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13年高教深耕計畫 1-1: STEAM特色人才培育
名稱 【理學院/生科系】開發新的教學方法及評量工具-陳玉琪老師-遺傳學
承辦單位 理學院生物科技系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4-01-01~2024-06-30 活動時間 00:00~00:00
活動對象 主要對象為學生,但全校皆可參與
活動地點 理學院生物科技系
預計人數 0 參與人數 49
活動滿意度 0.00
概述及成效
(1)教學目標
       本課程教學目標 旨在讓學生瞭解遺傳學的原理及基本原則,並能利用分子基礎解釋各項遺傳定律的發展,使同學熟悉分子遺傳學, 認識遺傳基因與遺傳疾病的關係、 族群與數量遺傳及生物技術的利用;並期藉由本課程的理論研習,奠定學生未來分子生物技術與相關課程的學習基礎。

(2)教學過程
       本課程分為孟德爾遺傳定律與分子遺傳等兩大部份為基礎,將探討生物體的共通與特異性的遺傳原則與疾病,課程內容亦以 DNA分子為基礎,討論孟德爾遺傳、機率論、染色體的構造及變化、基因的化學組成與特性、 DNA與 RNA、基因表現、基因調控、基因突變、遺傳疾病、並以現今的分子遺傳解釋各項遺傳定律的發展。 教學過程除了觀念講授、另開發新的教學方法,例如家族遺傳特性族譜製作、遺傳疾病案例分組討論、遺傳疾病影片製作等。 在遺傳疾病影片製作部分,先讓各組進行收集資料與討論,決定各組的主題疾病之後,提供影片製作學習單 學生依照學習單的提示與時程安排,需在學期第12周之前完成影片編輯、拍攝、與後製,隨後在課程中播放,各組相互欣賞,影片欣賞的同時,需進行影片資訊紀錄、問題討論、意見回饋、以及互相評分等 。

(3)評量方式
      本課程評量方式多元,除了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之外,尚包含課堂中的口頭發問、限時問題挑戰、遺傳族譜製作作業、影片製作學習回饋、遺傳疾病影片發表與分享、遺傳疾病影片觀賞、討論、與影片 互評等評量方式。

(4)學生學習成效
      學生在新的教學方法 中獲得較高的學習興趣與成效在族譜製作時探索自身家族的遺傳特性,將個人家庭與知識學習形成連結激發更高的學習動力。遺傳疾病影片製作時藉由團隊合作學習提升學習效果分工與任務導向的帶領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且對疾病的背景具有更深入的探討影片的學習方法不但能降低學生對遺傳學的學習負荷也能顯著提升學生對遺傳學的知識建構與學習成效。
檢討與建議
      學生在新的教學法執行時由於不是熟悉的教學方式,容易迷失方向或是時間利用能力不足導致倉促進行作業故在執行時設計相對應的學習單輔助學生執行作業時評估是否慮周全、是否在時程內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本學期的執行過程與成效大部分順利且成功僅有 一組由於成員組成包含其他年級、外系與外校等成員組員時間不易配合,導致執行上難度較大給予改善分工的建議之後終於也能呈現良好的影片。
成果附檔
1 1533_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