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研究 授課教師:林真平 活動模式:協同教學
主題:小職管談合作
講師:博愛職業訓練中心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 鄭玥香
一、活動報導:
邀請高雄市博愛職業訓練中心的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鄭玥香分享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如何與不同人員及資源合作。

二、問題與討論:
1 如何增強個案的就業動機?
2 在與其他單位進行資源連結時可能會遇到與倫理相關的議題有什麼?
三、課程效益:
學生心得報告:
1 參與本場講座中,最有感觸的大概是「溝通」的部分,也因此在講座結束的問與答問了相關的問題,我想知道如果未來碰到難以溝通的對象(無論是個案、個案家屬,又或是其他專業人員),可以怎麼做。有時候也真的不是想要爭所謂的輸贏,只是有些事情在我的認知裡「應該」就要是那個樣子,無論是專業立場,又或是有關某些事情客觀上的「事實」或「真相」。以前的我在面對一些與自我認知價值背道而馳的言論,我會選擇沈默,但現在因為比較懂得如何表達,所以我會傾向說出來,只是有時候說出來後,情況好像只是變得更糟,雙方不僅沒有達成共識,溝通過程也累積許多負面情緒。
2 在簡報中有一個手繪職業重建職管的流程圖,覺得那張圖畫的很讚耶,從個案一進來後,可能的發展都說明得很明確。而也介紹勞政、社政、衛政的整體資源連結。
職業重建是一群人的團隊合作,而彼此之間的合作需要的是知情的告知、信任、分工合作、回饋等,以及最重要的溝通,因每個角色都有每個角色的立場及想法,難免都會出現摩擦,但當意見不同時,我們因該以個案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其中有講到個案動機,怎麼讓個案沒有動機時,能透過晤談的力量,觸發潛在的動機,且讓個案相信我們是夥伴的關係,並讓個案自主規劃與完成自己要做到的事情。當中有一個案例就是個案想要買SWTICH,職管透過個案這個動機,與個案一起規劃每月賺來的錢存一千元,然後會在達成一半時,帶個案去看機台,讓個案在工作上更有維持的動力,當達成時得到SWTICH的那種喜悅,也會提升個案的成就感。
3
在這次的分享中,有別於以往的講座偏重於專業知識與資源,玥香職管員更聚焦於,在實務上如何與不同專業人員、資源進行良好的合作與連結。有一種玥香職管員把他/她身為職管員的數年實務經歷,製作成一份教戰手冊,且毫不吝嗇的與我們分享的感覺。其中最令我產生共鳴的是,很多時候問題癥結點並非個案本身,而是家庭成員或主要照顧者,特別是玥香職管員在分享他/她參與某位個案的職評說明會時,家庭成員脫口而出的歧視性話語、職評員對家庭成員的回擊以及職評員對於個案處近的同理。此外,我也十分認同玥香職管員所提到的,進入職業重建體系,並非讓個案一蹴而就,快速的獲得一份工作。換個角度想,要是能在短期內就找到工作,甚至能穩定就業好一段時間,壓根不用進入職業重建體系了呀!?因此,很多時候需要與個案或其家庭成員或主要照顧者,靜下來好好解釋與說明,協助他/她們發現其限制與能力,並且與他/她們以及相關的資源合作,來打破其限制並發展出更多元且精進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