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課教師: 吳美瑤
    教學大綱:※※※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不法影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綱要(105 學年度)

    科目名稱: 教育社會學        R必修   □選修          教師: 吳美瑤 

    任課班級: 特殊教育學系四年級

    每學期開課學分數:上學期  2  學分     下學期  0  學分

    總學分數:  2   學分   每週上課時數:  2  小時

    辦公地點:教務處研教組  或  教育大樓五樓1510A

    辦公時間(Office hours):週一中午12:30-13:30;週三上午10:10-12:00  (請先預約時間)

     

    一、教學目標:

    1. 協助學生了解社會學與教育社會學的基本觀念。
    2. 協助學生了解一些教育社會學的重要議題與思潮流派。
    3. 協助學生從教育社會學的觀點對當今一些重要的教育課題進行思考。

     

    二、課程核心能力及其配分:

    核心能力

    基本能力

    通識教育能力

    學院核心能力

    教育專業能力

    職涯融合能力

    系所專門能力

    系所課程

    1
    中文能力

    2
    英文能力

    3
    資訊能力

    4
    批判思考與民主力

    5
    終身學習與創新力

    6
    人文關懷與道德力

    7
    宏觀全球溝通能力

    8
    教育專業能力

    9
    專業證照能力

    10
    科際整合能力

    11
    社會服務能力

    12
    國際參與能力

    13
    教育學理知能

    14
    教學專業能力

    15
    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知能

    16
    學校輔導知能

    17
    職場倫理能力

    18
    逆境克服能力

    19
    人際關係能力

    20
    團隊合作能力

    21
    具備教育學理基礎

    22
    具備教學專業能力

    23
    具備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知能

    24
    具備教育心理與學校輔導知能

    25
    具備教育研究能力

    26
    具備社會關懷與教育實踐能力

    教育

    社會學

    3

    2

    10

    5

     

    5

     

    10

    10

     

     

     

     

     

     

    10

     

     

     

    5

    5

     

    5

    10

    5

    5

     

    5

     

     

    5

     

     

    三、教材內容:

        1. 上課講義大綱和簡報

        2. 經典的教育社會學教科書

        3. 教育社會學的經典文獻

        4. 與教育社會學議題相關的影片、紀錄片、相關的簡報和報章雜誌的報導等

     

    四、實施方法:

        1. 教師課堂講述與小團體分組討論

        2. 分組報告指定閱讀的經典文獻

        3. 偶爾配合多媒體的影片或紀錄片教學

     

    五、評量方式:

    1. 出席並參與課堂討論30%
    2. 分組閱讀報告20%
    3. 期中作業20%
    4. 期末考30%

     

    六、主要讀本及參考書目:

     (1)主要讀本:

          1. 陳奎憙(2009)。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

          2. 譚光鼎、王麗雲(編)。教育社會學:人物與思想。台北:高教。

          3. 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台北:學富。

    (2)其他參考書目:

    1. 和諧理論學派
    2. 衝突理論學派
    3. 解釋學學派
    4. Basil Bernstein
    5. Paulo Freire

     

    七、教學進度:

    週 別

    日期

     內                           容

       作    業

    參  考  資  料

    1

    9/12

    課程計劃說明

    導言: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2

    9/19

    第一章  緒論

     

     

    3

    9/26

    【教育社會學理論概要】第二章

    第一節 功能理論(1)

     

     

    4

    10/3

    第一節 功能理論(2)

     

     

    5

    10/10

    (國慶日放假一天)

     

     

    6

    10/17

    第二節 衝突理論(1)

     

     

    7

    10/24

    第二節 衝突理論(2)

     

     

    8

    10/31

    第三節  詮釋學派(1)

     

     

    9

    11/7

    第四節  當代教育社會學的新興議題:全球化理論與教育

     

     

    10

    11/14

    【教育社會學的核心議題】

    第三章 社會化與教育

    第四章 社會制度與教育

    分組報告一

    閱讀與討論

     

    11

    11/21

    第五章 社會階層化與教育

    第六章 社會變遷與教育

    分組報告二

    閱讀與討論

     

    12

    11/28

    第七章 社會問題與教育

    第八章 學校組織特性的分析

    分組報告三

    閱讀與討論

     

    13

    12/5

    第九章 學校組織的社會環境

    第十章 班級社會體系的分析

    分組報告四

    閱讀與討論

     

    14

    12/12

    期中作業(考卷式)

     

     

    15

    12/19

    第十一章 班級社會體系中的師生關係

    第十二章  青少年次文化

    分組報告五

    閱讀與討論

     

    16

    12/26

    第十三章  教育專業與教師社會地位

    分組報告六

    閱讀與討論

     

    17

    1/2

    補假一天(元旦補假日)

     

     

    18

    1/9

    期末考試 (模擬教師檢定考試題型)

     

     

     

    八、網路資源:

     

    •  
    1. 教師檢定考試相關網站:(教育部網站)

    http://tft.tcte.edu.tw/page_1.php

    1. 教育部網站:

    http://www.edu.tw/

    1.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網站:

    http://www.naer.edu.tw/

    1. 教師甄試相關網站: 1111教職網

    http://teacher.1111.com.tw/

     

     

    • :
    1. 台灣教育社會學會:http://140.133.8.179/~social/
    2.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ssociation: http://isber.ucsb.edu/sea/
    3.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www2.asanet.org/soe/

     

    九、其他建議參考書目:

    Jeanne H. Ballantine著、黃德祥等譯(2007),教育社會學。台北: 心理。

    Jonathan H. Turner等著、韋本譯2000),社會學理論的產生。台北: 洪葉。

    Judson R. Landis著、王淑女等譯(2002),社會學的概念與特色。台北: 洪葉。

    巴索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著、王瑞賢譯(2006),教育、象徵控制與認同。台北: 學富。

    巴索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著、王瑞賢譯(2006),教育論述之結構化。台北: 巨流。

    巴索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著、王瑞賢譯(2007),階級、符碼與控制。 台北: 聯經。

    艾波(Michael W. Apple)著、王麗雲譯(2002) ,意識型態與課程。 台北:桂冠。

    帕森斯(T. Parsons)著、張明德、夏遇南、彭剛譯(2003)社會行動的結構。南京:譯林。

    紀登斯著,簡惠美譯,《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新橋譯叢5,遠流。

    紀登斯著、簡惠美譯(1994),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 馬可思‧涂爾幹‧韋伯。台北: 遠流。

    張君玫等譯(1995),C. Wright Mills 著,社會學的想像。台北:巨流。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 學富文化事業。

    陳伯璋(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 師大書苑。

    陳奎熹主編(1997),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 師大書苑。

    喬治 彼得穆 道克(George Peter Murdock)著、許木柱等譯(1996),社會結構。台北: 洪葉。

    楊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 師大書苑。

    葉至誠(2006),教育社會學。台北: 威仕曼。

    歐文 戈夫曼(Erving Goffman)著、馮鋼譯(2008),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北京大學出版社。

    羅勃特(Robert, K. Merton)。唐少杰、齊心等譯(2005)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南京:譯林。

    譚光鼎(2010) ,教育社會學。台北: 學富。

    Apple, M.W. (1982). Education and power. Boston: Roultedge & Kegan Paul.

    Giroux, H. (1981). Ideology, culture and the process of schooling.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期刊:

    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當代教育研究

    教育學刊

    教育研究集刊

    Sociology of Educ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Teaching Sociology

    Youth and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