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及成效 |
陳俐伶老師〔國民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國語教材教法〕至十全國小李笙帆老師〔國語課〕班級參訪、見習
|
檢討與建議 |
1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課程與實習組106學年度
「高師大Go Star琢師玉成計畫」獎勵補助方案
成果報告
實習學校
高雄市三民區十全國民小學
實習班級
四年二班
課程日期及時間
107年 05月 25日 08時 00分~12時00分 共 4 時
任課教師(中小學)
李笙帆 老師
授課教師
陳俐伶 老師
課程名稱
〈有用好還是沒用好?〉(康軒版國語四下L12) 推論→找不同觀點
壹、 課程教學背景:
一、 學生分析:
(一) 中年級學生
(二) 有分組合作及上台發表的經驗
(三) 共六組,每組4人,其中兩組5人,共有25人出席,1人請假。
(四) 在本堂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已學過基本的閱讀理解策略:理解監控策略、推論策略、認識文章結構並能寫出大意。
二、 教學目標:
(一) 學生能依據老師的提問,再次回到文本搜索訊息、統整概念,學習找出文章中不同的觀點,進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二) 學生能從「找不同觀點」的課程中,認識多元觀點,並學習接納不同觀點,進而建構自己的觀點。
三、 課程安排:
(一) 理解監控
(二) 生字、識字、詞彙教學
2
(三) 以結構圖寫大意
(四) 習作重點講解
(五) 推論策略→找不同觀點
(六) 莊周惠施的影片,說明不同立場與不同角度而有不同觀點
四、 文本分析:
(一) 文體:記敘文
(二) 內容:本課改寫自郝廣才取材於《莊子》一書的作品,課文分成兩則,都與「樹」有關。第一則是大樹與木匠的對話,有經驗的木匠,看到一棵大樹,用自己的經驗,說出大樹是因為無用,所以保全到現在。之後,大樹出現在木匠夢中,用大樹的立場,重新詮釋有用、沒用的定義。第二則是莊周與惠施的對話,兩人對於同一棵樹,用不同的思維,說出樹木有用、還是無用,精彩的辯論似乎都非常有道理。課文帶領讀者認識簡單的莊子哲學,並學習多元的想法及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
(三) 主旨:對事物的評價要有多元的想法,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察看事物。
(四) 特色:
1. 本課的課名是疑問句「有用好還是沒用好?」不直接告訴讀者文章的重點,而是需要讀者閱讀理解後,自己得知。
2. 這一課是由兩則故事所組成,而這兩則故事都圍繞著同一主題,「有用好?還是沒用好?」
3. 本篇文章主要是以「對話」來敘述描寫,可以從各段對話取大意;更可以從對話中了解每個角色的不同觀點。
(五) 結構
意義段
大樹與老木匠
起因
第1~2段
有一棵大樹,大家都讚嘆是「神木」。木匠毫不在意的走過,徒弟覺得奇怪發問。
經過
第3段
木匠用自己的經驗,認為這是沒用的樹。
結果
第4段
木匠夢見大樹,說人類眼中「有用的樹」都被砍掉,失去了生命。
3
意義段
沒用的樹?
起因
第1段
莊周讚美一棵樹很漂亮。
經過
第2-5段
惠施說樹是他的,這是一棵歪七扭八、沒用的樹。
莊周認為樹幸好長得歪,才沒被砍掉,砍掉很可惜。
惠施認為樹本來就要砍,沒用才可惜。
莊周認為這棵樹提供乘涼、小動物休息,姿態美妙,不是沒用的樹。
結果
第6-7段
惠施認為自己講輸了。莊周認為講道理沒有輸贏,超越有用、沒用,才是大智慧。
五、 教學流程:
(一) 靜心活動:讀經(每周都有一定的進度,周五固定複習)→讓孩子們靜下心。
(二) 課堂起始活動(10分鐘內):老師以電腦揭示兩張錯覺圖,請學生觀察並說出自己看到什麼?藉由學生回答出的不同答案,說明「不同觀點」,再帶到課文標題〈有用好還是沒用好?〉學生能說出課文標題有兩個觀點:「有用好」「沒用好」。
(三) 課堂開展活動:
1. 請一位學生上台朗讀課文,老師提問木匠的觀點?從學生的回答中擷取詞彙老師示範如何回答問題。
2. 全班一起念課文,老師提問,分小組討論3分鐘(S-S),答對的小組可以爬黃金屋得分。
3. 指定兩位學生上台表演莊周與惠施,老師稍微介紹莊周與惠施後並提問惠施的觀點,學生個人作答,答對加分。
(四) 課堂總結階段:由全班回答莊子的觀點:「超越有用沒用才是智慧。」並請學生將全文最重要的此句畫線。
六、 問題與討論:
Q1:在國小國語科教學時,如何應用閱讀理解策略?
A1:建議同學可以參加課文本位閱讀研習,先從初階的線上開始,並一邊找機會實踐,之後進入進階研習,這是比較完整的。
Q2:是不是老師平常有特別訓練學生的朗讀技巧?
A2:當學生理解文意,朗讀的水準就提升了。
4
Q3:學生在觀點分享書寫時的方向略有不同,老師如何培養與引導修正?
A3:平時的訂正與要求是必要的,但學生的表現結果時常差強人意,唯有老師的耐心與不斷提醒,才能使結果循序漸進到最佳。
七、 課程效益─心得(摘錄):
佩芝
老師教案中的教學目標第二點,學生能從「找不同觀點」的課程中認識多元觀點,並學習接納不同觀點,進而建構自己的觀點。這段文字中的接納會有些爭議,在多元文化的脈絡下有二大支柱─分別為「差異」與「認同」,我們要觀察到差異,卻不需要「認同」差異,因為這裡的認同會有要把別人「同化」的疑慮,差異的雙方也不需要被彼此「接納」。所以多元中對於差異的態度應該是互相尊重,而要「認同」的是自己的部分,例如認同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等等。
伊妏
笙帆老師真的如先前所聞,以非常溫柔的方式帶領學生,還把學生教得非常有秩序,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老師在課堂中也有許多別於以往所看到的教學方式,通過之後的議課時間,老師很清楚的解釋她的課堂進行方式,不僅如此,也分享了許多班級經營的技巧,讓我們更加了解他的教學方式,整體來說,這次的觀課讓我收穫非常多!
宇歡
今天觀十全國小四年級李笙帆老師的國語課程,有讓我體悟到許多過去我曾未看過與想過的教學現場實境,教室中設備應有盡有,黑板上貼滿了小組加分板、所有人姓名的個人加分板,讓每一個人都有存在感與學習競爭的學習環境。
老師的整節課堂中,秩序掌握得非常好,也感受得到班級的向心力與凝聚力非常的強,在有效的課程中,對於班經的掌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一點我十分佩服笙帆老師,也覺得可以在未來自己的教學中可以融入進去,以達到向老師如此高效的學習環境。這堂課讓我受益良多,很感謝俐伶老師的用心,幫我們請到如此用心與認真的笙帆老師,給予我們觀課學習的機會。
敏葶
本課課文的有用與沒用不好理解,我覺得在一開始應該清楚解釋這邊的定義,也許加上明確的主詞和完整的狀態會更明確,例如老師說老
5
木匠認為樹沒用,如果更仔細的說明為「老木匠認為樹沒有用,所以連瞥都不瞥,因此老木匠認為要去使用樹木會比較好」為更好。
宥任
在俐伶老師的國語教材教法當中,學習到了許多文本分析、文意理解的方法,每每都覺得一定可以帶給學生很多、很不一樣的國語課;而今天實際到了笙帆的國語課,就看見原本所學的理論被實際應用在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證明了這些策略、方法的成功。
每次觀課看見了教師不一樣的教學風格,今天很感動能看到如此有教育愛的笙帆老師,班級經營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使老師熱心教學,學生能認真學習,使各種教育能順利且成功的進行。要帶好一個班,其關鍵在於老師能不能取得學生的認同,讓學生對於老師所安排的活動做出配合,從這堂課的觀察,看見了台灣教育的希望!
冠欣
閱讀理解的重要性:透過老師的教案,感到相當佩服老師願意投入教學此部分,這對於自己以前上國文課的反差,自己印象最深刻以前上國文課都是在認識生字,認識語詞,默寫語詞解釋,重複練習生字的筆畫等等,似乎鮮少教導如何閱讀。
仰華
觀課結束後的議課過程,除了笙帆老師更細節的針對課程設計來說明外,還有來自其他同學、老師的回饋,聽見不同層面的見解與思考,包含:引起動機的內容該著重教育內涵還是有趣就好?如何安排閱讀理解的課程先後順序、設計口令、如何達到高效率的討論環境…等,而在這一課帶出的情意中,最重要的是,除了讓孩子學習站在不同角度、位置看待事物外,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觀點,而非隨波逐流,盲目追求別人的見解。
在議課階段,深覺在教育領域上,還有好多好多需要學習成長的,但也對進入教育現場有更深的憧憬,期待自己可以常保一顆虛心學習的心,繼續不斷吸收能量,成為孩子的幫助。
6
「高師大Go Star琢師玉成計畫」獎勵補助方案活動照片(2018.05.25)
※教師運用圖像引導學生認識不同觀點。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與記錄。
※小組代表上台發表。
※以朗讀進行不同角色間的對話。
※課堂結束後的歡樂大合照。
※在校長室進行課後議課與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