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09高教深耕計畫 1-2厚植學生基礎能力-教發
名稱 教學發展中心社群
承辦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0-09-01~2020-12-31 活動時間 09:00~21:00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地點 教學發展中心
預計人數 40 參與人數 50
活動滿意度
概述及成效

活動名稱

活動概述及成效

活動檢討與建議

活動照片

閱讀 ABC、ㄅㄆㄇ

本次主講內容為閱讀的基石「注音符號」,因著有注音符號的基礎,才有日後閱讀的開展。邀請張老師到社群上,向社群成員說明國小國語注音符號教學時應當留意的項目,今日分享架構主題分別有:

(1)首冊注音符號的教科書內容編寫與設計

(2)注音符號教學方式

(3)注音符號與班級經營

3.  參與心得及收穫

🚩 知識學習

1.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觀察每個學生都注意著老師才開始動作,並且利用左手帶手環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分辨書寫時的方向,避免左右不分。

2.筆順搭配聲音跟動作:透過聲音跟動作,讓筆順不再是呆板的手舉起來跟著老師寫一次,而是更加生動有趣,使學生對筆順自然而然就記起來了,也能順利低年級學生發音練習。

3.注音符號的發音結合圖畫:很喜歡儷齡老師自創的圖畫,透過圖畫,讓學生了解容易混淆的發音,從抽象到具體更適合低年級的學生理解。

4.文本故事有連貫性:老師編輯的教科書故事是層層發展,最後有一個完整的結局,並且講故事的時候很生動,吸引學生繼續聽故事,進而理解故事大意。

🚩 心得感想

整個演講除了儷齡老師精湛的教學技巧之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的教學熱忱,光是注音符號的教學就設計了很多教材跟教學方法,都是自己想出來的,可見老師對學生的用心,因為有這份熱忱,所以才能看到學生的需求,設計符合他們的課程,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能喜歡上注音符號,進而影響後面的課程進行。

1.活動檢討  

(1)首冊注音符號的教科書內容編寫與設計-張老師透過帶領社群成員瀏覽教科書編寫,讓成員

了解到如何吸引剛上小學的低年級孩童認識注音符號,包含課本的圖片選用、色彩配置。

(2)注音符號教學方式-張老師透過許多細節,例如衣著打扮,以及有趣的方法來教授注音,例如:  朗朗上口的口訣、豐富的肢體動作、充滿戲劇性的解說、故事等,讓社群成員學習到如何將多元的教學方法應用於場域中。

(3)注音符號與班級經營-張老師的衣著、語調、肢體動作都十分吸引學生,再透過豐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被老師吸引、在學習過程中投入與專注,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環

境。

綜上,此場活動的教學目標與活動內容本身結合良好。

2.  活動建議

本場次為第一次社群活動:注音符號教學,對於國小學童而言是打基礎的教學,下一次應讓與會成員提早得知本場次要點,並先規劃、預備參與提問,讓身在教學現場的主講者與社群成員

能夠有深入的互動與交流。

主講者張老師介紹今日分享重點

 

張老師為社群成員展示圖片故事

閱讀教學文本分析

本次主講內容邀請到曾有補救教學經驗的陳俐伶主任,藉由文本分類(記敘、抒情、說明、論

說)課文文本的解析教學,讓社群成員了解如何教導中高年級的孩童清楚認識文本,同時也兼顧該文本的重點核心概念。在經驗傳承的同時,藉由本次機會,也讓成員能夠親自請教主任關於教案設計的要點,經過討論修正,教學相長讓現場的孩童能夠擁有最適合與豐富的教學專業。

 

3.參與心得及收穫:參與成員回饋

透過文本分析的方式,讓我們更加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意思,像是心情的起伏變化,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原來一篇文章的書寫,需要有怎樣的轉折,而不是平鋪直敘,而透過許多的小活動,可以讓學生反覆閱讀文章,透過不同的方式,學生也會感覺不無聊,反而樂在其中,而且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多表達自己的想法。

-----

俐伶老師一開始過去幾周使用過的文本列出來,要我們找出其中的關連,也講了一個很特別的叮嚀:需要知道每個作者的寫作特色是什麼,就像她所舉的例子,身為一個教師要做的是比課本更多的功課,也能夠運用圖表來表現作者情緒,這是個很直接能夠知道台下學生能不能理解文本內容的方法。

-----

課文究竟要怎麼教到學生理解一直以來都是我的疑惑,今天主講教師讓我們先自己讀一次課文,去思考每一段的重點,每一段作者的情緒為何,甚至讓我們用折線圖的方式表達作者的情緒,這種方式不但會讓學生感到有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入作者的用意的感受,也會不自覺地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其實也無形中讓學生練習自我學習!特別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在抒情文的教學中,俐伶老師讓我們去寫下每段作者的心情,並用曲線圖畫出心情起伏,讓組員一起討論,使學生主動反覆咀嚼與確定文章內容的理解,也能透過其他人的想法中學到其他觀點,讓學生在未來遇到相同文體的時候也能用這樣的方式去理解文章。陳老師上課的方式很有渲染力,能將文本解讀的教學進行的有聲有色,最印象深刻的便是老師請我們畫出感受的起起伏伏時,沒想到大家表達的方式都不大一樣,且結合實際上的操作,把文字畫成圖像凸顯出作者的心情起伏,也放大了文本本身的真實性,因此原本抽象的概念也能延伸到具體的經驗!

-----

1.課本收錄的文章,可能是經過刪減的,可以找出原文讓孩子將作者整個文章脈絡搞清楚,也更能

體會文章之美。

2.透過文本分析,讓孩子利用不同的表徵方式展現對於文本的理解,讓我印象深刻,也會讓自己在

以後教學上,不再是只有心智圖這個選項。

本次活動前,主持人已經在先行讓社群成員進行〈秋色入山林〉文本分析,透過此次預習,讓

成員對文本更加熟悉,也更能夠掌握主講者所說到教學架構。

以往的教學經驗中,學童對於課文理解上確實會較為困難,有些學生可能會只理解生詞的意思,而不能完全理解文章,陳老師所分享的文本分析給了成員們良好的示範,讓參與成員可以

更了解如何循序漸進、有架構的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陳老師帶成員看了課本摘錄的選文,再深化瀏覽原文,對參與者而言,會了解到以後教學時可以將原文提出一起欣賞,也能將相同主題的文章一起閱讀,拓展教學視野。

 

 

課文內容深究與寫作技巧賞析

本次社群是到國小現場實地參訪,參訪內容為:課堂觀察蔡雅泰老師實際帶領學生進行課文內容深

究與寫作技巧賞析。

本社群參訪內容摘要紀錄如下:

從初入教室的熟讀國小課文,再藉由提問的教學技巧,帶領學生深入探究課文內容。蔡老師仔細的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細節,同時也帶入修辭與寫作技巧,讓學生在閱讀時,能學習到課文中的寫作技巧並運用到未來的作文當中。今天的主講者,讓參與者學習到如何有層次的提問和引導,以及從各個層面去分析一篇文章。

 

3.參與心得及收穫

社群參與者回饋:

-

從上次雅泰老師在夢 N 的分享介紹到今天實地參訪,十分佩服蔡老師幽默的教學風格與教學技巧,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會透過不斷的提問,讓學生不斷去釐清文本所傳達的內容,而在課堂中連結學生之前的寫作經驗,教導學生寫作的技巧與修辭,都是十分有系統的教學統整,這些教學策略與方法都很值得學習!

-

【今天學到的導入活動】

課堂開始時,可以先等待約兩分鐘時間,讓學生陸續就坐,並在兩分鐘後播放輕音樂,請全班起立

唸課文,唸完一頁後,全班坐下,再輪流點名,讓學生一段一段接續唸完。

【還需自我加強的部分】

1. 語文修辭法的教學

2.  提問與引導的方式

3.  熟悉課程備課內容透過蔡雅泰老師邊解析課文邊說明如何運用於寫作技巧,讓課程學習更有明確方向,也給我反思:除了讓學生們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融入日常與作文變成自己的工具。學習目標的確

立,讓課程能聚焦於一兩個技巧與重點,學會比學完更重要。

-

結束觀課之後,蔡老師說明自己會先經由全班輪讀來檢視學生的成效,經過提問、預測、澄清,循序漸進的帶領學生由作者角度出發剖析段落意旨,另外,老師平時的帶班經驗也給了我省思:每週會請同學閱讀一本書籍並寫下大意,此外也有額外的補充文章,以此奠定學生的閱讀素養能力。蔡老師在這方面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班上又有些特殊生需要老師額外費心,協助孩子們的學習,老師的期待是:目前融合教育很重要的是讓特殊生與一般生能夠一起學習,而藉由全體的熱量一同向上成長,是我認為今日最大的社群參與收穫!

本次教學活動為校外觀課,事前預備中,除活動目標外,參與者也帶著幾點好奇:

1.如何在進入課堂的前五分鐘,讓國小學童能夠進入課文狀況?

2.   如何在課堂以外的情境中,建立國小學童的閱讀習慣?

藉由本次的活動目標與事前的問題預備,讓參與者們能夠帶著更精準與銳利的眼光來獲得解

答,而疑問也在實際的參訪觀察中獲得解答。

華語教學的跨界之旅:CLIL教學法應用在華語文教學之實例分享

本活動為華語新手教師增能工作坊。為了讓本所學生瞭解CLIL教學法及其操作方式,本師生共學計畫預計邀請駐印度SRM大學台灣教育中心主任暨華語講師的蔡翎芸老師以及在語言中心和坊間補習班任教的簡廷珊教師和荊于庭教師蒞臨高雄師範大學一同辦理講座,並開放予約20位華語所的學生參與,期望對新手教師帶來幫助。

本活動使華語所現職教師在教學和教材發展等領域能夠獲取新知,並培訓華語所學生在未來職涯中,能有基本的運用概念,並與本學期的教學語法課程配合,讓學生學習華語語法、華語教學語法、第二語言語法教學之餘,能夠了解簡單的語用概念,並與語法研究、應用等領域結合,並提供以研究為導向的碩士研究生未來職涯、研究方向之參考。

本活動所邀請的三位華語教師不但分別分享了在蒙古、印度、韓國及俄羅斯應用CLIL教學法的實務經驗,亦分享了三位於上述各國所體驗的風土民情和食、衣、住、行各方面之趣事,使參與本活動的學生們除了認識了CLIL教學法並暸解應用此教學法的策略,也對上述各國的歷史國情及華語教學現況有了更進一步地理解。

由於海外華語教學受當前疫情之影響,使得部份實體教學課程須改以線上授課的方式進行;故有參與本活動的學生建議三位講師可分享CLIL教學法應用於線上華語課程之教學經驗,使新手教師對於此教學法擁有更為完整的認識與理解,以利未來更有效地將此教學法實際應用於教學場域。

圖(一)蔡翎芸老師教學經驗分享

 

 

 

 

 

 

 

 

 

 


圖(二)荊于庭老師教學經驗分享

圖(三)簡廷珊老師教學經驗分享

台灣新文化,聚焦東南亞

本校主辦之「台灣新文化,聚焦東南亞」學術論壇活動,於109925日(星期五)帶領師生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進行移地教學。本移地教學之學術交流單位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其學系包含大學部和研究所,交流學生為該系所的碩士生、博士生;本次學術活動由兩校師生以學術論壇講座方式進行學術交流,讓兩校學生藉由學習對於東南亞相關的議題之研究,能認識目前在台的東南亞文化之未來展望,以及了解目前的東南亞研究對台灣多元文化社會有何影響。更讓學生們學習從多元的學術領域,去認識東南亞移民在臺灣的生活文化,並培養及提升學生對於多元文化的同理與尊重包容之文化素養。

本學術活動之場次僅舉辦1場,議程過於短促,讓學生多感可惜。

未來期許能舉辦兩場此學術相關之活動,讓學生及教師能提高教學相長之學習成效。

本校利亮時教授為學生們做本校在東南亞相關學術研究的發展介紹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 林開忠教授為學生介紹暨大在東南亞相關學術研究之發展現況

本校東南亞學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移民署第一服務站主任/碩士生楊三寶發表學術研究

題目:「東南亞建教僑生在臺適應之研究」

1985年伊莉莎白國際比賽金牌獎台灣首位得主-胡乃元小提琴講座

講師提出,演奏家面對音樂表達及表演的呼吸,藉由身體及樂句的停頓來表達作曲家對音樂的詮釋,音樂情緒表達,透過右手握弓的弓速、弓長來使音樂更明確表達起伏,並注意高音弓的控制,面對高音該用空弦及音階練習訓練耳朵等方式幫助聽者及演奏者提升自己對於練琴方面的效率及方式。

透過講師對音樂詮釋及講解,幫助同學更了解如何對音樂有更高的昇華,並認知到平時練琴容易忽視到並無法解決的問題,因而幫助自己更上一層樓,也對未來提升工作競爭力,不論是對任何樂器來說,都是個收穫良多的講座。

老師示範講解中

數學科普展覽經驗分享

1.介紹網路上一個實用的數學教學網站「imaginary

2. imaginary 裡面有個有趣的 Math to touch,他是利用各種知名的數學原理來進行各種創作,

像是樂曲、Beat Box、會畫等

3.教我們使用「Iornament」,讓我們做出屬於自己的幾何鑲嵌作品

4.下「Surfer」,利用各種代數式去觀察立體幾何圖形,並嘗試自我創作

5.分享自己在教學上的實務經驗,可以用這些軟體運用到自己的教學

6.參觀數學系的數學素養教室,看看諭賢學長和孟群學長的作品

1.資料要多印幾份,準備給比預期還要多的人

2.攝影專業度還需要提升

3.活動時需要請他人幫忙記錄過程

4.下次可以再舉辦類似數學教育的活動

 

多方塊積木組木活動

認識多方塊:多方塊( Polyomino )為雙方塊( Domino )概念的推廣;將n 個邊長相等的正方形以「重合的邊」相連在起,即為n -方塊( n-omino )。多方塊( Polyomino )詞為美國

數學家格倫( S. W.Golomb, 1932 ~ 2016 )博士所創,他於1953 年在【美國數學月刊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最先發表關於多方塊的文章。休閒數學專欄作家 葛納( M.

Gardner, 1914 ~ 2010 )先生 稱之為超級方塊( super - dominoes ),並在其早期的專欄文章中多次深入討論。

經典索瑪方塊( SOMA Cube )

『索瑪方塊SOMA Cube』為 丹麥的傳奇科學家詩人 海恩( Piet Hein , 1905 ~ 1996 ) 1930

代後期設計、發展的空間積木類玩具。數十年來在世界各地流傳、歷久不衰。最初的商品設計即附

有數十種圖樣,網路資訊流通後,遍佈世界各地的許多玩家得以相互激盪;現今在網路上可取得的

圖樣應有數千種之多。無庸置疑:SOMA 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空間積木類玩具。

多方塊的積木與組木

組木( Interlock puzzle )類的益智玩具與積木( Put-together puzzle )類的益智玩具之間,

最大的差別在於『組木』玩具旦完成組裝之後,往往只有個角度、有片或組零件可以被拆解。如源自建築接榫工法的『三桿組木3 pieces burr』、『六桿組木6 pieces burr』(華人地區常

稱作『三星歸位』、『六子聯芳』或『魯班鎖』、『孔明鎖』)… 等等。

1970 年代開始,組木的設計趨勢朝向「更多桿件」或「多面體化」;因此,大部分的組木設計都有更絢麗的外表及更高的難度。

時間太短,希望時間可以再多一點讓我們體驗。

簽到處再安排人流動線,才不會兵荒馬亂。

 

 

Burrtools 軟體教學與介紹

Burr Tools 軟體簡介:

所有PolyCube series Puzzles 多方塊系列玩具,你可以買些木質方塊,使用白膠黏合,自行製作;也可以買LiveCube 來實驗看看是否滿意。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方法是使用Burr Tools

來做數學上及視覺上的虛擬實驗。 Burr Tools 個可在Windows, OSX, Linux 上執行的電腦程式,也是個可以合法免費使用的自由軟體(GNU 通用公共授權條款)。由德國人Andreas Röver 所開發,開發過程中Derek Bosch, George Bell, Barry Downes 也各自做了許多貢獻。雖然免費,但它可以很有效率地計算出許多Mechanical Puzzles 的解,包含組合的可能(assembly) 及 拆解的路徑(disassemble);並用精彩

的圖形介面來展示所求得的解。

時間太短,希望時間可以再多一點讓我們體驗。  簽到處再安排人流動線,才不會兵荒馬亂。

(活動想法分享)雖然可以用此軟體快速求解,但果然 PUZZLE 還是要自己動手做才好玩。

 

 

高大宜教學法之實務應用」工作坊

一、活動議程:

第一部分為高大宜教學法介紹,透過了解高大宜生平以及理念,讓參與者了解音樂教育的重要以及此教學法之優點,並透過不同案例解說不同音樂風格之運用。

第二部分為高大宜教學法活動之應用,由講師帶領參與者共同體驗高大宜教學法的各種特色。並將整個課程設計建構在螺旋式課程上,更顯活動之深度。

二、活動過程報導:

講師首先透過二則歌唱遊戲,由問候歌與參與者進行互動,熟絡氣氛後,再引導參與者兩兩一組進《Double ice cream》節奏唸謠活動,並結由此活動進行節奏教學示範。

接著進行音感遊戲,透過習唱《vivaiamusica》一曲,再將現場分為兩聲部與四聲部,進行卡農演唱,體驗對位和聲的立體聲響效果,以及首調唱名法之應用。

最後是節奏色塊活動,藉由先分組體驗節奏型態,再加以抽象符號表示具體概念,完整演示了先體驗後理論的教學理念。

三、參與心得與收穫:

透過講師的帶領,從最基礎的節奏教學到較艱深的樂理教學,抽絲剝繭的分析其概念,再套以活動設計,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參與者了解未來如何應用在教學現場,其實用性讓在座參與者無不竭力給予活動肯定。

參與者首先了解高大宜教學法的理念後,直接體驗活動得以徹底瞭解其教學法如何運用,有哪些輔助教材以及活動成效,包含了理論與實務的實踐,可謂是收穫滿滿,意味無窮!

習唱《vivaiamusica

節奏色塊活動

音樂性活動訓練

好煮藝跨域實驗課程教師社群

b.核心主題及內容:茶道酒香品茗與說菜

c.參與心得及收穫

如果可以結合產業和學界對學生的體驗和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界果然是需要投資的。

難得可以優閒地感受美食的氛圍與深度的討論互動。

生活的體驗需要有專業的人帶領更要有人用心頭入

透過分享與了解可以提升生活的豐富與幸福感

用心辦理

對食育課程更有信心

a.講座在場佈氣氛均相當用心,在茶器茶品種及酒並配合說菜準備法式料理數道菜均備齊全,對整體主題、美學及餐桌配置呼應完美。

b.講說在實際情境中對話精彩完整,能啟動每位伙伴五感大開,建立深刻的品茗品酒說菜的認識。

c.中午時間較不足,伙伴下課較晚,緊接著又有第一節課程,人員離開對整體活動進行略有影響。

d.受限時間,意猶未盡。

未來舉辦相關主題:實作的主題、腦前額葉發展、在地產業與學術的結合

講座李美青董事長、鍾景雲董事長解說

 

法餐擺設

 

茶席擺設

好煮藝跨域實驗課程教師社群

b.核心主題及內容PASADENA阿興主廚來上菜

c.參與心得及收穫

未來開設烹飪課程更應落實從原料到過程到文化的思維。

對開設食育課程更有信心。

料理的背後須理解其原理,然後才知如何使用廚具、處理食材,進而應用。

透過食材的認識和討論,讓味覺嗅覺有極高的享受。

達成本次活動目標,引界知名主廚講授烹飪知識,達成跨領域交流、認識飲食文化與刺激創意目標。

 

建議未來納入工作坊體驗模式,開設生活美學課程

阿興主廚示範煎烤牛肉測試溫度45

 

阿興主廚說明烤牛肉的方法

 

 

 

 

好煮藝跨域實驗課程教師社群

2.核心主題及內容:我的夢幻烹飪課 

3.參與心得及收穫

透過對各式食材的研究及方法,誘發對烹飪的熱愛及學習,提升嘗試的動機

透過不同的分享,可以得到許多的刺激與經驗。

活動內容極具系統性設計,教學認真。

本活動促進大學端教師對高中家政課程的理解。

從不同的角度看烹飪,總有自己沒想過的面向,很有收穫。

夢幻課程10節烹飪課針式太多元豐富,與文學、科學、烹飪與科學、食在物理、食在生物、食在化學,讓知識活用,真棒!

達成活動目標

 

建議未來活動納入主題:傳統傳家、烹飪實作

黃潔如老師說明課程

蔡志宏老師說明他的鳳獻甜點

瑪家鄉舊筏灣部落參訪

部落參訪:

海拔800多公尺的舊筏灣部落為排灣族公認之發源地遺址,目前為瑪家鄉極力保存之文化遺址與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的規劃場域,透過師生的參訪,除讓師生對於排灣族群的文化底蘊有更多的認識,同時也透過實地參訪與討論,與導覽團隊進行優化意見上的交流,而非僅止於走馬看花遊憩行程。

花環頭飾手作體驗

Ljakalaw為排灣族日常重要工藝。

舉凡族內大小活動,皆要求配戴,其組成之花卉植物亦有其嚴格的規範與文化意涵。參與成員透過手作,除技藝學習外,也對此文化多了正確的認識。

由於原民偏鄉部落年底活動頻仍,且本次活動地點偏遠,交通不便,致參訪行程數次延後,所幸報名學員與老師對本次活動場域抱持強烈期待,而當地遷村後的族人也希望參與作為尋根行程,故活動尚稱順利。

但美中不足的是因山區氣候多變,唯恐路況生變而調整行程,部份參訪地點無法前往,但耆老的參與解說,讓活動在知性與感性上增色不少。師生成員中也有攝影專家與生態旅遊規劃專家,也多能就本次活動之所見所得,與在地導覽廣範交換意見。

在圖紋裝飾上,學員得從傳統頭目家屋與講師介紹,了解排灣族圖像的意涵與限制,在強調保護傳統創作使用權的今日,正確的使用與詮釋,是我們應對原住民文化給予尊重與珍惜的態度,透過耆老的解釋與告知,無疑讓原漢之間的誤解機率大為降低,也讓本活動學員成了部落友善遊客的種子。

 

 

 

 

散文面面觀:林達陽老師的散文課(島嶼南方‧現代性‧現代文學)

2.核心主題及內容

本次講座,設定為散文面面觀,由同學來提問,達陽老師來解惑。同學事先提出疑問,整理如下。

★當初為何會成為作家呢?

★把自己定位成怎樣的作家

★如何提升散文的寫作

★如果創作時靈感枯竭,或卡文(大概是做文章時不順之意)時會做什麼

★取材時,是否有特定的題材?如何選擇自己的生命經歷當作材料,讓文章可以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您認為散文應具備什麼樣的特色,或者創意與自我經驗如何平均分配

★如何把握分寸 使得文章能真情流露,又不過於繁雜

★想送給懷有寫作理想的年輕人的一句話……

 

3.參與心得及收穫

心得一:達陽老師以幽默風趣的「答客問」,一一解答創作的疑惑,讓同學理解,創作就是體驗「在創作的全然狀態中,獨享封閉自我的快樂」。

心得二:達陽老師以珍珍老師的引導為例說明,文學提供的涵養,比我們想像更多,「如何在最好最經典的文學作品泅泳,找到飛翔的翅膀,選擇自己要走的人生」。

心得三:創作就是面對人生的一種方式,「嘗試在年齡相近的作家作品中,解讀他們應對傾斜人生的發聲練習和自己的麥克風試音」、「如何給予自己自信,向前走,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檢討一:在散文家與詩人之間,自己對文類的認識,作家提及「始終,我希望自己是以詩人的身分被世人記憶著」,身為推動新詩文藝復興運動(任明信、陳繁齊、徐佩芬、林婉瑜、羅毓嘉、潘柏霖與追奇等)的領銜人物之一,在新詩的表現上有目共睹。近幾年,詩人在散文的表現上也非常特殊,不論是《慢情書》《蜂蜜花火》嘗試較為甜美憂傷的青春書寫,或在情感脈絡和意象想像更為飽滿的《恆溫行李》《再說一個秘密》或是他最喜歡的《青春瑣事之樹》,都展現不一樣的人間風景,值得評論家注意。藉由這次的提問,讓同學在創作與閱讀之間,有了跟作家面對面互動的機會。可惜,若活動安排在期末,當同學已完成自己的創作,再安排此場講座,將會有更大的效益,可能從讀者身分擴展到創作者身分上,屆時能跟作家有更深入的交流也說不定。

宣傳海報

同學簽書

你不知道的咆哮山莊:發光小魚的多元詮釋

2.核心主題及內容

討論一:何謂哥德小說與特色。

討論二:哈沃斯獨特的環境,孕育了特殊小說的風情。

討論三:荒原的隱喻與實象。

討論四:艾蜜莉.伯朗特的創發,文學史上的詮釋。

心得:《咆哮山莊》精心塑造哥德式小說的陰森和封閉感,更把愛情和復仇的情感線做了最聳動的結合。恩蕭家族和林頓家族與希斯克里夫間的愛恨糾葛,早已成為橫跨兩代情愛故事的樣本範例,若只用純愛言情小說來看待《咆哮山莊》未免太低估了它的複雜意涵。《咆哮山莊》展開了對愛的思索,現今看來依然有它的深意,「我生在世上最大的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苦。我從一開始就看到他的苦,感受到他一切的苦。我活著最重要的牽掛就是他。如果所有人都消失了,只有他一個人活著,那我還能活;要是所有的人都活著,只有他一個人死了,這世界對我來說就變成完全陌生的異鄉,我不屬於這世界。我對艾德格的愛,就像樹林中的葉子,我知道這份愛會隨時間而變,就像冬天時葉子會變色一樣。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卻像腳底下永恆不變的岩石:看起來並不美,卻是必要的。奈莉,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永遠在我心中。不是因為他好看,而是因為他就是我。」呂湘瑜老師(發光小魚)是英國通,出版多本旅遊書籍,更多次造訪文學與博物館,對勃朗特家族鑽研甚深,這次演講,她以不同角度來詮釋這部經典的價值,更分享了多人對作品差異的評價,師生都感覺到特別有收穫。

建議:如可提高獎助額度,定期舉辦這樣的演講,將嘉惠更多師生。

湘瑜老師呈現咆哮山莊的故事情節

 

描述: C:\Users\user\Desktop\109高師計畫\小魚\20201104_133536.jpg

同學仔細聆聽

師生共學社群講座-佛教禪修、禪法、禪技與心理治療

可分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的論述,說明佛教禪修禪法與禪技,並與時下流行的正

念作一比較。第二部分為實作部分,越教授分享近五、六年來在大學部及研究所授課正念實作

內容:正念覺照的生命實踐與教育(大學部)、攝阿毘達摩義論(研究所)

 講座心得與感想:

演講內容東西理論對照,且兼具學理和實務,另外在實務方面,講者大方分享其課程設計、資

學內容、教材及學習單還有學生課的反饋省思,都相當精彩。

活動可改為較多人方便參與的假日上午辦理,或者行文建議與會者的任職單位給予公假參與。

還有此一活動的宣傳,社群網站發揮極大作用,以後可以比照辦理,鼓勵社群多加轉貼宣傳。

 

意義中心生命教育教學設計與成效

報告要點:

Dr. Paul Wong 意義中心正向教育之理念與課程實施–以某科技大學英語課程為例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研究目的:探討將第二波正向心理學以意義為中心的正向教育

三、文獻探討:

第二波正向心理學

1.接受並勇於面對生活中充滿黑暗和苦難的現實;

2.只有克服苦難和生活的陰暗面才能實現可持續的幸福;

3.認識到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對立的,瞭解並通過辯證法實現適應性平衡的重要性;

4.向本土的心理學學習,例如在惡劣情況下找到深厚歡樂的古老智慧。

四、研究方法:行動研究、半結構式訪談。

五、資料分析與結果:在接受以意義為中心的正向教育課程後,可增進學生對生活意義、美德、與成熟幸福感的理解,並可以鼓勵學生將正向心理學應用在生活目標和日常生活行為之中。學生也可以透過生命意義的觀點,持有正向態度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逆境、發揮自己的能力來更提升自我。

參與者在講者上課時專心聆聽,討論時互動熱絡。

回饋中可得知已達成教師專業成長活動目標。

講者: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外語中心 陳智鴻講師

 

講師授課時,參與成員專心聆聽

 

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參訪

江儀梅主任介紹(1)推動原住民族語教學(2)解釋化推廣及傳承(3)帶同學了解相關活動研

習。經過主任細講解,同學對於這樣的化推廣以及如何應用在 108 課綱都有新的見解。主要的

收穫是更了解原民化、如何落實原民教育和中推動的項目,同學不但了解到這樣的作需要許

多老師的付出及努,也需要各位這樣的未來老師理解與配合。

本次的活動目標是同學能初步了解原民化及如何透過教育傳承化,在演講的過程中同學都積極

發問,勇於發表。除了介紹活動內容(教師研習、教師增能、語競賽、⼿作體驗),同學也希望了

解教學現場的實際情況,必期望講師下次能提供更多的實際案例分享。

 

原住民三語繪本講座

由瑪茲老師介紹繪本故事,也說明了繪本故事的搜集、製作過程,以及期間遭遇的困難或是發

趣事。透過繪本,同學們認識了許多原住民族流傳的故事,也藉此了解些原住民族獨有的化。

以繪本為出發點發想,同學們也提出許多能夠幫助化推動的建議。

時間安排妥當、學反應熱烈、師間交流熱絡。

英國浪漫學中的歌謠與神話

曾建綱老師運用三小時的時間仔細細地解釋三個作者及三首詩,找出詩中的象徵意義,認識韻律,

了解作者平如何影響自的寫作。除此之外,曾老師還細的準備了自的CD與同學分享,感

覺就像辦了場小小的音樂會。

同學的反應都極佳,除了透過老師的講解更了解詩詞,還透過音樂理解其中故事。

此活動的成果非常好,除了學非常投以外,時間也控制得剛剛好。

詩詞結合音樂賞析的課程很有趣,可以體會另外種風貌,更有意境,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與含

義。

建議 1.下次可以多點使用音樂和學結合。  2.能夠再次邀請曾老師來演講。

台東觀光資源永續利用探討與實地解說演練

行前由老師教授實地講解技巧及舉辦實察之注意事項,包含講解內容、行程安排及安全性等;在學生進行資料蒐集、講稿撰寫之後,對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特色及歷史脈絡做實地的解說。解說後,由老師與其他同學對進行講解的同學提出可改進的方向,互相督促以力求共同進步。此活動期望使同學未來能夠在新課綱中,活用地理學特殊的實察解說能力,使地理教育之理念能夠確實的被推廣、鄉土教育之精神得以確切的被實行。

()活動成效

推廣地理教育之理念,落實鄉土教育之實行,培養學員愛鄉的情懷,了解經濟發展與我們生活周遭環境的關係,發揮「用腳走地理的精神」。增加本系學生學習服務之實務經驗。

(1)需要注意行進間人員流動安全。

(2)需要注意講解點施工造成視野不佳問題。

(3)路程中大量道路施工造成行程延宕。

(4)海濱須注意安全。

(5)應提醒大家攜帶雨具及保暖衣物。

【三仙台八拱橋】

負責此點講解的同學帶領其他參與同學沿著三仙台八拱橋講解海岸地形地貌。

台東縣170多公里的海岸線中,僅有富岡漁港北側(小野柳)到花蓮縣界之間有零散的珊瑚礁分布,其中又以三仙台南岸因為地形的遮蔽掩護、不易受到東北季風風浪影響,而成為台東最重要的珊瑚礁分布區。然後因為濫捕及潛水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此地珊瑚生態系每況愈下,1989年的整體珊瑚覆蓋率高達65%,到2018年已降到40%。更在2011年在三仙台基翬海岸發現特有種「福爾摩沙偽絲珊瑚」,近年來環保團體及各界專家呼籲盡速成立珊瑚生態保護區,並將汙染矛頭指向鄰近的「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開發案,鄰近海岸的開發使得原本就容易積沙的基翬海岸泥沙、有害物質堆積逐年增加,導致珊瑚生病,甚至死亡。開發危害珊瑚生態在台灣已非首例(: 墾丁萬里桐珊瑚礁),因此此議題更因受到重視。

負責此點講解的同學帶領其他參與同學講解景觀生態池的作用,並以問答方式與其他同學互動。

景觀貯留池水源主要為卑南圳灌溉尾水,經引水沙池再流入景觀貯留池,並收集本環境教育解說區支地表逕流水,另外景觀貯留池畔錯落自然塊石,以及水池邊坡塊石的多孔隙棲地創造,並搭配水生植物將可營造本區豐富的生態環境,而灌溉尾水亦可透過水生植物達到初步淨化效果,且可提供本區綠化澆灌用水來源,達成水資源再利用。

《周易.繫辭傳》學術研讀會

本師生共學社群邀請一貫道天皇學院陳詠琳助理教授來做一場專題講座,陳教授的研究專長在於《周易》象數的研究而《周易.繫辭傳》中的宇宙論和天人觀皆與自然界所象徵的物象有關。陳教授此次的演講題目為〈宋元圖書易學中的象數發展與宇宙哲學〉,其內容在探討宋代圖書易學三大圖式:一、〈河圖〉、〈洛書〉之學:以「天地之數」的演繹,圖示出宇宙的變化與結構。

二、〈先天圖〉之學:以先天的「太極」為中心,用自然天成的加一倍法遞演易卦。三、〈太極圖〉之學:以「太極」為本體,建構出一套宇宙演化、生成的系統。

此次陳詠琳教授的專題演講達成《周易.繫辭傳》學術研讀會的活動目標,使參與聆聽同學們對於宋元圖書易學中的象數發展與宇宙哲學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音樂創作/導演角色介紹與實作

劉老師講解全能音雄(Acoustica Mixcraft)軟體功能和介面操作。先讓學生觀看相關音樂影視MV,配合畫面練習拆解歌曲的段落和編曲方式,找出一些細節的重要性,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討論,依據每組確立的劇情尋找適合的音樂主題風格,並著手開始編寫旋律和填詞創作,完成後導入全能音雄軟體進行音樂檔的剪輯和創作。

因課程時間較為匆促,對於第一次接觸音樂錄製創作的同學可能沒辦法短時間上手因而開始分心,建議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課堂小作業,實際讓每組的同學們都可以練習軟體的操作並從中發掘樂趣,在課後也許還能提供組員有效建議。

講解全能音雄軟體功能和介面操作

討論劇情配置的音樂風格

  小組進行填詞創作

運鏡、攝影、燈光、音樂錄製技術介紹

劉老師不以深奧的術語,而改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來介紹音樂,從而帶出音樂與歌詞的密切關係,以及如何運用音樂來描繪歌詞的情景、心境,除此,劉老師還藉由通俗的歌曲,帶領學生著筆寫屬於自己的歌詞,在課程中,組員都討論的十分熱烈、開心,有組別甚至寫了兩到三個版本,足見劉老師的課程獲得極佳的成效。

因為愛樂館座位設計,加上組別數量眾多,導致離教師稍遠的組別有時會分心,不在狀態內,但從同學們寫歌詞的反應中,又可見每個人皆十分投入,反應也很熱絡。

整體課程內容豐富、充實,唯一建議是當同學們寫完歌詞後,老師可以再分配時間給同學配上簡短、合適的音樂,來加深同學音樂與歌詞的緊密結合。

介紹課程內容

同學們著筆寫詞

透過有趣的A Cappella影片導入音樂主題

劇本架構與情節

萬老師透過簡報講解及案例示範,先向同學說明如何撰寫劇本以及文本擬定,再進行腳本的實作與規劃。腳本大綱的部分根據每組所分配到的主題,去擬定腳本大綱。萬老師藉由同儕互評意見,修改提案,再從旁指導與建議,使各組同學的腳本逐步成形。隔週老師介紹劇本架構與情節,並規劃如何透過影音去行銷藝術學院特色,並達成跨域合作目標。老師讓小組透過觀摩各組同學的劇本文案,去做分析評論,再審視自組的劇本,加以修改,帶領同學完成最終定案的劇本。兩週講座的過程中同學反應十分熱絡,各組都集思廣益嘗試撰寫劇本,也向老師提出各種新穎的想法,嘗試融入劇情裡,小組成員也積極發表意見,各組甚至出現投票表決劇情走向的盛況,討論聲此起彼落,老師從旁加以指導,以統整同學間的想法。

對於劇情的主題分配或許由各組自行決定會比較好,由於每組的劇情主題並非同學自行決定,而是透過抽籤去分配的,有些組別可能抽到較難發揮或沒興趣的主題,或許會造成創作及撰寫劇本上的困難,但換個角度想也算是一種突破自我的挑戰。

小組間成果及想法互相交流討論

 

小組發表意見,組員間對於劇情的討論熱絡

企業倫理之CSR社群—北部訪學活動

()特力公司:為上市公司,我國最大貿易公司,並經營零售業務,以特力屋、和樂(Hola)為國人所熟悉。歷年榮獲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獎項無數。

()網路家庭公司(PChome):為上櫃公司,我國最大電商集團,也經營實體銷售業務。以24小時到貨為消費者津津樂道。歷年獲獎無數。

()正風會計師事務所:我國第五大事務所,所長賴永吉先生受聘擔任政府、非營利組織、企業部份各項重要工作,深受社會敬愛。

()科嘉國際公司:為上櫃公司。經營電子零件生產製造,在我國、大陸蘇州、越南、新加 坡等地設有工廠、公司。董事長林志峰博士之畢業論文即研究企業社會責任。

()龍巖公司:為上市公司。我國最大、亞洲第二、世界第三名的殯葬服務公司。歷年獲得

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獎項無數。

此次安排系列訪學,以曾經獲得企業社會責任獎項、上市櫃公司為主,成員能經由實務界的分享,與課堂上所接觸到的內容進行對照,並了解實務做法的成效,收穫頗豐。

行程包括三場簡報、兩場專題報告、三場現地參觀,樣態多元,學用並進。

本活動宗旨在於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台灣各領域實踐的實地訪問,安排連續多年獲得企業公民獎項的公司,以及長期投入相關領域並在不同產業有所成就的四家公司進行參訪。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倫理領域的實務實踐,而有關ESG的要求與規範也已經是全球性的企業經營的重點,需要深度的瞭解企業端執行的實務面,以與課堂上的學習內容相互印證,深化學習效果。

    此次活動經洽商後,除了維持四家公司的原定數量,並加入在實務上經常參與規劃執行CSR的會計師事務所。各公司皆由董事長、執行長或副總經理以上層級高階主管接待並進行簡報、交流、問答等活動,會計師事務所亦由所長親自主持並進行講座,使參與之師生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有直接觀察與解惑的機會。確實能夠使參與的師生對相關議題由理論發展到實務層面有所體會,並藉此學習各公司不同的操作方式,誘發未來自行規畫執行的創意發想。成效良好。

    未來如繼續規劃相關活動,可擴大參訪企業類型,並規劃參考書籍與資料,提供成員在訪問前研讀,強化背景,加深理解。

參觀特力屋節能燈具教育館

 

參觀技術部門

 

 

報告會場

部落文化踏查/學習自然相處

透過部落文化踏查讓讓學生感受到更應該認識自己部落價值,學生回饋分享:這次到了一個長跑健將的家,這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因為魯凱族的長跑在以前真的是非常厲害的,也詢問導覽解說員有沒有想舉辦路跑活動來讓這個文化可以流傳下去,不只是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魯凱長跑,也可以帶動觀光以及透過路跑,可以增加曝光率,也可以買當地產品,可以以當地的文化融入到路跑比賽中,這是這次踏查讓我有的想法跟我覺得或許真的可以試試看以上。

此次活動超越預期目標,透過部落踏查學習與自然環境相處,自採原生植物與廚藝學校烹飪,放鬆享受在部落生活。

學生回饋分享:此次活動同時也學到了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事,真的真的很喜歡這樣在部落的生活,很感謝學校經費支持及謝謝老師安排這次的活動,很享受在當下!

造 訪 霧 台 國 小 校 園

部 落 廚 藝 學 校 見 習

 

 

 

 

造 訪 耶 穌 聖 心 堂

手作課程

部落文化踏查/服務學習

透過參訪踏查感受到部落價值,從霧台分駐所為起點至耶穌聖心堂禮拜及霧台石板屋遺址和馬路旁山壁裡的雕刻石牌,最後與落發展協會代表對話分享心得座談,瞭解部落服務學習的實質內涵.

節錄學生發言如下: 參訪中學到很多魯凱族族人智慧,雖人口不多但用了非常多心思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現今有許多原住民部落被漢化很嚴重,只有在大慶典當中族人會回到部落,但這不像神山部落及霧台部落族人一樣,週末也會回去,真為感動的是他們為了不讓自己文化流失,而不厭其煩回鄉介紹,其實這樣對於人口外流的原住民部落是非常有幫助,既不會讓自己成為這個部落的局外人之外,也讓整個部落的風氣變得更好。

10.活動檢討與建議:我覺得這個活動對於現在的我們是個非常好的活動,因為在平常時段,我們根本不會走到深山裡去看看其他部落,因為這個活動,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認識這些獨特的文化,也讓他們認識了我們班,我們這次的活動很輕鬆,學到了很多。

此次活動超越預期目標。

學生回饋內容:我覺得此次部落踏查服務學習之旅對於現在的我們是個非常好的活動,因為在平常時段,根本不會走到深山裡去看看其他部落,因為這個活動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去認識這些獨特的文化,也讓他們認識了我們學校的原專班,我們這次的活動很充實,學到了很多。

岩 板 巷

霧 台 分 駐 所

 

 

霧 台 部 落 廣 場

霧 台 基 督 長 老 教 會

霧 台 部 落 長 老 相 見 歡

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圖文創作課(一)、圖文創作課(二)

跨藝所參與研究生皆習得為「非行少年」量身訂做課程的方法,並在實際的教學中修正。

在此次活動中,研究生皆發現既使努力試圖理解教學對象,實際面對面還是會有世代差異的「代溝」,須隨時有備案的彈性,並有開放心。

 

學習與藝術的對話

跨領域課程的設計是要培養學生的「跨界」體驗,透過不同領域之互補或應用

、理論的相互搭配。可達到創新思維發展跨域專長。

互聯網時代使致資訊獲得太過於便利,學習不再侷限於學校場域。但也因此失去更多“體驗”的機會。現今教學場域雖說可隨時變化,但免不了依舊多為理論學習,「跨域」或實地探索式的學習方式,可將感觀拉至最接地氣的模式。以最直觀的體驗,了解本業或本科以外之專業素養。

 

 

 

 

 

 

 

 

 

 

 

 

 

 

 

 

 

 

 

 

 

 

 

 

 

 

 

 

 

 

 

 

 

 

 

 

 

 

 

 

 

 

 

 

 

 

 

 

 

 

 

 

 

 

 

 

 

 

 

 

 

 

 

 

 

 

 

 

 

 

 

 

 

檢討與建議
成果附檔
1 109-社群核銷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