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次沿續SDGs議題,邀請綠色聯盟陳詩婷研究員進行講座分享。
本次內容相當豐富,陳研究員表示當極端氣候已成為此時此地的當下常態,「減緩(Mitigation)」同時「調適(Adaptation)」成為求生攻略裡的必要招式,而究竟台灣是否已練足了工夫?
所謂「追求淨零碳排,便一定要使用核電」的論點,放到國際上來看也是不攻自破的。目前使用核電的國家中,已有六個宣布了非核時程或政策,也承諾2050碳中和目標,這包括瑞士、荷蘭、西班牙、比利時、德國與瑞典。以核電占比高達47.6%的比利時為例,預計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前也將2050年達成碳中和納入政策討論;核電佔比34%的瑞典更是將2045碳中和入法,並預計在2040年達成非核。除了這些國家之外,核電占比高達26.2的韓國先前由總統宣示將於2050達成淨零碳排,在核電上也有著「不建不延」的政策方向。
根據IPCC的《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在2050碳中和目標下的某些情境中,核電占比將為8.6%,但某些路徑中由於核電的社會、環境疑慮,核電占比將低至1%左右。然而不論何種情境,再生能源都將是未來世界電力結構的主力。以當前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狀況來看,核電衰退的趨勢以及其相較於再生能源的競爭劣勢,的確是毫無懸念。
面臨減碳的壓力,核電已是個假議題,圍繞著核電的辯論正耗費我們所剩無幾的寶貴時間。要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所需要的不僅是能源部門的去碳化,更涉及整體社會的改革,從綠色交通、淨零耗能建築到產業低碳轉型,淨零碳排沒有捷徑,每一項任務都是關鍵的基本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人力、創意與承諾,而核能並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曹興誠擔任榮譽董事長的聯華電子,2018年時為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第16大的企業,同時也是用電超過50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2020年時在「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的氣候變遷評比中只拿到B等的評價,較2019年有所退步。我們呼籲曹興誠董事長,與其寄望於昂貴又充滿爭議的核電,不如先努力實踐自身的企業社會責任,率先在聯電廠房屋頂鋪設太陽能板,宣示百分百再生能源目標,並提出更積極的減碳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