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綱要(105 學年度)
科目名稱: 教育社會學 R必修 □選修 教師: 吳美瑤
任課班級: 特殊教育學系四年級
每學期開課學分數:上學期 2 學分 下學期 0 學分
總學分數: 2 學分 每週上課時數: 2 小時
辦公地點:教務處研教組 或 教育大樓五樓1510A
辦公時間(Office hours):週一中午12:30-13:30;週三上午10:10-12:00 (請先預約時間)
一、教學目標:
- 協助學生了解社會學與教育社會學的基本觀念。
- 協助學生了解一些教育社會學的重要議題與思潮流派。
- 協助學生從教育社會學的觀點對當今一些重要的教育課題進行思考。
二、課程核心能力及其配分:
核心能力
|
基本能力
|
通識教育能力
|
學院核心能力
|
教育專業能力
|
職涯融合能力
|
系所專門能力
|
系所課程
|
1
中文能力
|
2
英文能力
|
3
資訊能力
|
4
批判思考與民主力
|
5
終身學習與創新力
|
6
人文關懷與道德力
|
7
宏觀全球溝通能力
|
8
教育專業能力
|
9
專業證照能力
|
10
科際整合能力
|
11
社會服務能力
|
12
國際參與能力
|
13
教育學理知能
|
14
教學專業能力
|
15
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知能
|
16
學校輔導知能
|
17
職場倫理能力
|
18
逆境克服能力
|
19
人際關係能力
|
20
團隊合作能力
|
21
具備教育學理基礎
|
22
具備教學專業能力
|
23
具備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知能
|
24
具備教育心理與學校輔導知能
|
25
具備教育研究能力
|
26
具備社會關懷與教育實踐能力
|
教育
社會學
|
3
|
2
|
10
|
5
|
|
5
|
|
10
|
10
|
|
|
|
10
|
|
|
|
5
|
5
|
|
5
|
10
|
5
|
5
|
|
5
|
5
|
三、教材內容:
1. 上課講義大綱和簡報
2. 經典的教育社會學教科書
3. 教育社會學的經典文獻
4. 與教育社會學議題相關的影片、紀錄片、相關的簡報和報章雜誌的報導等
四、實施方法:
1. 教師課堂講述與小團體分組討論
2. 分組報告指定閱讀的經典文獻
3. 偶爾配合多媒體的影片或紀錄片教學
五、評量方式:
- 出席並參與課堂討論30%
- 分組閱讀報告20%
- 期中作業20%
- 期末考30%
六、主要讀本及參考書目:
(1)主要讀本:
1. 陳奎憙(2009)。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
2. 譚光鼎、王麗雲(編)。教育社會學:人物與思想。台北:高教。
3. 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台北:學富。
(2)其他參考書目:
- 和諧理論學派
- 衝突理論學派
- 解釋學學派
- Basil Bernstein
- Paulo Freire
七、教學進度:
週 別
|
日期
|
內 容
|
作 業
|
參 考 資 料
|
︵
上
學
期
︶
|
1
|
9/12
|
課程計劃說明
導言: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
|
|
2
|
9/19
|
第一章 緒論
|
|
|
3
|
9/26
|
【教育社會學理論概要】第二章
第一節 功能理論(1)
|
|
|
4
|
10/3
|
第一節 功能理論(2)
|
|
|
5
|
10/10
|
(國慶日放假一天)
|
|
|
6
|
10/17
|
第二節 衝突理論(1)
|
|
|
7
|
10/24
|
第二節 衝突理論(2)
|
|
|
8
|
10/31
|
第三節 詮釋學派(1)
|
|
|
9
|
11/7
|
第四節 當代教育社會學的新興議題:全球化理論與教育
|
|
|
10
|
11/14
|
【教育社會學的核心議題】
第三章 社會化與教育
第四章 社會制度與教育
|
分組報告一
閱讀與討論
|
|
11
|
11/21
|
第五章 社會階層化與教育
第六章 社會變遷與教育
|
分組報告二
閱讀與討論
|
|
12
|
11/28
|
第七章 社會問題與教育
第八章 學校組織特性的分析
|
分組報告三
閱讀與討論
|
|
13
|
12/5
|
第九章 學校組織的社會環境
第十章 班級社會體系的分析
|
分組報告四
閱讀與討論
|
|
14
|
12/12
|
期中作業(考卷式)
|
|
|
15
|
12/19
|
第十一章 班級社會體系中的師生關係
第十二章 青少年次文化
|
分組報告五
閱讀與討論
|
|
16
|
12/26
|
第十三章 教育專業與教師社會地位
|
分組報告六
閱讀與討論
|
|
17
|
1/2
|
補假一天(元旦補假日)
|
|
|
18
|
1/9
|
期末考試 (模擬教師檢定考試題型)
|
|
|
八、網路資源:
- 教師檢定考試相關網站:(教育部網站)
http://tft.tcte.edu.tw/page_1.php
- 教育部網站:
http://www.edu.tw/
-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網站:
http://www.naer.edu.tw/
- 教師甄試相關網站: 1111教職網
http://teacher.1111.com.tw/
- 台灣教育社會學會:http://140.133.8.179/~social/
-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ssociation:
http://isber.ucsb.edu/sea/
-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www2.asanet.org/soe/
九、其他建議參考書目:
Jeanne H. Ballantine著、黃德祥等譯(2007),教育社會學。台北: 心理。
Jonathan H. Turner等著、韋本譯2000),社會學理論的產生。台北: 洪葉。
Judson R. Landis著、王淑女等譯(2002),社會學的概念與特色。台北: 洪葉。
巴索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著、王瑞賢譯(2006),教育、象徵控制與認同。台北: 學富。
巴索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著、王瑞賢譯(2006),教育論述之結構化。台北: 巨流。
巴索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著、王瑞賢譯(2007),階級、符碼與控制。 台北: 聯經。
艾波(Michael W. Apple)著、王麗雲譯(2002) ,意識型態與課程。 台北:桂冠。
帕森斯(T. Parsons)著、張明德、夏遇南、彭剛譯(2003)社會行動的結構。南京:譯林。
紀登斯著,簡惠美譯,《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新橋譯叢5,遠流。
紀登斯著、簡惠美譯(1994),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 馬可思‧涂爾幹‧韋伯。台北: 遠流。
張君玫等譯(1995),C. Wright Mills 著,社會學的想像。台北:巨流。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 學富文化事業。
陳伯璋(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 師大書苑。
陳奎熹主編(1997),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 師大書苑。
喬治 彼得穆 道克(George Peter Murdock)著、許木柱等譯(1996),社會結構。台北: 洪葉。
楊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 師大書苑。
葉至誠(2006),教育社會學。台北: 威仕曼。
歐文 戈夫曼(Erving Goffman)著、馮鋼譯(2008),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北京大學出版社。
羅勃特(Robert, K. Merton)。唐少杰、齊心等譯(2005)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南京:譯林。
譚光鼎(2010) ,教育社會學。台北: 學富。
Apple, M.W. (1982). Education and power. Boston: Roultedge & Kegan Paul.
Giroux, H. (1981). Ideology, culture and the process of schooling.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期刊:
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當代教育研究
教育學刊
教育研究集刊
Sociology of Educ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Teaching Sociology
Youth and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