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學年度教學綱要
科目名稱:歷史與文化 □必修 R選修 教師: 楊護源
任課班級: 3年級
每學期開課學分數:上學期 0 學分 下學期 2 學分
總學分數: 2 學分 每週上課時數: 2 小時
連繫電話:07-7172930#2532 辦公地點: 辦公時間(Office hour):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一、教學目標:
(一)本課程講授之主旨,係著重於引導學生瞭解台灣歷史文化發展之特性,啟發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興趣,俾能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對台灣歷史文化的認同感與珍惜傳承之責任心。
(二)文化是一種生活模式的認同,文化塑造出生活形態,文化不斷的更新,使新的生活模式出現,然更新奠基於傳統,故有必要對台灣傳統文化作深入的瞭解,本課程期使修課學生瞭解到台灣各族群傳統之歷史文化,並建立族群平等與文化更新之觀念。
二、課程核心能力及其配分:
請老師填寫配分,下列配分供參考(總分100),請老師可自行調整。
核心能力
|
學院核心能力
|
融合發展能力
|
系所專門能力
|
系所課程
|
1
國際競爭能力
|
2
在地關懷與服務能力
|
3
語文專業與發表能力
|
4
文創產業及跨領域能力
|
5
資訊與溝通能力
|
6
創新思考能力
|
7
國際化能力
|
8
終身學習能力
|
9
臺灣研究專業能力
|
10
文獻分析能力
|
11
田野調查能力
|
12
跨領域整合能力
|
13
人文及倫理素養
|
課程名稱
|
8
|
8
|
7
|
8
|
7
|
7
|
7
|
8
|
8
|
8
|
7
|
8
|
8
|
三、教材內容:
以台灣歷史發展時序為軸,分別講述各時期、各族群之文化發展,部分以專題模式進行講述討論,讓學生對台灣之歷史文化有更完整的認知。
四、實施方法:
課堂教師講述、師生共同討論、教師講評學生報告之方式進行,以強化學生對講授內容的了解。
五、評量方式:
(一)平時成績:20%
(二)學期報告:40%
(三)學期測驗:40%
六、主要讀本及參考書目: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77。
張勝彥等編,《台灣開發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
蔡相煇編著,《台灣社會文化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
瞿海良等著,《圖解台灣文化》,台北:易博士文化,2013。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台北:聯經,1998。
陳郁秀編著,《鑽石台灣》,台北:玉山社,2010。
戚嘉林,《台灣史》,台北:自立晚報社。1989。
伊能嘉矩,《台灣台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昭和10年。
片岡巖,《台灣風俗誌》,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大正10年。
鈴木清一郎,《台灣舊慣冠婚葬與年中行事》,台灣日日新報社,昭和9年。
台灣慣習研究會,〈台灣慣習記事(七卷)〉,台北:明治34年至明治40年。
金關丈夫主編,〈民俗台灣(43期)〉,台北: 昭和16年至昭和20年。
七、教學進度:
週 別
|
內 容
|
作 業
|
參 考 資 料
|
︵
上
學
期
︶
|
1
|
緒論
|
|
|
2
|
臺灣歷史與文化參考書目介紹
|
|
|
3
|
歷史與文化專題:臺灣歷史地理背景
|
|
|
4
|
歷史與文化專題:臺灣歷史地理背景
|
|
|
5
|
歷史與文化專題:臺灣族群
|
|
|
6
|
歷史與文化專題:臺灣宗教
|
|
|
7
|
歷史與文化專題:臺灣社會
|
|
|
8
|
專題討論與延伸
|
|
|
9
|
專題討論與延伸
|
|
|
10
|
期中考週作業
|
|
|
11
|
歷史與文化專題:臺灣文化
|
|
|
12
|
歷史與文化專題:打狗
|
|
|
13
|
歷史與文化專題:鳳山縣
|
|
|
14
|
歷史與文化專題:高雄
|
|
|
15
|
期末分組報告與討論
|
|
|
16
|
期末分組報告與討論
|
|
|
17
|
期末分組報告與討論
|
|
|
18
|
期末考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