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10高教深耕計畫 1-4:創新教學支持系統
名稱 【問題導向學習(PBL)】戶外教育
承辦單位 理學院 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合辦/協辦單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務處
活動日期 2021-09-24~2021-10-29 活動時間 08:00~17:00
活動對象 主要對象為學生,但全校皆可參與
活動地點 校園戶外
預計人數 40 參與人數 49
活動滿意度 98.00
概述及成效

課程內容:

本計畫採用的課程,將以計畫申請人開設之戶外教育」課程為主,該課程之目標主要在引導大專生於真實環境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期許大專生能在真實情境中落實仔細觀察、提出問題、提出假設、提出解決方案與驗證等高層次思考力,並將所學轉化為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全人素養,銜接未來工作所需。

發掘問題:

當代的人們必須要審慎思考未來教育脈絡才能協助下一代適應環境變遷,因此,協助學生培養跨領域統整思維,並在真實生活中得以應用,將是教育迫切急需的重責大任。大專生是社會未來的重要種子,如何引導大專生體驗真實生活的問題解決歷程,並能透過反思與內化,將學習的經驗轉化成未來問題解決能力,將是極重要的課程方向。本計畫主要目的為「以戶外教育課程提升大專生跨領域生活議題問題解決能力」,希冀能透過本計畫申請人開設之「戶外教育」課程,透過教材、文獻導讀與異質性跨領域小組分組討論等課程後,再融合戶外教學真實課程之體驗進行真實生活的問題解決,最後以異質性跨領域分組形式規劃,提出結合戶外教育理論之問題解決策略,並產出相對應的問題解決策略報告,以達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目標。

自我學習:

本計畫欲申請的授課對象為本校大專生,本計畫將於課程執行過程中,引導大專生查詢相關論文及國內外文獻,並透過課程引導學生進行跨領域異質性分組,從跨領域思維中進行問題解決概念的突破,並學習如何結合理論與實務,提升真實生活議題的問題解決能力,並提升全人素養。

問題解決與分組討論:

    本計畫預定以4位學生為一個小組,且每一個小組必須由2個以上不同科系組成,且必須盡可能達到性別與年級的多元化,透過在戶外真實生活場域中進行觀察、擬定問題、進行資料閱讀與分析、問題解決策略擬定、問題解決策略評估等步驟,引導學生透過PBL方式進行深度自主學習。

結果呈現:小組討論、分組報告、自評、同儕他評、教師回饋

總結與評鑑:分組紙本報告、分組口頭報告、個人自評報告

五個對應PBL課程活動進行說明:

 

課程活動一:課室內討論戶外環境風險管理與問題解決

    由於本計畫的課程屬性為戶外教育,因此本計畫也必須讓修課的師資培育生掌握戶外教育的風險管理與危機問題解決機制。在本節課中,引導師培生於課室內進行討論,透過分組討論,嘗試提案如何進行問題解決與風險管理。

課程活動二:真實踏查,於校園環境中盤點環境風險與危機問題解決

    承接上週課程,談完理論之後,必須將問題解決應用於真實環境中,因此本計畫也必須讓修課的師資培育生掌握實際的戶外教育的風險管理與危機問題解決機制。在本節課中,引導師培生於真實校園環境內進行討論,透過分組討論,嘗試提案如何進行問題解決與風險管理。

課程活動三:善用周遭環境進行PBL問題解決學習

    本計畫於本階段培養學生真實踏查、仔細觀察周遭環境,並善用所學知識的融合,進行問題解決。以下是讓學生尋找身邊圓形的物品,並且在沒有工具使用下量測圓形物品的直徑。在課堂中,老師引導學生圓形計算的討論,並查詢圓形計算與估算,分別在中小學的那些課程裡有教道,協助學生連結師資培育惡成領域。

課程活動四:善用校園真實自然環境進行PBL問題解決學習

    承接上週課程,本計畫於本階段將問題解決能力擴大到校園,讓師培生透過校園真實自然環境進行問題解決。

檢討與建議

本計畫已達成以戶外教育課程提升大專生跨領域生活議題問題解決能力,創造教與學之新風貌」之教學目標,學生均能運用問題解決思維結合戶外教育實際體驗,進行環境教育創意課程發想,此外,本計畫在問題導向學習上,教學的場域也落實從身邊環境開始並逐步拓展到戶外環境;而在教學意涵上,則落實科學教育、環境教育及國際跨領域議題的教學。

 

經問卷回收、統計與分析後,發現修課學生經過PBL授課後,對課程均感到滿意,對自我成長與授課收穫也均給予高分評價。本課程總修課人數共49人,問卷填答率達48人,共回收有效樣本為98%,分析結果資料如下:


 

 

本問卷採不記名線上滿意度問卷,有效樣本數為48份,透過1~5分級距問卷詢問參與學生對於課程整體規畫滿意度,9筆資料18.8%顯示滿意度為4分,39筆資料81.3%顯示滿意度為5分,平均分數4.8分,結果顯示多數參與學生對於該課程整體規劃感覺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