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職業輔導評量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賴陳秀慧 活動模式:協同教學
主題:T-PAL工作樣本操作說明與應用
講師:蘆葦啟智中心職業輔導評量專員 范文昇
本課程活動符合的永續發展目標:
SDG3良好健康和福祉: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
一、 活動報導:
(一)TPAL工作樣本介紹:
治療師攜帶式技巧評量模組(Therapist's Portable Skills Assessment Module, T-PAL),此工作樣本共有12項分測驗,適用於高中以上及成年輕度失能者或弱勢青年,以及封閉性頭部傷害、或是神經肌肉骨骼傷害的成年人。用來評估受測者的情緒、認知及心理動作方面之能力,以及其能力與職業訓練或就業間之符合程度。
(二)TPAL工作樣本實作:
分組實作,以熟悉TPAL工作樣本之操作。透過工作樣本評量受測者各項能力,包括信件分類、文件歸檔、視覺迷宮、薪資計算、病例抄寫、小工具使用、讀尺、鉛管組合、O型圈分類、積木設計、顏色分類、電路板十二項測驗工具評估受測者各方面之能力。
二、問題與討論:
1. 施測結果如何選用適當的常模?
此工具有三種不同的對照常樣,分別有一般高中學生、重複施測之MTM (Methods-Time Measurement)轉換表與測量標準誤、以及MTM工作速度百分比三種常模。若施測者是以受測者的第一次操作結果做分析,就使用一般高中學生的常模;若施測者是以受測者重複施測操作後的結果做分析,就使用重複施測之MTM轉換表與測量標準誤的常模;若施測者給予受測者足夠的練習時間,直到受測者完全熟練工具後,就可採用MTM工作速度百分比的常模做結果分析。
2. 此套工具從國外進口,是否有些工作樣本因為文化因素,可能不適用?
確實有分測驗因為文化因素,造成工具使用上的不適任。如分測驗二:文件歸檔。此測驗是受測者需要把50張印有姓名及地址的明信片,正確地依明信片上的名字之姓氏,放在一組字母(英文)分隔卡片的分類盒中。因為英文體系國家的姓名書寫方式有兩種:Pat Corrigan 或是Corrigan,
Pat,有時姓氏是放在前面,有時放在後面,差別在於是否有逗號,因此受測者需要去辨別。因為與我國姓名書寫方式有差異,常導致受測者混淆,測驗結果就失真了。
3. 如何保養這套較昂貴之工具?
操作完畢後,要確實把各項分測驗放好清點歸位,避免小零件的遺落;同時有些工具要額外保養。例如:鉛管組合,使用完畢後,要上油避免鉛管生锈。
三、課程效益概述:
1. 透過課堂授課和實際操作熟悉職業輔導評量相關工具。了解整個TPAL工作樣本的操作過程,同時也可依個案的職業興趣,先行選擇適當的分測驗,不必完成所有十二項分測驗;或是後續依所有的測驗結果,與個案討論後,選擇個案最佳與最感興趣的相關職業能力,施行實際職場的現場試作或是設計相關職場的情境評量,正確地且最有效能為個案達成工作媒合。
2. 藉由資深的職業輔導評量專員的工作經驗,提供給學生最確實在操作上可能遇到的各種情境和議題,以及有效的因應措施,例如:此套工具有許多分測驗需要極高的精細手部功能,有時個案缺乏耐心,做為職業輔導評專員,就需要以同理的諮商技術,來提升個案完成測驗的動機。所以此次課程的講授和分組工具操作,且從實務工作者的專業與經驗分析,增進學生在復健諮商的專業知能。

介紹TPAL工作樣本 實際操作工作樣本—信件分類

實際操作工作樣本—小工具使用 實際操作工作樣本—病例抄寫
實際操作工作樣本—積木設計 講解對照常模分數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