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文 公 開 資 料

類型:學位論文
研究生中文名:陳靜儀
論文中文名稱: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影響之敘事研究
指導教授:王政彥 Cheng-Yen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院校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所
畢業學年度:103
論文出版年:2015
學號:6102540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關鍵詞:高齡者
論文中文摘要:摘要
本論文以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影響為研究焦點,採用敘事研究法為探究途徑,並運用紮根理論進行資料及文本的整理與歸納,期望透過了解高齡者選擇參與志願服務的因素、探索影響高齡者持續參與志願服務的因素及探討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後的影響,可以幫助提升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的比例。
本研究共訪談四位服務於不同單位,已退休並從事志願服務工作10年以上,目前仍持續參與志願服務,且時間可以配合之高齡者,先蒐集其參與志願服務的經驗等敘事資料,之後就其文本不斷進行詮釋比較,待資料飽和後分就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提出綜合分析與討論。經歸納分析後,整理五點結論如下:
壹、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深切影響高齡者投入志願服務。
貳、社會少子高齡化趨勢使志工運用單位轉向尋求高齡人力資源。
參、原生家庭的教育及價值觀影響高齡者及其志願服務的生涯發展。
肆、高齡者藉由團體支持及持續學習克服參與志願服務帶來的負面影響。
伍、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可促進健康老化、成功老化。
綜合研究發現與結論,研究者對公部門志願服務運用單位、志工團隊領導者、高齡者及未來研究等提出建議。
論文外文摘要:Narrative Research on Impact of the elders to participate in volunteer service
Advisor: Prof. Cheng-yen Wang
Student: Ching-i Chen

ABSTACT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the elders to participate in volunteer service is the focus of research. The study is exploring the use of 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 route and finishing using Grounded Theory to summarize data and text. It is desirable to raise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s to participate in volunteer service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elders who sustained factors involved in volunteer service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after the participation.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four interviewee serve different unit, has retired and doing volunteer work for more than 10 years, is still continuing to volunteer, and can cooperate with the researcher. The first, gather experience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service and other narrative materials, than submi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until data saturation on the purpose and unresolved questions. After inductive analysis, there are five conclusions as following:
I.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deeply affect the elders into volunteering.
II. The human resources unit has turned to seek elderly volunteers due to trend of low birthrate and aging society.
III. Education and values of the original family influence career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s into volunteering.
IV. The elders overcom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volunteer service by means of the support groups and by continuous learning.
V. The elders participate in volunteer service will promote healthy aging, successful aging.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nd the conclusions,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volunteer service public sector units, volunteer team leaders, the elder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The elders, volunteer service, narrative research
論文目次: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高齡者的社會參與 11
第二節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影響 15
第三節 敘事研究的意涵與詮釋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9
第一節 概念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2
第五節 研究流程 3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38
第七節 資料分析 38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45
第一節 高齡者投入志願服務及場域選擇因素 47
第二節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持續動力 53
第三節 影響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因素 67
第四節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後之收穫及回饋 72
第五節 綜合討論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93
第二節 結論 96
第三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3
一、中文部份 103
二、外文部份 108
附錄 111
附錄一 研究參與同意書 111
附錄二 訪談綱要 112
附錄三 訪談摘要範例 113

表次
表 1 1 高齡者投入志願服務工作人數佔高齡人口比例(2010年-2014年) 5
表 3 1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32
表 3 2 訪談時間一覽表 35
表 3 3 原始訪談資料編碼示例 40
表 3 4 概念屬性與主題歸納示例 40
表 3 5 概念、主題與核心範疇 41
表 4 1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影響之敘事研究核心範疇與主題概念表 45
表 4 2 高齡者投入志願服務及場域選擇因素 84
表 4 3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持續動力 87
表 4 4 影響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因素 89
表 4 5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後之收穫及回饋 91

圖次
圖 1 1 65歲以上人口結構變動趨勢圖 2
圖 1 2三階段人口變動趨勢 4
圖 3 1研究概念架構圖 29
圖 3 2研究流程圖 37
圖 4 1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投入回饋過程 92

論文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世俊、林麗蟬、蔡娟秀、薛桂香、吳芳瑜等(2010)。老年護理學。台北:華杏。
內政部統計處(2015)。內政統計年報。2015年4月24日取自http://www.ris.gov.tw/zh_TW/346
江大樹、王子華、潘中道、梁鎧麟 (2013)。 老有所用的理念與實踐:菩提長青村個案研究。國家與社會,14, 55-118。
江明修(主編)(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朱芬郁(2012)。退休生涯經營─概念、規劃與養生。新北市:揚智文化。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3)。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第二期計畫。
2015年1月5日取自http://www.ey.gov.tw/Upload/RelFile/27/704777/a4ca6e69-4eb6-4f0a-967e-ea8ef114d029.pdf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5)。社會福利統計年報。2015年4月24日取自 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至150年)。
2015年4月24日取自http://www.ndc.gov.tw/m1.aspx?sNo=0061483#.VTyd4P0cTIV
朱儀羚、吳芝儀(譯)(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原作者:Crossley, M. L.)。嘉義市: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年)
沈家禾(2010)。新竹市高齡者社會參與及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吳芝儀(2005)。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載於齊力、林本炫編著,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45-188)。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吳芝儀(譯)(2008)。敘事研究(原作者:Lieblih, A., Tuval-Machiah, R., & Zilber, T. Cochran, L.)。嘉義縣: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1994年)
吳明烈(2004)。邁向富有的人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國家文官培訓所,T&D 飛訊,28,1-13。
吳菁菁(2008)。 影響高齡者參與志工團隊意願因素之探討。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7,73-82。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再發(2004)。高雄縣市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本炫(2005)。紮根理論研究法評介。載於齊力、林本炫編著,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89-218)。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林虹似(2007)。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美玲、翁註重、李昀儒、邱文科 (2009)。 以健康成功老化為願景-探討高齡者參與產出型志願服務活動之實證研究。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5(1),27-40。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法務部(2014)。志願服務法。全國法規資料庫。2015年4月24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131
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21。
林勤敏(2006)。高齡志工擔任領導者之動機、角色知能、學習需求及學習方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麗惠(2006)。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與成功老化之研究。生死學研究,4,1-36。
周佑民(1997)。公務機關志工制度之研究─以台北市所屬各機關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月芬(2004)。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英陣(2006)。志願性部門與社會資本:創造或消耗?。載於兩岸非政府組織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德永(2010)。高齡志工志願服務與社區參與之社會資本意涵。載於高齡志工與社區學習(頁19-35)。台北:師大書苑。
陳武雄(2004)。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台北縣:揚智。
陳俊潁(2013)。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及其生命意義之探討─以台南市港東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增穎(2010)。負傷的心理師─受苦生命經驗的轉化與實踐之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慧珊(2013)。退休生涯規劃與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教育志工為例。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曾進勤(2004)。老有所用─高齡者參與薪傳教學方案服務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琳雲(2007)。非營利組織志工社會資本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市:揚智。
曾肇文(2008)。一種敘事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以「生活領域」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5,21-52。
湖中鴨(譯)(1990)。談志願服務人員的參與動機。社會福利,82,36-41。
黃富順(2008)。高齡教育的對象。載於黃富順主編,高齡教育學(頁145-159)。台北:五南。
黃富順(2012)。高齡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素菲(譯)(2006)。敘事取向的生涯諮商(原作者:Cochran, L.)。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出版年:1997年)
游明珠(2013)。中年女性生涯轉變與學習歷程之敘事探究:生命重要事件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國德(2006)。志願服務社團提供非正規學習的角色功能。成人及終身教育,11,28-37。
葉明理、羅千琦、張歆祐(2011)。宜蘭縣退休中老年人社區參與歷程分析。旅遊健康學刊,10(1),43-60。
葉俊郎(199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擴大辦理長春榮譽服務團實施方案」之評估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鄉誼(2007)。銀髮中的華冠─參與安養機構服務的高齡志工之生命故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劉怡苓(2009)。不同社區型態與高齡志工社區參與動機之探討-以高雄縣兩社區爲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7(2),273-302。
劉明菁(2007)。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學習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盈蘭(2010)。讓玩具再次總動員─高齡者參與「玩具工坊」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與家人關係的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書芳(1998)。傅朗克意義治療法在老人生活意義教育上的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美玉(2002)。高齡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明展(2010)。高齡者社會資本及社會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原作者: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台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0年)
蔡啟源(1995)。台灣地區高齡志工及協助高齡者工作模式之研究。台北:雙葉書廊。
蔡惠芬(2014)。高齡者參與服務學習及其生命意義之研究─以某樂齡示範中心高齡志工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漢賢(主編)(2004)。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賴素燕(2007)。高齡志工之幸福感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安琪(2009)。慈濟高齡環保志工經驗學習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魏惠娟(2012)。台灣樂齡學習。台北市:五南。
嚴慧珣(2007)。高齡婦女參與志願服務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二、外文部份
AARP and GFK Custom Research North America (2011). Baby Boomers
Envision What's Next? Retrieved from: http://assets.aarp.org/rgcenter/
general/boomers-envision-retirement-2011.pdf
Atchley, R. C. (2000). The Social Forces in Later. Belnont. CA: Wadsworth.
Beresford, P. & Croft, S. (1993). Citizen involvement:a pratical guide for change. Basingstoke: Macmillan.
Bruner, J.(1987). Life as narrative. Soial Research, 54, 11-32.
Cohen, G. D. (2005). The mature mind: The positive power of the aging brain. New York: Basic Books.
Coles, R.(1989). The call of stories:Teaching and the moral imagin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ttrell, L. S. (1942).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ividual to his age and sex rol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wiew, 7, 617-620.
Crowther, M. R., Parker, M.W., Achenbaum, w. a., Larimore, W. L., Koening, H. G.(2002). Rowe and Kahn’s model of successful aging revisited: positive spirituality, the fogotten factor. The Gerontologist, 42(5),613-620.
Cumming, E. & Henry, W. E. (1961). Growing old: the process of disengagem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Denzin, N. K. (1989). Interpretive interactionism. Thousand Oaks, CA: Sage.
Dorfman, L. T. (1995). Health, financial statu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retired men and woman: Implication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1(7), 653-669.
Erikson, E. H. (1980).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New York: Norton & Company.
Jung, C. G.(1978).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psyche. Princeton, NJ: University Press.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ousand Oaks:Sage.
McAdams, D. (1993). The stories we live by: Personal myths and the making of the self. New York: Morrow.
McClusky, H. Y. (1971).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issues.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
Pilichowski, Elsa, Amould E. E., & Turkisch E. (2007). Aging and the public sector: Challenges for financial and human resources. OECD Journal on Budgeting, 7(4):123-162.
Pluciennik, M. (1999). Archaeological narratives and other ways of telling. Current Anthropology, 40, 653-678.
Polkinghorne, D. E. (1988). 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s. Alban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Newbury Park: Sage.
Rowe, J. W. & Kahn, R. L.(1998). Successful aging.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Spence, D. R. (1975). The meaning of eng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6, 193-198.
Warburton, J., Paynter, J. &Petriwskyj, A. (2007).Valunteering as a productive aging activity:Incentives and barries to volunteering by Australian seniors.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26(4),333-354.
Wortham, S.(2001). Narrative in action: A strategy for research and analysis .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電子全文下載:
IP:13.58.134.228
備註: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 2015.7.15, 公開版電子全文下載限登入或高師大校內網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