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10高教深耕計畫 1-5:培育學院特色人才-文學院
名稱 野外實察解說技巧與屏東縣三地門實習
承辦單位 地理學系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1-11-27~2021-11-27 活動時間 08:00~18:00
活動對象 主要對象為學生,但全校皆可參與
活動地點 原住民文化園區
預計人數 45 參與人數 45
活動滿意度
概述及成效
  本次實察到訪位於屏東縣的原住民文化園區,其內部又分多個區域,本次行程配有一名隨行解說員,園區內附有交通接駁車,往返各區域之時間可悠閒的觀賞沿途綺景。

  首先,我們下車之後,立刻到了園區外的大廣場,直達我們的第一站,觀賞迎賓舞。台上的表演者用他們熱情的歌聲渲染整場的觀眾,觀眾皆在台下隨著旋律擺動,結束之後旁邊即是販售原住民美食的小販,許多著名的美食,例如:山豬肉、手洗愛玉等等。

  第二站,搭乘園區內的交通接駁車(這裡補充一點,當天同行的學生有人因為身體因素,因此是坐輪椅代替步行的,而園區內也有準備可以搭乘輪椅的接駁車,對身障者可說是非常方便。),直接到園區內部的歌舞廳,欣賞來自鄒族文化的表演(名稱為「敬。祭」),總體表演分為四個部分(初、一、二、三),序初的演出精神為生命之端始及天神授予農耕之技,第一幕為尋找生命之意義、教導並燃起生命之璀璨及將之延續,第二幕演繹感念生命之傳承並重振戰祭之威盛,第三幕導引至歸屬的概念,利用現代舞以及當地舞蹈的融合,雖然沒有與周遭觀眾同樂的橋段,卻也提升了整體表演之場控秩序及藝術層面的涵養,故觀賞體驗是不賴的。唯獨其表演橋段之速度過慢,以致於簡易表徵的片段耗費大量時間,觀眾容易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觀賞完之後,我們在園區內,找一個涼亭休息、吃午餐,這裡的每一個休息站點幾乎都設有飲水機和廁所,對遊客來說是一大福祉。在午餐結束之後,老師開始解說園區旁邊隘寮溪的歷史,午餐結束後。第三站,我們去體驗了琉璃珠的製作,用現成的材料,我們造著步驟製作出各有特色的手環及項鍊,每個人的琉璃珠皆象徵不同的意義,有象徵勇敢的、智慧的、愛情的,每一種圖騰的琉璃珠皆有對應的月份以及祝福。在琉璃工坊時,我們的解說員當場燒製一顆琉璃珠,在他精巧的手藝下,琉璃珠從一根燒熔的棒子,變成一顆炙熱的珠子,非常熟練,快速。

  之後來到第四站,體驗刺福球活動,此活動中,一共有四種球,分別為健康、財富、愛情、安全,一次可以有15位男性拿著長竹竿圍成一圈(傳統上僅可是男性),中間將有一位男性拋球,但在拋球前,拋擲者須先以竹棍厚實的輪流打參與者屁股,此為傳統,也意味著將參與者之晦氣掃除,願其能一舉奪球,當刺中球後,刺中者須連球高舉竹竿並環場一周,而後在大家的注視下,高喊自己的名字及來處,象徵好運的降臨,四球皆被刺中後,活動結束,在歡笑中結束了難得的體驗。

  第五站,我們來到其他園區體驗大型盪鞦韆、射箭及走吊橋,每一項活動皆代表原住民的不同文化,在此我們充實了下午的生活,隨著民俗技藝活動之進行,實察也來到了尾聲。

  經歷了本次實察,我們對原住民的了解又更多了,其生活中蘊含的文化意義實然廣闊,在文化交流豐盛的台灣,我們得以見證文化間的傳統與不同文化間激盪的創意,可謂著實難得,故本次實察帶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人生因知足而常樂,亦為常樂而知足,在資源有限的世界中,我、他、他們、我們所創造的文化與文明將會記錄此時此刻的繽紛,身體易逝,而靈魂不滅,這份精神將永存,希望照耀後代,使其了解文化形成的過程中,我們共同走過,這便是任何文化設施設立之精神。

檢討與建議
成果紀錄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成果附檔
1 活動照片
2 活動照片
3 活動照片
4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