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12年高教深耕計畫 1-2:精進跨域學習環境
名稱 【教發中心_師生共學社群A】本土心理治療理論建構到實務
承辦單位 教發中心 合辦/協辦單位 諮復所
活動日期 2023-05-29~2023-05-29 活動時間 09:00~15:30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地點 教學發展中心 6 樓會議室
預計人數 0 參與人數 24
活動滿意度 0.00
概述及成效

師生共學社群 A類:教學深化        授課教師:夏允中

社群名稱:深入掌握學術研究方法:從理論到實踐

講師:台灣大學心理學黃光國名譽教授

主題:本土心理治療理論建構到實務

一、活動報導:

1.主講者介紹

    黃光國教授在國立臺灣大學擔任榮譽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科學哲學與方法論以及本土社會心理學。他將東西方文化相結合,以科學哲學為基礎,推動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並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他的研究著作包括多本書籍和 100 多篇論文。黃光國教授學術領域的貢獻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他的研究不僅深入探討了本土社會心理學議題,還對科學哲學和方法論進行了探索,豐富了相關領域的知識。他的著作和論文使他成為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

2.核心主題及內容

09:00-10:00 如何建構本土心理治療理論

建構本土心理治療理論的關鍵步驟包括考慮文化敏感性、納入當地心理學知識、與當地社群合作、進行實證研究,並保持靈活適應。

10:10-12:00 理論建構到實務討論

回應學生的提問並針對其概念架構提出建議,進而促進學習和知識建構的理論,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索,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批判思維,促使他們進一步擴展自己的概念架構。

13:00-14:00 建構本土心理治療理論

建構本土心理治療理論是將當地文化和價值觀納入心理治療的過程。這涉及了解當地心理學知識和研究,了解華人文化系統脈絡,華人思維模式跟價值觀,建構符合本土價值的心理治療理論,進而與西方體系心理治療作出差別。

14:10-15:30 理論建構到實務討論

回應學生的提問並針對其概念架構提出建議,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引導學生在華人文化脈絡去思考,強化本土建構的基礎,並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成果。

3.參與心得及收穫

    本次活動的學習到更多東西方研究方法,並且透過老師的引導與討論,了解文化系統脈絡形成集體潛意識,影響不同文化系統的觀點。因此,幫助我更加確定論文研究的內容與方向。好的理論建構,具備普世性,套入文化脈絡,然後驗證。一個普世性的模型,可以依據受眾族群,帶入受眾的文化系統,給予教育與分享,才能更加符合接近受眾的情況。這次活動讓我從文化視角重新思考所學內容,並對本土文化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時,我也了解到融合原生地和發揚地的優勢對於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以及從優秀期刊中學習學術寫作的價值。這些收穫將對我未來的學術研究和專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這次活動的最大收穫是從文化視角重新檢視所學的內容。雖然在過去的學習中已經了解到要敏感於多元文化並尊重差異的概念,但這次活動讓我更加思考本土文化、中國文化和台灣文化。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進一步反思和釐清。然而,在當前的生活層面上,我傾向於認為原生文化與不同文化的交織成就了我現在的生活,讓我有權利進行比較、做出選擇並承擔責任。在學術研究方面,我看到了研究議題和概念的原生地,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回顧和了解,這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理想情況下,我希望能夠融合原生地的優勢和發揚地的特色,這樣研究成果可能更能接近普世的價值和應用。


  

      學生發表與老師討論交流                     認真聽講                      


              集體大合照,圓滿結束

檢討與建議

二、活動檢討與建議

    在本次活動中,黃老師提供了實用的寫作技巧和思維模式,以幫助學術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更準確地收集、分析和詮釋數據,並得出更可靠和可信的結論。然而,為了進一步提升活動的效果,建議在時間安排上預留更多時間給參與的同學進行發問和提問。這樣可以促進更深入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有機會澄清疑惑、探索更深層次的問題,並與黃老師進一步互動和學習。這種互動性和參與性的設計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吸收和應用所學,並提高活動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