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料
iAutoIndex 201600159
登錄單位 主辦 活動地點 和平校區
活動名稱* 再談藝術的公共性:朝向「人人都是藝術家」之後 研討會
活動日期* 2015-11-19 ~ 2015-11-20 活動時間*
0800分 ~ 1800
活動地點* 活動中心2樓演講廳
主辦單位
XC 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活動內容* 本研討會共計有四場演講、四大主題徵稿論文發表、並於最後設有精彩的圓桌座談;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 在後現代、當代的「跨領域」藝術實踐中,波依斯的「人人都是藝術家」相當大程度地發揮啟示、引領作用,也往往同樣程度地被誤解或濫用。今日「跨領域」的標語如此流行,我們除了該問「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個理想是否曾被落實?也該究問「領域之跨越」是否真的成為普遍共識與現象?更重要的是,這其中存在的公共性價值取向,曾以「環境」、「社群」、「社會」、「參與」、「諸眾」等名義追求的境界,是否曾靠近我們? 在朝向「人人都是藝術家」之後,如何繼續積極實踐,始能找到為了人人的「公共」藝術?那會是在社群性藝術、社會設計、社會企業、普通藝術教育,還是什麼樣的場域中?如果「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理想一時難及,我們是否需要更務實的階段性目標?例如,創造一個藝術機制來合縱台灣之南北,連橫各種層次之東西,一起面向全球化的挑戰? // = 專題演講 = 場次1. 主 題:個人與社會發生/聲:藝術工作者的行動實驗和社會實踐 演講人:夏林清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場次2. 主 題:東亞另異空間連線、大歷史與小歷史 演講人:高俊宏 (藝術創作、論述者) 場次3. 主 題:反美食:味的「深」命政治 演講人:黃建宏﹝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副教授﹞ 場次4. 主 題:藝術是眾人之事:先公共再藝術 演講人:謝佩霓 ﹝逢甲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前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 = 論文發表 = - 場次1 - 【公共/藝術:社會雕塑的跨領域實踐】 主持人:吳瑪&&�;;副教授兼所長 // 論文發表 // 黃彥宜:【運用藝術於社會工作實務實施摘要】 王芳萍:【社會對話:以娼妓文化展演為方法】 吳盈潔:【新類型公共藝術理念取向開展博物館社區藝術教育】 陳齊奐:【關係探索、意義建構:「藝術進入社會」論文的回顧】 評論人:陳愷璜、楊友仁 - 場次2 - 【無地/在地:諸眾敘事】 主持人:黃孫權 // 論文發表 // 謝佩娟、蔡濟民、林正尉:【重返「民眾」「參與」的社區藝術季規劃思考:以20142015年龍潭魯冰花藝術季的策畫緣起、民眾參與及其轉向為例】 劉逸姿:【一場重返土地的文化行動—談《回到里山》的無地/在地】 楊舒婷:【在乎歷史嗎?─策展作為工業遺址活化策略】 曾靖雯:【什麼樣的眾聲喧嘩—從2013年文化部「村落劇演大PK」,淺論台灣當代社區劇場發展軌跡】 評論人:黃彥宜、汪文琦 - 場次3 - 【理論/實踐藝術:跨域之談】 主持人:蔡佩桂 // 論文發表 // 林東鵬:【詮釋:一種跨學科的方法】 鄭勝華:【外與內的辯證】 邱俊達:【倫理變調與美學的挽救:試論作為倫理實驗的空間生產實踐】 評論人:林宏璋、陳泓易 - 場次4 - 【公/私:身體與媒體之轉譯】 主持人:蔡佩桂 // 論文發表 // 駱麗真:【自造世代,台灣公民參與社會運動及其影像】 黃金福:【影像文件的跨域思索從攝影紀錄文件到當代跨領域藝術的公共性影像】 陳筱安:【「有溫度的camera」對話性藝術創作實踐:社群學習探究】 董維琇:【關係、對話與情境─ 做為跨領域與文化交流的藝術家進駐計劃】 評論人:郭力昕、孫松榮 // = 圓桌會談 = 【主持人】 吳瑪&&�;;副教授兼所長 【與談人】 曾旭正﹝台南市副市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 龔卓軍﹝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吳慎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黃建宏副教授 李俊賢﹝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前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侯淑姿﹝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張金玉﹝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 盧明德教授 黃孫權助理教授 蔡佩桂助理教授
活動類型
全國性-研討會或聯合展演
TAKE
本活動是否屬校務發展綱要TAKE
主持人 跨藝所 演講者 夏林清、高俊宏、黃建宏、謝佩霓
相關網址 http://interart.nknu.edu.tw/node/228
聯絡窗口* 聯絡人: 跨藝所 手機*
聯絡電話
07 7172930#3031
傳真
07 7166902
信箱 xc@nknucc.nknu.edu.tw
上傳 佐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