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綱要(105學年度)
科目名稱:體育原理 □必修 □選修 教師:金湘斌
任課班級:PE109
每學期開課學分數:上學期 2 學分 下學期 學分
總學分數: 2 學分 每週上課時數: 2 小時
連繫電話:1551,2913 辦公地點:體育室 辦公時間(Office hour):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一、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瞭解體育學相關之概念。期望透過本課程能建立學習者對運動現象的整體性認知,增加學生對運動現象的思辯能力。
二、課程核心能力及其配分:
核心能力
|
基本能力
|
通識教育能力
|
學院核心能力
|
教育專業能力
|
職涯融合能力
|
系所專門能力
|
總百分比
|
系所課程
|
1
中文能力
|
2
英文能力
|
3
資訊能力
|
4
批判思考與民主力
|
5
終身學習與創新力
|
6
人文關懷與道德力
|
7
宏觀全球溝通能力
|
8
教育專業能力
|
9
專業證照能力
|
10
科際整合能力
|
11
社會服務能力
|
12
國際參與能力
|
13
教育學理知能
|
14
教學評量能力
|
15
學生輔導能力
|
16
班級經營能力
|
17
職場倫理能力
|
18
逆境克服能力
|
19
人際關係能力
|
20
團隊合作能力
|
21
體育基礎專業能力
|
22
課程與設計
|
23
體育行政
|
24
運動服務及領導人才
|
25
休閒運動及競技運動
|
體育學原理
|
2
|
1
|
1
|
2
|
1
|
2
|
1
|
5
|
|
3
|
|
2
|
10
|
|
|
|
10
|
10
|
10
|
|
10
|
10
|
|
10
|
10
|
配分原則
|
10%
|
10%
|
80%
|
100%
|
三、教材內容:課本、講義、數位教材
本課程主要教授「體育˙運動的範疇(包括名詞釋義)」、「運動的起源、對象、類型與目的」、「體育˙運動等的概念」,以及「體育的專業」等相關圍繞在體育˙運動範疇上的基本原理與衍生之概念。
四、實施方法:
(一)閱讀指定教材、參考資料。
(二)課堂講述(投影片講解說明)。
(三)上課提問與討論。
(四)分組討論、報告。
(五)隨堂測驗。
五、評量方式:
評量方式
|
出席率
|
參與討論學習表現
|
平時考
|
期中考
|
期末考
|
作業
|
百分比
|
15%
|
15%
|
10%
|
20%
|
30%
|
10%
|
六、主要讀本及參考書目:
(一)主要讀本:
徐元民,《體育學導論》(台北:品度,2006年)。
(二)參考書目:
川村英男,《改訂体育原理》(東京:杏林書院,1985年)。
江良規,《體育學原理新論》(台北:商務,1968年)。
前川峯雄,《体育原理 保健体育指導選書》(東京:大修館書店,1980年)。
高木精作,《現代女性体育原理とその実際》(東京:平凡堂,1992年)。
許義雄,《體育學原理》(台北:文景,1977年)。
七、教學進度:
週 別
|
內 容
|
作 業
|
參 考 資 料
|
︵
上
學
期
︶
|
1
|
從臺灣體育運動的諸多現象談起
|
|
|
2
|
體育˙運動的範疇(一)
|
|
|
3
|
體育˙運動的範疇(二)
|
分組討論(一)
|
|
4
|
運動的起源:為何有運動
|
|
|
5
|
運動的對象:是誰在運動
|
隨堂小考(一)
|
|
6
|
運動的類型:做什麼運動
|
|
|
7
|
運動的目的:為何做運動
|
隨堂小考(二)
|
|
8
|
體育教育的概念
|
|
|
9
|
期中考
|
|
|
10
|
高雄市場館參觀
|
|
|
11
|
競技運動的概念
|
分組討論(二)
|
|
12
|
體適能的概念
|
|
|
13
|
休閒的概念
|
|
|
14
|
體育的專業人員、組織、設施
|
隨堂小考(三)
|
|
15
|
體育的專業學術
|
|
|
16
|
體育原理相關文獻閱讀報告(一)
|
|
|
17
|
體育原理相關文獻閱讀報告(二)
|
|
|
18
|
期末考
|
繳交分組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