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切爾諾夫教授(Vlaimir Chernov)簡介


弗拉基米爾·切爾諾夫(Vlaimir Chernov)

國際知名的俄羅斯男中音歌手弗拉基米爾·切爾諾夫於 2006 1 月加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系,擔任傑出的聲樂研究教授。

切爾諾夫教授, 畢業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於1981年被聖彼得堡基洛夫歌劇院聘為獨唱演員。同年,在基洛夫歌劇院的首演後,在各類比賽中均獲得成功。在莫斯科格林卡聲樂比賽中,他獲得第二名,並榮獲民歌類評審團特別獎。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切爾諾夫在其他重大國際聲樂比賽中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成功,其中包括:莫斯科國際柴可夫斯基比賽(1982年),他獲得第三名,布塞托維爾迪亞尼聲樂比賽(1983年),他獲得卡洛·加萊菲特別獎,以及赫爾辛基米麗亞姆·海蒂托4年獎,1984年冠軍。在此期間,切爾諾夫先生在著名的米蘭斯卡拉音樂學院師從朱麗葉塔·西米奧納托(Giulietta Simionato)學習。

身為馬林斯基歌劇院的獨唱演員,他的劇目包括《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的費加洛、《唐帕斯誇萊》中的馬拉泰斯塔、《鮑里斯古東諾夫》中的謝爾卡洛夫、《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主角、《憤怒的女人》中的葉列茨基伯爵以及其他幾個當代作品中的角色。他的音樂會曲目包括柴可夫斯基、穆索斯基、拉赫曼尼諾夫、鮑羅丁、格林卡、阿倫斯基、魯賓斯坦、巴拉克里夫和達爾戈米爾斯基的藝術歌曲和套曲。他也經常表演巴赫以及斯卡拉蒂、格魯克、海頓和亨德爾的清唱劇作品均在歐洲和俄羅斯各地演奏管風琴。他熱愛德國古典藝術歌曲。他演唱了幾首舒伯特的曲目,例如《Die Schoene Mullerin》,以及古斯塔夫·馬勒的幾首曲目,包括《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Ruckert Lieder》、《Kinder toten Lieder》。他這段時期與格奧爾基·斯韋列傑夫、瓦列裡·加夫里林、彼得羅夫等在世的俄羅斯作曲家的合作是他藝術成長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他也因對美聲曲目的獨特表達而聞名,被譽為世界頂尖的威爾第男中音之一。切爾諾夫先生豐富的音色、無與倫比的表演能力和無可挑剔的音樂才能得到了整個歌劇界的認可和讚譽。

切爾諾夫先生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遇到了聲樂技師兼教練塔瑪拉·丹尼索娃 (Tamara Denisova)。塔瑪拉向他介紹了聲樂技巧的基本原則和不同的歌唱方法。技術上的改變讓他的聲音更加自由,從而帶來了更多的職業機會。

1984 年至 1989 年,切爾諾夫先生與魯斯蘭·普拉夫切夫( Rusian Pravchov)和埃米爾·恰克羅夫 ( Emil Chakerov)一起在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波蘭、德國、義大利和芬蘭巡迴演出。  1987 年演出季,切爾諾夫先生隨基洛夫歌劇院在科文特花園巡迴演出,演出了葉甫蓋尼·奧涅金 (片名)、皮克·達梅 (葉列茨基) 和羅伯托·德弗魯 (羅伯托)。他獲得了國際聲譽後,被邀請到美國演唱《波西米亞人》中的馬塞洛(波士頓)和《唐卡洛》中的波薩(洛杉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切爾諾夫先生在世界各地的劇院首次亮相,包括格拉斯哥(《命運之力》中的唐·卡洛)、皇家歌劇院(《西吉夫利亞理髮師》中的費加羅)、羅馬歌劇院(《路易莎·米勒》中的米勒)和西雅圖(《戰爭與和平》中的安德烈)。 1991 年,他在卡內基音樂廳的《兩個福斯卡里》中飾演福斯卡里一角,不久後又在大都會歌劇院的《路易莎·米勒》中飾演米勒一角。隨後,他成為大都會歌劇院的特色藝術家,並在多部作品《唐·卡洛》、《遊吟詩人》、《斯蒂費利奧》、《西蒙·博卡內格拉》、《茶花女》、《波希米亞人》、《西維利亞理髮師》和各種晚會作品中演出。切爾諾夫在大都會歌劇院取得成功之後,他又在舊金山歌劇院(《阿提拉》中的埃齊奧)、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皮克夫人》中的葉列茨基和《福斯塔夫》中的福特)、芝加哥抒情歌劇院(《假面舞會》中的雷納托)、巴黎歌劇院(《卡內拉斯》中的《魔卡萊斯》中進一步的主角(西蒙·卡內斯和《卡拉利》中的音樂劇中取得了成功的歌劇院。  1988年,他與俄羅斯民間樂器組合塔雷姆四重奏合作。

切爾諾夫先生也參加過無數的音樂節、獨奏音樂會和聯歡晚會。他曾在薩爾茲堡音樂節、慕尼黑歌劇節以及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維羅納競技場、蘇黎世歌劇院、里西奧大劇院、雪梨歌劇院、東京歌劇院和首爾等多家劇院演出。身為獨奏藝術家,弗拉基米爾·切爾諾夫曾在世界許多頂級場所演出過,其中包括倫敦的威格莫爾音樂廳、紐約的林肯中心、紐約的愛麗絲·塔利音樂廳、維也納音樂廳、洛杉磯多蘿西·錢德勒音樂廳、莫斯科愛樂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赫爾辛基的芬蘭國家歌劇院以及其他許多城市。他與包括倫敦交響樂團在內的多個管弦樂團合作,在弗拉基米爾·尤羅夫斯基的伴奏下演唱了幾首連唱歌曲。此外,他還與Daniele Gatti, Juri Timarkanov, Seiji Osava, James Levine, Zubin Meta, Valery Giergiev, Marcello Viotti, Fabio Luisi, Roberto Abbado, and Heinrich Heider同台演出並合作

切爾諾夫先生在 2005/2006 演出季開始時,又在其劇目中增加了三個角色。他在《希羅迪亞德》中表演了音樂會版的希律,在《灰姑娘》中表演了丹迪尼,並在《納布科》中演唱了主角。同年,他在倫敦、舊金山和巴黎的威格莫爾音樂廳演唱並錄製了一場名為“保琳·維亞爾多和朋友們”的音樂會,由瑪麗蓮·霍恩擔任解說員。接下來的幾年,《茶花女》在布魯塞爾上演,《命運之力》在東京上演,《葉甫蓋尼·奧涅金》在西班牙上演,《蝴蝶夫人》在洛杉磯上演,《波西米亞人》在西班牙上演,《布魯斯基諾先生》在格拉茨上演,《唐璜》在西班牙上演,這些作品在國際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法國,他曾在里昂、馬賽、尼斯和圖盧茲演唱。此外,切爾諾夫先生還受邀前往首爾,與謝米翁·斯基金一起在現代音樂中心舉辦獨奏音樂會。

2010 年,切爾諾夫先生在洛杉磯歌劇院世界首演的丹尼爾·卡坦的《郵差》中飾演喬治奧。同年在古諾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中飾演凱普萊特伯爵。他對凱普萊特伯爵的詮釋被譽為「奇蹟」和「傑出的表演」。他的獨奏巡迴演唱會仍在繼續,他演奏了伊恩克魯斯的新作品《聲樂與弦樂五重奏的四首夜曲》。隔年,他首演了《杜阿拉特的情歌》,該歌劇的作曲家羅傑·布蘭德 (Roger Bourland) 稱其為他與劇本作家米切爾·莫里斯 (Mitchell Morris) 合作的“正在進行的歌劇”的一部分。

弗拉基米爾·切爾諾夫一直是各種國際比賽的活躍成員。 2008年,他擔任洛杉磯何塞·伊圖爾比大賽評審。他也是聖彼得堡300年古典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的常任理事和負責人。 2011年,他擔任法國波爾多梅多克城堡國際葡萄酒大賽代理評審。 2012年,他擔任利佩茨克納德日達·奧布霍娃古典聲樂比賽評審。 201210月,他擔任捷克布拉格Vissi dArte比賽聲樂評審團主席。

切爾諾夫先生在國際上出席了多場音樂會, 他與洛杉磯巴拉萊卡琴樂團在洛杉磯的各個場所演出,包括科爾本音樂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勳伯格音樂廳和聖地牙哥。  他還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愛樂樂團合作舉辦了幾場獨奏音樂會。他在義大利北部的圖盧茲、Vols am Schlern 舉辦了多場大師班和獨奏音樂會。他參加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亞美尼亞的巡演,在巡演中表演了蕭斯塔科維奇的作品和伊恩克魯斯的《人聲與弦樂五重奏夜曲》。 2013 6 月,切爾諾夫先生與沃倫瓊斯 (Warren Jones) 一起舉辦了獨奏音樂會,並在聖巴巴拉的西部音樂學院教授了幾節私人課程和公開大師班。

切爾諾夫先生目前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赫伯·阿爾珀特音樂學院的常任教授,他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他獨特的技術方法和令人難以置信的音樂才能吸引了許多年輕歌手。作為一名教師,他始終在動態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年輕學生所需的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