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13年高教深耕計畫 1-3: 素養導向人文關懷
名稱 【通識中心】從世界十大寺廟看建築之美:不丹虎穴寺、印尼爪哇普蘭巴南神廟及婆羅浮屠
承辦單位 通識中心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4-11-14~2024-11-14 活動時間 13:30~15:20
活動對象 僅修課學生
活動地點 工教系TC441教室
預計人數 34 參與人數 30
活動滿意度 4.53
概述及成效
課程名稱:創造與生活-陶藝實作          授課教師:林學志、洪振中                 課程/活動模式:講座  
講座主題:從世界十大寺廟看建築之美       講座師:汪家星

本課程活動符合永續發展目標:
1.SDG4 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學習。


一、活動概述:
  1. 主講者介紹:台灣潛進永續教育協會理事 汪家星
  2. 講座主內容:以自身遊歷數國的所見分享不同宗教寺廟的建築之美。本次以「從世界十大寺廟看建築之美:不丹虎穴寺、印尼爪哇普蘭巴南神廟及婆羅浮屠」做為主題,寺廟不僅是宗教的聖地,也是建築藝術的傑作。
        不丹虎穴寺位於不丹帕羅谷的懸崖上,海拔約3000公尺,寺廟的建築緊密地與周圍的山地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有一種彷彿天成的神秘感,建築風格典型不丹傳統,使用木材和石材建造,配上華麗的彩繪佛像、壁畫和宗教裝飾。虎穴寺的美,不僅體現在其建築本身的精美與複雜,更在於它懸掛在懸崖峭壁上的位置,給人一種超凡脫俗、接近天堂的感覺,寺廟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讓這裡的建築美展現出令人震撼的獨特魅力。
        普蘭巴南神廟位於印尼爪哇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寺廟群之一。建於西元9世紀,普蘭巴南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印度教神殿的傳統,同時呈現典型的爪哇建築特色。寺廟群中的主寺塔高達47米,四周環繞著多座小型寺廟,形成了宏大的整體佈局。普蘭巴南的建築美體現在它的高聳的塔樓、雕刻精美的牆面和立體的宗教故事雕塑。每一座寺廟的雕刻都生動地再現了印度教的神話傳說,尤其是與「羅摩衍那」故事相關的浮雕,精美絕倫,給人深刻的宗教和文化印象。寺廟群的對稱佈局和高低錯落的塔樓設計,使得普蘭巴南展現出一種宏偉、莊嚴的美感。
        婆羅浮屠是位於印尼爪哇島的佛教寺廟,建於西元8至9世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廟,也是一個極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文化遺產。寺廟的建築設計是一個多層次的金字塔形結構,分為九個平台,其中六個方形平台和三個圓形平台。整座寺廟不僅是佛教宇宙觀的象徵,也透過精美的雕刻展現了佛教的教義和故事。婆羅浮屠的建築美在於它的對稱性、層次感和雕刻藝術的精湛。每一層平台都有密集的浮雕,講述了佛教的經典故事,從佛陀的生平到覺悟的過程。尤其是寺廟的中央塔,象徵佛教的“涅槃”,給人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整體設計呈現了佛教的哲理,透過建築與雕刻的結合,表達了宇宙的層次和佛教的教義。
        從建築藝術的角度來看,虎穴寺展現了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美,寺廟依山而建,造型簡樸卻極具宗教象徵意義;普蘭巴南則以其高聳的塔樓和精細的雕刻藝術呈現出典型的印度教建築風格,宏大且充滿力量;而婆羅浮屠則透過獨特的層次式佈局和佛教象徵,展現了佛教建築的深刻哲學和雕刻藝術的極致。其中,普蘭巴南神殿群於199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婆羅浮屠自1991年起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虎穴寺雖然未直接列為世界遺產,但它仍然是一個備受尊崇的文化和宗教地標。
        這些寺廟不僅是宗教的聖地,更是人類古老時間的建築智慧的結晶。它們各自代表了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建築風格和美學理念,顯示出建築與自然、歷史、文化的緊密聯繫,也讓人們深刻感受到建築藝術在人類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參與心得及收穫:
    學生們於課程中認真聽講,並適時回應講師,對於這樣的建築方式也感覺好奇,於課堂中增廣見聞,成效良好。



檢討與建議
三、活動檢討與建議:
有順利達成講課目標,學生能認識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建築藝術之優美及技術之高超,也對演講的內容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