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臻老師帶領地理科教材教法的同學至民族國中觀課
授課者:徐筱玫老師
課程特色:
本次觀課教學方式主要使用講述法、分組合作教學、學思達,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課是有温度的。把地理所學習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並由老師主導班級的學習氣氛,結合小組討論的形式訓練學生積極自主學習能力。並就「中國的氣候與水文」這一單元配合情境問題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感受力。在輕鬆但不放鬆的氣氛下完成地理課。
一、 問題與討論:
經過說課(簡單介紹上課流程、教學方式、班級情況),觀課(分組討論、情境教學、師生互動),到議課,針對上課時所觀察到的提出疑問,並由徐老師作出回答:
問題一:異質性分組討論可以藉由學生間的討論幫助到程度較低的學生,但所需要的時間也相對較多,面對課程進度所造成的壓力,老師作出的方法是?
回答:這是最多人提出來的好奇。的確,設計越多的討論、活動必須有更多的等待。這時候有幾個關鍵點:進度指的是教學進度還是學習進度?每堂課都要塞滿滿的活動嗎? 老師講完跟學生學會哪一個才是重要的?備課是整個教學最重要的關鍵,取捨單元學習目標的量以及整個單元的教學節奏是任課老師應有的專業。
問題二:對剛接手的新班級,老師在班級經營上有別於其他班的作法嗎?
回答:也滿多學弟妹好奇如何記住那麼多學生的名字或跟班級有良好的互動,這對班級數很多的社會科老師真的很困難~~
我的作法是: 強迫自己要叫出學生名字。
民族的校服上有繡名字真是感恩啊~ 每堂課都會稱呼不同學生的名字,每次重新分組時必須認真比每位學生的先後成績等等,大概一個學期可以叫出班上七八成左右。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環,學生聽到老師叫得出他的名字會感到老師有注意到我,建立相互尊重的關係才能有更深的互動。
以上三點,其實是在一堂課看不出全貌,必須至少觀完一整個單元才能了解課程的設計,理解師生互動與操作的細微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