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學分課程-招生報名系統
略過巡覽連結

AI教育議題松:共創未來解方列印

檔名操作
【附件 1】課程時間及詳情(M114103).pdf
【附件 2】微學分課程修讀指南.pdf
AI教育議題松-EDM.png

師資陣容

教育學系/王佳琪副教授、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 宋世祥學程主任兼專任副教授  :  講師介紹

課程特色

面對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演進所帶來的衝擊與契機,高等教育正經歷深刻的轉型。本課程以「AI × 未來教育」為核心主軸,透過兩天密集工作坊形式,引導學生運用設計思考方法,探索AI在未來教育或生活場域中可能引發的關鍵議題,並發展具創新性與可行性的解決方案。預期達成以下效益:

1.深化學生對AI與未來教育議題的理解與關注:引導學生思考AI技術對教育系統所帶來的挑戰與影響,運用AI思維與工具進行問題分析與解決,培養其創意思考、問題解決、實作能力與跨域協作素養。

2.強化創新設計與實踐能力:結合設計思考流程與專家引導,透過團隊合作與快速原型發展,激發學生創造力與批判思考,進一步培育具備行動力與實踐力的高師NEW人才。

3.促進大一新生的適應與前瞻視野:鼓勵新生優先參與,藉由實作提案與共創經驗,及早接觸AI應用與教育創新議題,建立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系統思考與大學適應能力。

課程內容

已於10/9寄出課前通知,若未收到請盡快來信b4@mail.nknu.edu.tw或加入LINE社群: https://reurl.cc/9nKlmx


面對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演進所帶來的衝擊與契機,高等教育正經歷深刻的轉型。本課程以「AI × 教育議題」為核心主軸,透過兩天密集工作坊形式,引導學生運用設計思考方法,探索AI在教育或生活場域中可能引發的關鍵議題,並發展具創新性與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課前線上自主學習:GenAI實作與學習增能工作坊3小時影片(影片連結於課前信件提供)

🔸第一天:啟發與問題定義─AI教育議題探索與設計思考實作 

第一天課程將引導學生理解AI在教育或生活情境中的挑戰,透過引導式問題討論與AI應用案例分析,激發學生對教育議題的感知及興趣。課程將依設計思考五階段流程(同理→定義→創意發想→原型製作→測試)進行規劃,並透過人物誌(Persona)塑造、HMWHow Might We)問題轉化、腦力激盪等互動活動,培養學生對教育議題的敏感度、AI應用素養、創意思考和跨域協作能力。

🔸第二天:原型製作與成果發表─提案驗證與公開展示

第二天將聚焦於團隊原型的深化與提案簡報的設計,學生將依據前一日的設計成果進行提案精煉、模擬簡報與成果展示。下午將舉辦成果展暨團隊議題松競賽,並邀請校外專業評審委員蒞臨參與評選與回饋。透過實戰競賽形式,將培養學生進行提案簡報、公開表達與溝通能力,並從評審意見中獲得專業回饋與未來發展方向。


🔸評量標準:採三等第評量,分為優秀、通過、未通過,通過以上皆可採認學分

1.優秀:課程參與積極,出席所有課程並完成所有學習任務。

2.通過:出席所有課程並完成所有學習任務。

3.未通過:缺席任一課程或未完成學習任務。

注意事項

1.課程屬性:【通識學分時數】、【自由選修時數(即外系學分,採認依各系規定)】。
2.課程時間及簡介:如附件1所示

3.全程參與(須簽到退),完整修讀本主題課程,經教師考評通過,才能獲得時數。

4.考評結果查詢路徑:單登 ∕ 課業 ∕ 其他 ∕ 微學分課程報名系統 ∕ 右上方考評結果

5.如要申請學分採認,請依規定填寫紙本採認單(電子檔至教務處教務創新組網頁下載)

6.修讀前,請詳閱報名系統【附件2】微學分課程修讀指南。

7.微學分課程其他公告路徑:學校首頁行政單位教務處教務創新組微學分
8.聯絡單位:教務處教務創新組、分機:1163

9.本課程相關資訊,將以電子郵件通知,報名後請留意相關信件。

10.完成報名將視為同意於課程進行錄影、拍攝,且其影像供本校日後成果紀錄及推廣使用。若不同意授予肖像權者,請來信告知於錄影與拍攝時留意迴避或刪除相關影像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