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中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需要具備實踐核心素養的能力,而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永續發展(SDGs)。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的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goals),包含終結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乾淨水和衛生、可負擔能源、就業與經濟成長、工業與創新及基礎建設、減少不公平現象、永續城鄉、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海洋生態、和平正義與制度全球夥伴關係。因應此國際趨勢,台灣的中小學將永續發展融入課程當中,增加了SDGs議題在教育和語言教學上的重要性。為此,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邀請國立高雄大學蔡奎如教授,於2021.10.28 舉辦了「聚焦SDGs、「有感」英語教學設計工作坊」,帶領師資生了解如何將永續發展議題融入教學內容,並示範在實際的教學現場應如何操作。蔡教授示範了很好的課程架構,並且從最開始提供學習鷹架,一直到後面評量內容,手把手教我們如何進行SDGs的主題課程,使參與此英語教學實務工作坊的同學獲益良多!
蔡教授一開始介紹了SDGs的幾項目標之後,直接切入正題告訴我們,教學之前要讓學生「有感」,亦即知道為何他們必須要在乎這些問題。這個和傳統教學法有相當大的衝擊,因為傳統式教學要求學生馬上吸收老師給予的東西,而並沒有讓學生反思了解這個資訊的重要性。為求教學突破,蔡教授建議在課程的一開始安排可以給予一個小小的開場,思考:什麼是SDGs,以及為什麼這些目標對社會來說很重要?此教學技巧不僅讓學生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也可以引起他們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此外,蔡教授亦強調帶領學生釐清問題嚴重性時應盡量具體化,從「這個問題造成環境很大的影響」量化到「垃圾有三個法國一樣大」。教學方面,針對初階學習者,可以使用互動性的線上教學軟體(例如:Quizlet),用圖像連結goals,讓學生更了解具體的永續發展目標。了解完基本概念之後,老師可將教學目標轉為讓學生更能深入闡釋問題,在這個環節中,蔡教授使用「information gap (Larsen-Freeman, 1986)」的教學法,將我們分成四組、每人分別閱讀不同面向的環境問題的文章,爾後與旁邊的同學分享並討論所分配到的文章內容。透過「信息落差」(每位參與者擁有的資訊不同),學生可以練習有邏輯地分享所理解的內容、並同時練習語言溝通,也能讓所有學生以最短的時間了解整體問題,藉由相互聆聽各小組的報告,同學間會更有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