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戲館的第一印象是「小」,看起來或許還沒有學校的教室來得大,不過環境非常整潔乾淨,給人一種俐落的感覺。團長非常熱情,跟我們詳細地介紹了很多傳統戲曲的相關知識,也透過影片分享了許多表演經驗,講解過程中還拿出了一些早期的歌仔戲劇本、布袋戲人偶給我們傳閱觀賞。
接下來,團長讓我們親自到後台看歌仔戲的表演服裝和道具,一進到後台彷彿來到了另一個世界—琳瑯滿目的精緻飾品、各式各樣的服裝以及道具,身旁的哥哥姐姐很大方地讓我們試戴這些道具,還和我們介紹了這些道具的用途、適用在什麼角色上等等,明黃色燈光下的這些道具服裝顯得既華美又耀眼,還隱約透露出一種經歲月洗滌過的柔和,角色的故事蘊含在其中,等著演員穿上它們展現出來。
參觀完後台後,團長讓我們實際體驗了一下歌仔戲中上下馬的橋段,還教了大家如何敲鑼打鼓,雖然團長示範了很多遍,但實際上場時可以發現大家多少都還是有點手足無措,以前看到那種在台上幾分鐘的動作,背後居然有這麼多的細節要去詳記、練習,「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果真不假,而且光是熟記動作還不夠,聲音也同樣地重要,如何讓台下觀眾清楚地聽到、了解劇情,演員的聲音必須要宏亮且中氣十足,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在實際體驗過後,除了驚嘆傳統戲曲的不容易之外,對於那些至今仍為傳統戲曲盡心盡力的人,我對他們感到非常敬佩以及感動。
下午團長就讓我們分組討論自己要演出的劇本,從劇團名稱、劇名到整部戲的大綱,他非常詳細地一一講解,面對我們提出的問題也很有耐心地解答,在我們討論劇情時還會給出建議,過程中大家甚至一起想了唱詞,親自設計劇本時才發現編劇的工作也著實不容易,因為角色設定、劇情走向和對話都是緊密相連的,所以邏輯一定要清晰,組織語言的能力也要夠強,甚至還得注意使用的場合和時機,短短的一幕劇如同一個作工精細的鐘錶,所有的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零件,組合在一起更是需要消耗許多心力的重大工程。
完成劇本後,就是大家最期待的換裝環節了!和劇團的哥哥姊姊說明自己的角色後,他們就開始認真地挑選相對應的服裝,還一一幫我們穿戴好,在著裝過程中我覺得這個劇場真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家的劇本都很不一樣,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角色,如皇帝、太監、法師等,但哥哥姊姊都能很快地找到符合角色的服裝和道具,穿戴好這些服裝後大家都興奮地拿著手機拍照,畢竟現今能夠穿到傳統戲曲服飾的機會可不多,這可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刻呢!
拍完照後,大家便開始各自排練劇本,穿上戲服後感覺大家都非常有幹勁,很快地就融入角色裡了,正式上台演出前雖然多少有點緊張,但一踏上舞台的瞬間就覺得,既然都那麼辛苦地想出了劇本,還穿戴上了這些精緻的戲服和道具,那一定要盡力拿出最好的表現,我本來覺得上台表演很可怕,但實際參與後發現自己居然意外地放得開,或許也是被同學們認真的態度以及劇場的獨特氛圍感染了,我覺得上台表演不僅沒有想像中那般可怕,甚至非常有趣,在台下看各組的表演時也可以看到大家特別的創意和獨特的巧思,有的組別將劇情結合日常生活,用詼諧的對話方式呈現;有的組別非常講究細節,行禮跪拜的姿勢和語氣都有另外設計過;有的組別則將現代的開明思想融合傳統封建制度下的民俗故事,進行改編,設計了一齣別具新意的劇。
在去這次的戲館參訪前,我有在校內先聽過了高美華教授的戲曲講座,「傳統藝術總有突破創新的可能」她是這麼說的,然後她也提到在新文化不斷的衝擊下,傳統戲曲勢必也得面對與時俱進的課題,「這是一個不斷迷失,不斷修正,最後找出自己的路的過程。」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以我們這個世代來說,對傳統戲曲感興趣的人寥寥無幾,多數人對傳統戲曲的認知都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要好好保存」但我們真的了解它之所以值得被保存的價值為何嗎?如果我們沒有對這個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又談何保存?當然,我們不能將這套標準用在所有人身上,但我覺得如果我們真的對它有興趣,那不妨深入了解一下,正如那句「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一時興起若只是淺嚐輒止未免有些可惜,或許我們只需要多走幾步路,便能看見這些傳統戲曲經歲月洗滌、沉澱過後的美,就如同這次的戲館參訪,我認為這不只是一次難得的體驗,過程中我們也明白了一齣戲背後竟是要付出這麼多的心力,因為親自體驗、了解,才能懂得這些傳統文化的可貴。
傳統戲曲在現今雖然漸趨式微,但還是有許多人在努力地改革、創新,希望將這個寶貴的文化傳承給下一代,如我們參訪的緣龍文化體驗戲館,他們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要加入歌仔戲的行列,而是期許透過體驗的方式,讓大眾對歌仔戲有更深刻地了解。我覺得,對於如何能保存這樣珍貴的傳統文化,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親自投身其中,但我們可以抱著欣賞的心態去更加了解它,我想對於創作者和表演者來說,只要還有人願意看,願意駐足欣賞,那就是最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