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課教師: 劉正元
    教學大綱:※※※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不法影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105 學年度教學綱要

     

    科目代號:

    科目名稱:(中文)文化理論研究與方法     □必修 R選修     

                           教師:劉正元副教授          cliu@nknu.edu.tw

     

    任課班級

    國文系應用中文組

    辦公地點

     

    連繫電話

    校內

    2536

    校外

     

    每學期開課學分數:  上學期  3  學分

    總學分數:  3 學分   每週上課時數:  3  小時

    先修科目:    無           

    所需教學設備:單槍投影機、電腦

     

     

    一、 教學目標:  (1)   使學者理解文化理論,奠定學生人文研究基礎。

     (2)    將理論與日常生活結合,進行深度分析

                                  

    二、教材內容:

    三、實施方法:教師授課、學生報告、師生討論、田野調查及紀錄

     

    四、評量方式:課堂出席參與及口頭報告(20%)、申論題作業(30%)、期

    末書面報告(50%)

     

    • 導讀或分組口頭報告:進行課堂導讀口頭報告,須以約30分鐘左右的ppt. 口頭簡報。(口頭報告結束後不需要繳交紙本)
    • 兩次申論題作業:含解釋名詞及問答題   
    • 期末書面報告:每位同學根據課堂習得的文化理論觀點,選擇一

    個相關主題進行分析,撰寫字數以5,000字為原則。

     

    五、主要讀本及參考書目:

    (1)主要讀本:

             

             Chris Baker 原著,羅世宏譯 (1989),《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

              (Cultural Studies: Theory and Practice),書林出版社,2010年。

              邱于芸 (2014),《用故事改變世界:文化脈絡與故事原型》

                    ,遠流出版社,2014年。

             Philip Smith, 林宗德譯 《文化理論面貌導讀》(韋伯文化)

       

     

    W1   9/18    文化研究導論 (ch.1)

     

    W2   9/25 文化研究的幾個重要主題

            The Ordinary as a Sign of Itself:Culture and Everyday Life(旅遊、 購物、

            行走、 飲食) p. 121-148. In John Hartley, “A Short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ies.”

           (服裝) Blake: 人類學與時裝時尚

     

    W3   10/02       林茂賢老師演講

                      

     

    W4   10/09   放假

     

    W5  10/16   文化與意識形態: 馬克思主義及法蘭克福學派的取向(ch.2)

            K. Marx: ‘Commodities and Money’

            P. Willis: 〈男子氣概與工廠勞動的關係〉

            李玉瑛,〈裝扮新娘〉

            

     

    W6   10/23   文化與語言: 符號學及後馬克思主義的取向(ch.3)

    F. Saussure: 〈符號與語言〉

    R. Barthes:《符號禪意東洋風》〈Sukiyaki〉(商務)

                 Sahlins: 〈食物作為象徵符碼〉

                 朴相美: 〈飲食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

     

     

    W7   10/30   進入後現代主義 (ch. 5)

     

     

    繳交第一次作業

     

    W8   11/06    主體性與身份: 後結構主義的取向 (ch. 6)

                 M. Foucault: 〈性論述與權力〉

                 M. Foucault: ‘Panopticism’ 

     

     

    W9   11/13   主體性與身份: 後結構主義的取向 (ch. 6)

           P. Bourdieu: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pp. 78-83

                      莊雅仲:〈裨海紀游:徘徊在自我與異己之間〉

     

          

    W10  11/20  族群種族與國族 (ch. 7)

                       王志弘: 〈北市安康市場:越南街研究〉

                       藍佩嘉:〈當大學生菲傭遇見台灣新富雇主〉

     

     

    W11  11/27   性別主體性與再現 (ch.8)

                      林宇玲:〈平面廣告中的性別意涵〉

                      陳燕玲: 〈廣告的國家符碼〉

     

     

    W12  12/04   性別主體性與再現 (ch.8)

                        周平:〈解析弱智化女性的笑話〉

                        周平‧游美惠:〈性∕別∕笑∕話說從頭〉

     

    W13  12/11   電視、文本和閱聽人 (ch. 9)

                Stuart Hall: ‘Encoding, decoding”

               (流行音樂) 陳明凱: 〈臺灣嬉哈音樂〉

     

     

    W14  12/18   文化空間和城市地方 I: 戲劇學的取向 (ch.10)

                        Geertz: 巴里島的鬥雞

                        Goffman, E. “Out-of-frame activity”

                      (交通) 李玉如: 台北捷運的文化政治學

     

    W15  12/25  文化空間與城市地方 II (ch.10)

                Gupta and Ferguson: Beyond “Culture”: Space,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Watts, M.‘Space for everything,” pp. 119-122.

                胡正恒,〈人、土地與歷史記憶〉

     

     繳交第二次作業

     

    W16  01/01   放假

     

    W17  1/08     青少年風格與反叛 (ch.11)

    (休閒觀光) 林文剛:卡拉OK與身份認同

    (戲劇) 趙庭輝: 偶像劇〈流星花園〉的文本分析主體性與身份

                         文化政治與文化政策(ch.12)

     

    W18  1/15       學生專題大綱討論

     

     

    1/20  繳交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