學(二)
|
講授與研討
|
|
8
|
|
人格心理學(三)
|
講授與研討
|
|
9
|
|
社會心理學(一)
|
講授與研討
|
|
10
|
|
期中考
|
|
|
11
|
|
社會心理學(一)
|
講授與研討
|
|
12
|
|
社會心理學(二)
|
講授與研討
|
|
13
|
|
社會心理學(三)
|
講授與研討
|
|
14
|
|
諮商理論與技術(一)
|
講授、演練與研討
|
|
15
|
|
諮商理論與技術(二)
|
講授、演練與研討
|
|
16
|
|
心理測驗與個案評估
|
講授、演練與研討
|
|
17
|
|
諮商心理學的運用
|
參訪
|
|
|
18
|
|
統整學習心得
|
經驗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