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者:客文碩一 徐志慧
現今台灣唱片以華語為主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台灣母語歌的受眾一定會和華語歌曲競爭,而流行歌曲是文化面最有影響力,也是聽眾最先接觸到的。但現在常發生的現象是年輕人寫不出母語歌的尷尬情形,因母語創作者需要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及須有學習母語之環境,因此有些作客家音樂的年輕人往往最後都放棄而轉做華語。
故客家文化研究所舉辦「第一屆Hakka Must 音樂創作營」,邀集在客家戲劇、音樂創作、youtube頻道經營及客家文字等方面的專業人士擔任講師,就戲劇創作發想、流行音樂創作深化、直播主的創作經驗、藝術創作者與公部門合作的可能性及客語文字介紹等面向,提出經驗分享及專業演講。
哈旗鼓劇團團長李榮豐老師主講客家戲劇創作發想,分享如何在戲劇創作中帶入客家个味緒,在說明客家話客家閱讀同書寫這環節時,首先以「出堆/六堆首部曲」這部舞台劇創作為例,拋出〝為何要組成六堆/七營〞等幾個問題引領學員們思考、討論並藉此檢視印象中的歷史。並以「1895火燒庄/最終抉擇」此劇說明了客家書寫同普遍再譯的精神,並站在製作者及受眾的角度思考例如「為何要演?演給誰看?他為什麼要看?如何吸引他買票進場?看完後希望他做何感想?」…等問題,並分享舞台劇的創作又要如何在寫實主義與現代創作間去取得平衡。在客家吹打樂、大河劇及客家兒童劇个編曲及應用議題上,講師說明客家儀典同常民文化的連結,更藉由影片分享讓學員感受到客家山歌結合舞台劇的表現方式、傳統樂器嘀仔的獨奏或結合國樂團磅礡的合奏在舞台上帶出的渲染力與共感,以及舞台上衣著、髮式及道具的考究,點點滴滴都呈現了客家个味緒。
金曲獎得主劉榮昌帶來客家流行音樂創作深化主題分享,介紹客家音樂發展期程分別為戰後萌芽期(1949年~1981年)、新創歌曲期(1981年~-2000年左右)及獨立創作出版時期(2000年左右~迄今)。分析在各時期中所顯露出來之音樂特色,及各時期代表性客家唱片公司與創作歌手之生平及作品逐一介紹。講師分享歌曲創作係以客語、閩南語、國語,並且在歌詞中引用台灣傳統念歌或山歌歌詞,讓傳統價值得以延續。除此之外,亦援引馬來西亞的客家歌創作為例,說明「旋律」主導著市場的流行,因此2018年他和所屬的打幫你樂團與洗衫坑舞集合作,以創作的客家阿婆歌曲,在新竹竹東市場,拍攝快閃MV。致力於把傳統音樂元素融入現代流行音樂中,創造出屬於台灣氣味的音樂類型。
客日型YouTuber夏凜主講「我的YouTube經營經驗—透過多語言直播學習控場」,夏凜是日本人 ,來台時間雖只有4年但實際學習中文時間已6年,目前就讀高師大客家文化所,同時也利用上課期間及每周末會居住在客家庄的機會積極的學習客語,印象最深的是參與客家人的清明〝掛紙〞,實地感受客家禮俗文化。她也分享了在直播時,使用的言語選擇、語氣、臨機應變的態度及控場等技巧;也分享利用YouTube平台分享例如內埔韓愈文化祭等活動,也希望藉此能多加推廣客家文化。
客語嘻哈創作人賴奕守分享的是「客語與HipHop的結合」,他分享了創作的動機及以客語發聲的影片、音樂,介紹什麼是HIP POP?客家音樂又要如何適切融入HIP POP,而讓不論是年輕人或其他世代客家人都能試著欣賞與接受。在課程中亦分享結合華語、閩南語客語原民語創作出來的歌曲「粽難親北」,歌曲也呈現包含客家在內,各地的食粽文化特色。
客委會諮詢委員、本土語文工作者邱智偉主講題目為客語文字 ke 紹介 lâu 小論,講師王宏滕曾於全國二胡比賽榮獲第一名,他分享的是關於直播主的客家創作經驗,以及在創作中遇到的問題,並以二胡現場表演客家歌曲。青少年客語創作專輯唱作人陳俊名分享有關青少年接觸客家音樂的開始,闡述其少年時期對於客家音樂的啟蒙與創作以及出專輯唱片之歷程。
少女卡拉樂團主唱張稚嘉及音樂創作人黃泳玲共同分享的是以母語創作的契機,以及舉辦客語音樂創作營的必要性。首先請學員思考及共同討論「麼个安到客家音樂」?「客語音樂个客群係麼人」?並指出客語音樂現狀有以下幾點現象,分別是忒強調「客語」為賣點、客語能力毋比音樂實力、創作者對自家个「根」欠少了解、客文書寫能力毋普遍、客語成為一種表演語言及客語音樂發展忒常依賴政府補助同比賽。另外探討台灣大型音樂獎項的頒發,將近五年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樂風,據以分類比較。以及近十年金音獎最佳專輯獎,分別是由何種語言歌曲獲獎來進行分析討論。課堂上也分別介紹近期爆紅的排灣族歌曲「Thank you」以及藏族音樂,說明音樂無國界。其中藏族樂團「杭蓋」透過與其他國家歌手(樂團)合作,結合二種以上不同語言的歌曲創作,讓傳統在創新之餘能不失原味而得以延續,並邁向國際,說明越本土越國際的概念。
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前主委曾年有主講「藝術創作者與公部門合作的可能性」,首先闡述「語言失,文化減;文化滅,族群亡」的道理,並分享為復振客家語,曾結合桃園在地文化工作者(社團)及學校社團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客家話存續的危機,搶救客家話的政策,及呼籲族群融合、族群平等及保護母語。為使客家音樂有發聲的所在,也發起「壹佰元不嫌少,壹萬塊不嫌多!」勸募活動,積極推動募款辦理「過庄尋聊」觀子音樂坑巡迴演唱會,凝聚鄉親共識。另外講師亦分享客家字入詩的多首創作,說明創作詩時的情境及及客語思考模式下如何結合詩詞末字音韻選擇用詞。
透過本次營隊的辦理,讓參加營隊之學員與講師於課程期間進行能有更多相關意見交流及討論,如同講師張稚嘉所言,期望未來能有更多客家音樂創作營之舉辦,以作為培養專業客語詞曲創作者的搖籃與最大交流平台,也能成為客語唱片工業的先驅,用客語寫成音樂行銷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