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的參訪展覽由「舊事倉庫」、「這。不會考3-動漫怪物學 THE MODERN FRANKENSTEIN’S MONSTER IN COMICS」、「 HOPE —希望的形狀:台灣日本設計師聯合創作展」三項展覽組成。
首先舊事倉庫就帶我們回到三百年前的福爾摩沙小漁村,海洋更迭循環的時空氛圍中,打狗的歷史脈絡一幕幕的以新科技向我們呈現,並結合VR的視覺體驗,完整揭示高雄的過去和現在。往上前進,映入眼簾的是以光雕琢的模型劇場,珍藏2002年成立以來的各種物件,濃縮時空,將線性的成果一次向我們展露,見證漫長歲月裡高雄港灣的起伏轉變。自2000年,跳脫閒置的窘境,再生、再造、賦予,一步步成為大家心目中具指標性的藝文特區。由這樣的展覽開頭我覺得別有意義,能對現階段生活的土地有通盤的認識,並且了解產業轉型對於人們和在地認同有多大的影響力,結合各方的努力,藝術潛進看似荒蕪毫無生命力的老舊倉庫中,和高雄市民的心,使現在駁二藝術特區之於高雄在地居民和全台民眾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接著來到「這。不會考3-動漫怪物學」展區,以「人造怪物」為主題,空間分為「機械仿生怪物」、「擬態A.I.怪物」、「變種怪物」和「誰是怪物?」四大展區,主視覺設計以虛構的人類演化骨骼展示出發,好像預告了人類未來將由人造人所主宰,在不同的動漫作品中,幫助觀展者省思未來科技的發展對社會結構、體制、生態造成的影響,和科技之於人類的關係。主題的標語「這。不會考」非常使人玩味,間接地暗示我們很多需要待思考和解決的重大議題,在我們的成長脈絡中、「課堂中」,並不會向我們提及,而是我們需要主動、多視角的關心這類與我們生活有緊密關聯的議題。動漫、電影中的情節,其實就是未來的預嘗,人類嚮往成為造物主的慾望促使著「人造怪物」的誕生,當科技和人類共生、不分,那怎樣的標準能稱之為人,我們還能是支配的地位嗎?或著科技、人工智慧能凌駕於人,甚至造成靈魂的破壞。這幾千年以來西方最偉大的科學家,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湯瑪斯雅奎斯、笛卡兒等等皆認為人類有某種其他任何生物都沒有的靈智,然而,在人工智慧出現之後,這一切都瞬間變得搖搖欲墜。要是科技也能擁有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識,那人類在食物鏈頂端的位置將會被取代。更不用說過程中的半成品,所謂的 「人造怪物」會帶給我們甚麼巨大的影響了,結合最近非常火紅的賽博龐克 Cyberpunk 話題, 高端科技,低端生活似乎是可預期的結果,社會結構崩壞,被巨型企業、財閥徹底控制,城市被科技完全吞噬,甚至人們的每一寸肌膚,沒有任何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恩典和禮物,能想像到的都要付費,這種煉獄真是我們想要的嗎,值得共同生活的每一位用力思考。
最後來到「 HOPE —希望的形狀:台灣日本設計師聯合創作展」。希望很抽象,對世上的的芸芸眾生來說,希望是必要的,那是甚麼具象化的概念、物體稍稍成為我們每一位心中架空這樣所謂希望的虛無,大家的答案不盡相同。本次的展覽帶我們一窺日本設計師以「千紙鶴」作為希望的載體,期許所有生靈能乘載希望飛向未來。接著設計師以複合媒材創作,將「筊杯」作為台式希望之代表,象徵形塑希望。在展區的左後方,運用塗鴉牆和絲帶互動裝置與民眾交一次心,期許每一位觀展人能一同繫起絲帶集結信念,向這世界的動盪與惶恐發聲,用希望的力量打破隔閡。一走進展區,目睹各式顏色、紋理的紙鶴向我展翅,一片祥和瞬間衝擊而來,我感受到無比的平靜,視線所及皆充盈著愛與和平,在這眾多的圖像中,快樂的形狀、靜謐時光和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最吸引我,前陣子的生活很糟,這三者是我失去的極其想要回來的,在一段關係中,我找不到快樂了,快忘了自己究竟是誰,內心的嘶叫我充耳不聞,試圖營造一種看似成熟、識時務的假象,當我看到小孩子那樣沒有機心,拋下所有的笑,我好羨慕,但我沒辦法向他們一樣,我還是只能拖著沉重望著、經過。那時候我希望的形狀是甚麼,我不知道,但隱約有某種良善柔細的基石將我稱在地面之上,也許是朋友沒來由地陪伴,高雄早晨過盛偏激的暖陽,甚至是白煙氤氳沐浴時最愛放生歌唱的那首歌。當我回到家鄉,徹底清理舊生活,天空藍不再令人心慌,而是使人的心能映照所有的美好,對我來說,我的希望充滿著感謝,我感謝旅途中向我微笑的一切人事物,是他們輕輕地提醒我每個人都有乘載希望、形塑希望、擁抱希望的資格,只要能踏實地繼續相信,飛翔的風會來到我們身邊將我們帶到希望成為實質的境界。
看完這樣三個截然不同卻巧妙連貫的展覽,我獲益良多,人終究得回到人身上,歷史風貌告訴我們從何而來,在發展過程中或許有失去、強奪,甚至是黑暗,但將心拿回來,一切都像希望一樣有無窮的可能性,日頭初升的耀眼最後都會把所有暗處的痛悔、汙穢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