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 |
活動概述及成效 |
活動檢討與建議 |
活動照片 |
踏入校園第一步~「國小開學週」實地學習活動 |
高雄市前金國小一直以來都非常著重術德兼修、五育並重的人本教育,學校設有音樂教育班,積極推動國樂教育並以西樂為輔,每年均舉辦音樂節系列相關活動。此外,學校設立啟智班、資源班(資優、身心障礙),亦非常著重特殊教育。值得一提的還有,校內為強親師生之溝通互動,成立媽媽成長團,藉以推動親職教育。而為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學校家長自發性組成故事媽媽團隊,每週固定利用早自修時間到班上為低年級學生講故事;為協助學童交通安全,成立導護義工團。 |
透過觀摩學習,更了解要如何在混亂的秩序中理出頭緒,以進行有效的班級經營。希望下次可以觀課更長的天數,更能有效學習不只「如何培養學生的秩序」,也包含學習「如何教導並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及習慣。」 |
實習生於夕會後與前金國小校長合影
體育教師帶孩子們參觀保健室,告訴學生哪些是體育課會用到的地點。 |
踏入校園第一步~「國小開學週」語文領綱 |
CIRN教學網站介紹,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之分析。探討各階段之重要因素,及核心素養具體內涵。並透過小組分組論,判讀領綱中之關鍵核心。 |
1.活動人數過多,分組組內人數過多,活動進行可以控制人數。
2.希望能聽到與PPT介紹不同見解的分享。 |
老師介紹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之分析,同學專心聆聽並抄寫筆記。
透過整理語文課程綱要,一同探討素養核心。 |
K12華語學習者任務型教學設計 |
本次講座邀請五位講者針對K12華語學習者,也就是針對幼稚園到高中階段的華語學習者而言,華語教師該如何實施任務型教學的議題進行講座,包括了任務型教學的核心概念、任務型教學的實作方法、各種教學法的比較與優缺、如何將多媒體應用於任務型教學及任務型教學的實務分享。
五場講座由核心概念到實務操作,傳遞任務型教學的內涵與實際運用,讓與會者能與自己的實務經驗作結合,修正以往的教學方法並增強往後的教學技巧,將任務型教學活用在未來的教學現場中。 |
本次活動人數超乎預期,可見講師及講題的吸引程度極高。對於任務型教學的議題,本場講座從核心概念拓展到實務操作,面向極廣。在活動後的意見活動調查表中,可見每一位參與者都收穫滿滿,給予了頗高的評價。 |
活動講座大合照
陳徉至老師進行演講
方麗娜老師帶領實作 |
「行向新南方 認識東南亞」 |
【「一帶一路」下的柬埔寨】主講者:林文斌
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對柬埔寨的影響,柬埔寨政府及民間對此影響為何意見。
同學普遍對柬埔寨的經濟概況改觀,也有部分同學認為柬埔寨的改變以長久未來而視,是負面影響。同學們對此講座收穫良多,增長很多有關東南亞經濟趨勢的知識。
【管窺馬來西亞日常文化─我的一些觀察】主講者:林開忠 副教授
馬來西亞國家在政策上,各個族群有別,而對華人的相關政策,讓華人在馬來西亞的「食、衣、住、行」上有何影響。
讓同學對馬來西亞文化有新的認識,以及華人在馬來西亞的生活情況也有新的見解,在座談中,與會同學都很踴躍提問。 |
本計畫期學生能藉由學習東南亞國家的人文社會知識,了解其多元文化之背景,繼而提高學生對多元文化接受度之素養。再之,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民間商業之貿易往來、學術交流等;無論在社會、文化、語言、經濟上,和東南亞各國之國情文化、社會發展皆是學生需去深入理解的。而東南亞除了為眾多台商設立分廠之區域,其亦為世界主要商貿市場之一;台灣經濟的多元性,將來東南亞市場的投入量增加是必須的,估計在台灣,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台商、國人選擇進入東南亞市場。因應需求,希望學生藉由師生共群社群之計畫,讓學生習得當處於多元族群的共存社會環境之時,能學以致用;在進入東南亞不同的工作領域範疇之時,能迅速地融入當地社會生活,充分地掌握綜合分析之能力,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的國際競爭力。
此次講座活動,讓本校學生們對東南亞有更新的見解與學習新的知識,師生共學的講座方式讓同學們皆表示獲益良多,習得許多平常課程不會深入討論到的觀點與見解 |
【「一帶一路」下的柬埔寨】主講者:林文斌 副教授
【管窺馬來西亞日常文化─我的一些觀察】主講者:林開忠 副教授 |
馬來西亞漢語方言與文化 |
南洋群島因為地理上的孤立,堪稱是剔除變數後的最佳漢語方言實驗室。 相對於台灣,中國大陸的漢語方言調查成果,東南亞漢語方言研究的質與量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值得努力開拓。 固然南洋漢語方言會跟當地原住民及其他馬來,印度移民語言混雜而產生變異,但孤懸海外的獨立發展,也可能免於台灣華語和閩南語的夾擊,中國大陸普通話乃至文革的洗禮, 反而保存了漢語方言的古老說法本計畫聚焦於馬來西亞,因為在東南亞各國中,馬來西亞華人眾多,依據各種方言群來劃分的鄉幫及社團非常興盛,有助於多樣化的漢語方言維持一定程度 的語言活力,即使學校教育體系並不支持以往文獻著重探討馬來西亞個別漢語方言之特殊性,語音和詞彙上的多語混合,似乎相較於台灣,中國大陸的漢語方言,馬來西亞給人駁雜,不夠 正宗的印象。 但我們認為這樣的觀察,描述,解釋是不足的,個別殊異只是一個面向;而各種漢語方言背後隱藏的共同性卻被忽略了,無論是區域共通特微或是語言接觸造成的共性。 此種新面向,值得得結合各漢語方言及文化領域內的專家,跨出各自的藩籬,經由本申請案作為平台,逐步廓清馬來西亞漢語方言與文化內涵。 |
目前本案羅致的學者及專長如下:利亮時(鄉幫及社團),洪馨蘭(親屬人類學及族群研究),李惠琦(海南閱南語), 張屏生(潮汕,雷州間南語),王本瑛(馬來西亞華語,廣西專語)吳中傑(客家話),杜佳倫(請巫,愛大華的閱清間東語),嚴立模(北馬之漳泉間 南語),葉自崎(專長南島語,探討馬來語對漢語方言的影響),陳筱琪(檳城福建話),徐雨村(信仰和經濟)劉秀雪(葡仙話)。 成員們大多為南,高,屏一帶國立大學教授及同事,多年來互動良好,對於彼此研究領域,都有一定的熟悉度。
各自發揮專長收集個別方言及文化材料,然後透過聚會彙整出彼此之共同性,未來能增加成員們的研究力量以及深化教學內容,達成高等教育深耕之目標。 |
張屏生教授講述《西華》整理出〈同音字表〉,歸納出《西華》的音系。
張屏生教授再和其他相關辭書的音系作比較,並討論編纂的相關問題。
吳中杰副教授講述混合型方言的特徵。
吳中杰副教授期待透過各學者專家共同研究逐步廓清馬來西亞漢語方言與文化內涵。 |
智慧感測穿戴裝置 |
講師教授如何使用簡易的網頁版Microsoft Make Code套件,寫感應器的程式,輸入程式碼給予指令,便能使感應器發亮、產生音高、頻率,並且能調節反應的長短和感應方式。此技術完善後再將成品連接光條,編寫程式碼將兩者串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光條為感應器的延伸。
講師以專業領域的角度介紹開發套件以及零件販售之管道,並帶領同學認識各種開發板之差異以及裝置上的重點零組件、各零件之專業稱呼、用語。老師帶來了自行組裝的開發板與外接零件組裝後的成品來示範其發展性與製作所需知識。
講師簡單講解焊接工具與其性能,分別的認識了不同伏特的電路和顏色的程式編碼、排列方式。老師實際教授焊接的技術,將接收器與感應器焊接在一起。學生倆倆一組,一起互助練習焊接,將斷裂的光條再接上,能夠延伸光條並重新與電腦連接上,透過學生的創意安排裝置的聲音節奏與音調、顏色、時間。
老師解析北美雲和空氣偵測站設計概念,做為接下來同學發想隨身空氣盒子的參考骨架。空氣偵測站的感測系統,是一個智慧控制系統,能夠節約能源:自動調光系統、氣窗自動控制(室內溫度不高直接開氣窗即可)、室內環境自動控制(夜間降溫)、空氣品質自動控制(全熱交換器)以及窗簾自動控制。我們可以藉由解析北美雲和空氣偵測站設計概念,去發想、創造接下來的共同創作。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偵測是主觀的,因此選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環保署有他所謂客觀的觀測點,而空氣盒子是以民眾有興趣的主觀位置觀測,了解為何環境造成空氣品質。然而,我們要做的便是一個能夠提供給全國人民都能使用的公開的系統裝置。空氣汙染源、河川水質汙染源和它的數據,感性的感知和理性的認知都要包括在作品。因此我們可以設計一款具有聲音、顏色、水氣等的小裝置,隨身攜帶在身上的空氣盒子,不但具有聲光效果也能有空氣汙染數據的提醒和紀錄。 |
每一位同學都學會了操作簡單的程式語言,透過編排組合將連接的裝置有所反應和有其互動性,經由老師的教導連接感應的操作上,同學算是相當順手。技術課程有其連接性,因此同學們需要熟悉技術的操作,除了課堂上的演練之外,也需要更多筆記的輔助和回家操作練習。這樣便不會在下一堂課加入新技術時而需要花時間重溫技能。不同領域的合作討論需要有更詳細的說明才能使其理解,因此課程進度和時間上有嚴謹的分配。老師先是仔細地引導學生思考環境議題,讓我們對其有感,進而帶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及其技術的解析,之後的時間都是留給學生發想。此教學方法非常適合使用在跨領域協同課程內,在相互的討論與切磋當中師生共同學習、成長。 |
老師帶領同學討論面板配置
老師示範燈條焊接技術
老師介紹機組構成要件
老師協助同學排解接線問題
同學們實際操作焊接 |
故事與劇本創作—怎麼說故事 |
劇本為文學、文本創作重要的形式之一,藉由劇本的書寫,戲劇、故事、電視電影各種創作的邏輯才得以發展。劇本從腳色設計、場景搭配以及時間和台詞的編排,全都有一番大工程需要處理。對於從來沒有創作如此正式且有嚴謹格式作品的我們,這項作業時為一項巨大的挑戰。但剛開始的不安及沒有自信,都由楊老師的細心指導下逐漸瓦解,雖然不能稱得上自信滿滿,但已經能對自己未來將創造出什麼樣的劇本感到興奮及期待了。
楊老師首先以一支2018 TIAF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的小短片,來自德國的茱莉亞奧克的作品《天才小螞蟻》開始講座。藉由影片和我們進行問答,找出短片寓意,由這個活動讓我們思考即將製作的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極為重要的。楊老師接著將我們分成小組,以組為單位想一部組員都看過且熟悉的電影,分析整理電影的大綱、特點、寓意及客群,並上台發表,以練習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後便跟著講義的腳步,介紹劇本製作的基本知識、寫劇本時的注意事項以及專業術語如:鉤子(Logline)即是使用一段話講出故事的「戲劇衝突」,藉此引發觀眾對後續劇情的想像。 除此之外,也以泰國的LINE廣告短片作為劇本範例,帶領我們解構劇本的形式和書寫時的邏輯,並講解劇本的格式、場景及人物書寫方法、鏡頭的觀察描寫。最後以去年數位人文創新管理學程的學生所做影片作品《飛吧,點點!》再次梳理本次課程重點,在和學生問題互動下結束此次講座。 這次講座不僅帶給學生清楚重點式的介紹,也提起對劇本創作的信心及實際創作的動力。以動 機、目標、障礙、轉折,四步驟架構故事鋪陳的邏輯,經過老師講解能更深入和精確地了解劇本形成的過程,帶來的知識和經驗分享非常豐富。 |
整體教室環境非常適合此次教學,空間及桌椅分配讓講師能清楚並快速分配組別活動。 |
楊老師透過影片實例教學
同學課堂中討論後分組報告
良陽老師頒發感謝狀 |
本土諮商理論與實務 |
此活動在探討科學哲學、儒釋道文化以及此理論在諮商實務上的運用,此活動由四位學者分享其研究生涯中的發現與實務經歷。
09:00-10:00我為何會建構ㄧ次單元諮商模式
王智弘(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理事長)
10:00-11:00我為何會提倡本土社會科學
張勻銘(閩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心理系助理教授/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副秘書長)
11:00-12:00禪宗思想溯源與輔導應用-自家寶藏的勘採之旅
王明雯(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理事)
13:30-14:30佛法與心理諮商-兩者如何作跨領域研究
越建東(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兼所長/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常務理事)
14:30-16:30自性與心理療癒
夏允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秘書長
透過此活動能幫助學生了解華人文化脈絡,以及了解此文化在諮商實務上可以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研究與努力。 |
本活動旨在結合跨領域的力量來建構屬於台灣本土的社會科學理論。回歸本土的脈絡來建構理論,擺脫套用與抄襲的窠臼。西方科學的進步在於系統性的革新與思考,但我們長年以來逐漸遺忘了創造的智慧,透過此活動能重新喚起建構理論的意識。 |
講者與學員對談
張勻銘教授分享本土社會科學理論的發展 |
十二年國教生命教育核心素養深究教師社群 |
本次研討主題研討「重視理解的課程設計模式」,引導思考生命教育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的關鍵因素以及步驟與檢視項目。由社群社群成員李昱平老師以研讀「重視理解的課程設計模式」專書、研究文獻等心得,以及親自實踐此射程設計模式之心得,報告「」,充實生命教育課程設計之實務與方法。
主講/引言者與與會成員從本次導讀以及研討中,能深刻了解課程設計最重要的關鍵乃在於與核心素養緊密相扣的學習目標之擬定、與評量此學習目標達成與否之方式設計,最後才是蒐集各種教學媒材、運用各種教學策略,規劃教學內容,讓我們知道若未能掌握學習目標與方向,而是一昧地塞進各種好玩、有趣的活動,將容易使得課程變成活動導向或內容導向的設計,無濟於知識的養成或素養的培育。 |
感謝教發中心支持教師社群成長,透過相互分享、學習,能激起更多生命教育教學之火花,亦能將社群成果向外分享。 |
主講者李昱平老師。
社群成員互動良好,討論熱烈。 |
十二年國教生命教育核心素養深究教師社群(1)-陳立言 |
本次研討主題研討「邁向自由靈性修養」,從靜坐引導學生思考人的靈性,瞭解靈性即「我性」不是固定不變的狀態,它是動態而能消長的,需要透過靈性操練的方法去發展。由社群成員陳立言老師示範以靈性修養六原則活動,如何帶領大學生為期三週的操練,完成三份靈修心得週記,從生活中實踐做靈修等心得,充實生命教育課程設計之實務與方法。
主講/引言者與與會成員從本次研討中,能深刻了解靈性是人心靈深處的歸處,靈性是人精神的瑰寶,然而受到世俗慾望(貪嗔癡)與無明、煩惱所惑,靈性鮮少有時間串習,導致人的身心靈無法合一,因此,靈性是需要被重視與看見,唯有透過不斷的練習與反思,才能獲得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真我。 |
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亦是身心靈整合的教學,感謝教發中心支持教師社群成長,得以讓社群成員進行生命教育教學專業對話,以及研討設計職前師資生命教育專業及教學知能之創意教學活動。 |
社群研討主題:「邁向自由靈性修養」。
參與成員提出問題,講師回應。 |
醫學與英文的美好邂逅 |
本活動主講人為高師大兼任教授,特別的地方是,教授原本是學習醫學的,最後經歷過很多的事情才轉到英語系,而這也是這場演講的主軸,有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現階段的任務為何,有時候也會對於自己的人生規劃感到迷茫,而周教授為了自己人生的夢想—當位英文老師犧牲了當醫生的機會,雖然過程中遭受很多親友的反對,但走在人生的夢想路上,為自己而活才能活得精采,這也是這場演講帶給大家最大的收穫。 |
老師除了分享自己的生涯走向之外,也讓學生們討論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提出一些改變的可能提供學生們思考,提供更多元的想法。 |
老師講課搭配PPT,分享人生歷程 |
從校園到創業 |
本活動主講人為高師大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的林裕森教授,教授的經歷非常特別,雖然在高師大擔任教授,但在外面有開一間公司,而且是與生醫相關的公司,本次主講的題目是帶領同學們思考將來畢業後有什麼出路可以自我創業,雖然這是一條艱辛的路,但是若好好反思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必定是一條康莊大路。 |
本次演講的主題非常實用且有趣,是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內容,希望將來能夠多多舉辦,讓同學們能夠更清楚未來畢業後的走向。 |
|
淺談文創與新媒體應用 |
主講人為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的林維俞教授,本次主講的主題是科技生活如何去結合到我們的報告甚至是演講當中,包含VR、AR的應用,都非常新奇有趣,最後最重要的是教大家如何去運用新媒體來製作PPT讓自己的簡報更加得精采,而且老師還有實際操作給學生們看,讓大家更能夠了解怎麼操作,因此學習到如何運用新媒體是這場講座中最大的收穫。 |
因為老師使用很多新的科技,例如用手機鏡像投影到投影機,在外接筆記型電腦讓我們看如何拍攝3D立體圖…等,所以在接線材的時候比較耗費時間,因為這些都是原本教室裡面沒有的設備,但是很感謝老師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外接器材,也很辛苦地帶來一堆器材,為了讓學生可以看到真實的使用方法,才不會淪為紙上談兵的功夫。 |
最後使用全景的方式跟全體學員留下合照,並直接投影在大螢幕上讓大家可以看到攝影師的視角,非常有趣。 |
島嶼時光•南國印象 |
以學生學習、收集資料為主,教師補充講解為輔,讓學生瞭解也實際探索各景點自然、人文地理的奧妙。也深入了解景點的歷史脈絡與地形地貌。
推廣地理教育理念,落實鄉土教育之實行。培養學員愛鄉情懷,了解經濟發展與我們生活周遭環境的關係。希望教學不局限於乏味的聽講以及課本文字,而是可以走訪實地親眼見證,帶學員「用腳讀地理」,讓知識幻化為眼前的真實。 |
1.講解區域容納不下太多人,考慮換點解說
2.解說須更多元活潑吸引學員興趣
佳樂水風景區
1.帶隊人員應更熟悉路線
2.導覽車活動前先預約
3.解說須更多元活潑:
4.考慮縮減解說點節省時間
5.古城道路較狹窄注意來車及人員安全 |
|
島嶼時光•高雄印象 |
以學生學習、收集資料為主,教師補充講解為輔,讓學生瞭解也實際探索各景點自然、人文地理的奧妙。也深入了解高雄的歷史脈絡。
推廣地理教育理念,落實鄉土教育之實行。培養學員愛鄉情懷,了解經濟發展與我們生活周遭環境的關係。希望教學不局限於乏味的聽講以及課本文字,而是可以走訪實地親眼見證,帶學員「用腳讀地理」,讓知識幻化為眼前的真實。 |
1.不要繞遠路,縮短步行距離
2.古道講解區域容納不下太多人,考慮換點解說
3.解說須更多元活潑吸引學員興趣
4.帶隊人員應更熟悉路線
5.街道較狹窄應注意安全
6.解說須更多元活潑
7.考慮縮減解說點節省時間
8.總圖至中鋼的路線有誤,須修正
9.自由活動時間需縮減,否則回校時間會過晚
10.路途離市區較遠,考慮之後是否換點 |
清領時期的開港,貿易與戰爭把洋人的建設也與建築也帶到了高雄,領事館是當時英人於打狗掌理領事業務工作的重要據點。在臺灣目前現存的西式近代建築中年代最為久遠。讓學員感受山海美景相擁之餘,高雄特有的文化歷史。
|
王弼《周易注》學術研讀會--學者專題演講 |
本次演講的題目為「尚秉和的易學特色」易學有兩大脈絡,一者易理,二者易象。尚氏藉由特定而常用的術語注解《周易》,將易理與易象的主張貫徹於易注。《周易注釋》一書,乃其易學之總結。尚氏注解周易常用的術語,其概念主要來自個人研易多年的思想總結,一方面透過這些特定且常用的術語,將其易學思想,貫徹於易注;一方面清理歷來易學諸家的錯誤見解,以彰顯尚氏易學特色。「易理」與「易象」,是尚氏注易的兩大基本原則;而常用術語則是落實這兩大原則的具體方法,基本原則是體,常用術語是用。尚氏具備了注易的原則與方法,體用兼備,使其對《周易》經傳的詮釋,得以「六通四辟,若合符契。」(《周易注釋.于序》),不僅糾正了千百年來注《易》的諸多流弊和錯誤,而且牢固地確立了尚氏在易學史上的地位。因此,我們可以說尚氏易學之特色在於易理與易象,而其在易學史上的貢獻亦在此。尚氏常用術語,除上述八種之外,如果我們繼續窮索,相信可以有更多的發現。但我們認為這些常用術語應該具備一些基本條件:(1)常用術語必須合乎尚氏注易的兩大基本原則,也就是「易理」與「易象」兩大原則。(2)尚氏治易,有其學思歷程,因此,常用術語必須和尚氏重要的易學相關著作,如《左傳國語易象釋》、《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等,在內容上、觀點上取得連貫,以尋求其易學思想與術語內涵之間的一致性。其演講的內容簡單明瞭,最後在演講結束後,也有幾位聽講者提出疑問,講者也一一解答,是一場極為精彩的講座。 |
演講時間有些許不足,演講到最後有些趕時間,下次可以預留多一點時間給講者演講。 |
|
王弼《周易注》學術研讀會──高雄意誠堂參訪 |
本次活動來到位於三多路的高雄意誠堂,讓同學們瞭解關公文化在高雄意誠堂的推行,同時也讓同學其扶鸞上的特色,扶鸞鸞文的呈現與易經等的關係,思考兩者之間的異同。同時也藉由和各宗教之間的交流,得到更多學術間的交通。經過本次的活動以後,同學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彼此的感想,在《易經》與道教文化的融合中,最終透過《易經》讓我們學會怎麼在不同的文化中通變致久。藉著這樣的活動,讓同學與宗教上有更多的交流之外,更使同學的思考更加廣擴、縝密,也促進彼此之間的情感。 |
本次活動在扶鸞方面受益良多,建議未來有機會還能繼續舉辦。 |
|
教師社群-大數據時代之網路爬蟲與網路質性研究 |
本次社群於9/20安排「大數據時代之網路爬蟲與網路質性研究」系列講座第一場「網路爬蟲介紹與實例分享」由陳隆輝教授主講,介紹Power BI應用程式操作以及網頁爬蟲技巧,並讓與會學員實際操作並分享操作心得與討論不同類型網頁爬蟲技巧。
10/4安排「大數據時代之網路爬蟲與網路質性研究」系列講座第二場「NVivo 12 plus」由劉世閔副教授主講,介紹ENDNOTE文獻書目軟體操作以及NVivo質性研究軟體的技巧與應用,並讓與會學員實際操作並分享操作心得與討論質性研究的流程。
|
本次活動有達成預期測定目標,讓學員從操作中瞭解網路爬蟲的技巧。
本次活動有達成預期測定目標,讓學員從操作中瞭解書目軟體操作以及NVivo質性研究軟體的技巧。 |
|
師培生生涯定向與教育專業科目專業成長社群 |
初次活動以經驗談為主軸,將安排社群指導教師與夥伴學生進行晤談,提供師資生生涯抉擇諮詢、備審資料、面試經驗談等。
透過這次與老師的會談,我們更仔細去思考自己未來的路該何去何從。而我其實一直不想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現實也很讓人煩躁。不過在這次的思考當中,我試著不用原先的想法去干擾我的思路,發現其實自己的未來並不是這麼得狹隘,並不是只能當老師;花了錢修教程不代表我一定要選擇這條路。也藉由聆聽同學的想法,讓我有更多的參考意見,去為未來一步一步做打算。 |
透過本次師生共學社群,讓同學有機會和系上老師交流未來生涯上大致的規劃,也透過同學之間的分享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和選擇,或許在未來也可以辦類似的講座,或是邀請學長姐回來分享自己生涯的規劃和畢業後的方向,提供學弟妹有更多的就業方向。 |
第一次社群討論,結束後的全體合影
每位成員輪流發言,談談目前對未來的規劃
老師在過程中給予建議和鼓勵 |
教育專業科目專業成長講座 |
主講者:郭秀緞老師,以教師檢定暨教育專業科目成長講座為主軸,安排教育心理學的專題演講。
幸好有參與這個讀書會,讓我能夠提早開始為教檢做準備。在上課之前我有先看過上課的範圍,原本以為看過就都會了,沒想到上課之後才發現自己有些觀念和重點都沒掌握住,幸虧經過老師的講解後,要將我一些觀念都釐清了,老師上課非常有趣運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例子幫助我們理解,好幾個複雜的理論以前都要死背很久,但現在經由理解後不需要死背也能記的滾瓜爛熟。很謝謝老師願意撥時間幫我們上課,除了複習教檢之餘更學習到有效率的讀書方法了。 |
透過本次活動,讓同學們能夠對教育心理學這個學門中,自己還不熟悉的地方有更加的了解,講師也從同學們的反應中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多講幾次才能讓同學們吸收。整體來說,有達成本此講座之欲其目的。 |
講師針對佛洛伊德的心理防衛機制進行解說
全體參與同學於課前與導師與講師進行留影紀念 |
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 |
本活動配合高教深耕計畫,邀請到了社會設計講師林紹偉先生來分享,林紹偉先生不僅是個社會相關設計師,也是一名成功的創業人,對於林厚進先生的蒞臨感到非常開心。
林紹偉先生的演講前半段主要分享他的背景與介紹了甚麼是社會設計,也敘述了許多案例是如何從設計思考的方式,到最後案子完成的階段,相當生動有趣且演講過程充滿歡笑與幽默感。後半段的部分,介紹了設計思考如何進行並讓學員們進行實作,各組各想一個主題去進行活動,過程中講師也會到各組去一起討論,並提示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是一個很用心且熱心教學的講師。半天下來收穫良多,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了社會設計的核心理念,也體驗了設計思考的過程,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工作坊。 |
活動上時間有些許緊迫,或許可以加長時間好控制整個活動流程,達成目標約95%
整體來說還不錯,希望能招募更多人來參加 |
講師介紹與讓我們認識設計思考
腦力激盪過程,大家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 |
從人文設會科學方法與理論發展社會設計講座 |
此次演講邀請到宋世祥老師來分享「從人文設會科學方法與理論發展社會設計」,目前宋世祥老師是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助理教授,對於宋世祥老師的蒞臨感到非常開心。
宋世祥老師在講座一開始,先介紹了自己與一些經歷,再接續著介紹了社會設計並與學生們一起思考和討論各種案例,進行互動問答。接續著又介紹了網路資訊與整個人類學與設計的連結,並不是只有表面上看到的如此簡單,其實是有很多複雜的網絡集結而成的;介紹ANT與行動者網絡,並在演講前也告知學生需要讀的資料:以行動者網絡理論解釋在台灣的低母奶哺餵率文章,來讓各位思考並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學生進行腦力活動,最後也請各位學生提出多種不同的Design Bereif,使這場演講有趣又能學到很多相關領域。
我認為這場演講最大的價值在於與台下的同學們能進行深度討論,講者也能以過來人的角度與同學做適切的分享,這對於需要更廣泛認知學習的我們來說是一件很棒的事,透過此次分享,我們對於設計的多重連結更有進一步的想法。 |
整體時間因講者本身的行程有些許緊迫,或許可以加長時間好控制整個活動流程,達成目標約95%
在績效目標的訂定上
(1)學生學習面:設定目標為強化自主學習達到90%;實約達成90% =>達成目標
(2)教師教學面:設定目標為提升專業增能達到70%;實約達成70% =>達成目標
(3)課程改革面:設定目標為整合跨域資源達到85%;實約達成85% =>達成目標 |
討論案例內容
學生進行回答 |
師資職前教育一教育目標的省思 |
1.主講者介紹: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吳明隆教授
2.核心主題及內容:教育愛
3.參與心得及收穫:用心、細心、愛心付出,學生都可以感受得到 |
|
精湛的演說
教師互相切磋 |
教育目標與教師職前專業素養探討 |
1.主講者介紹:文藻外語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趙金婷助教授兼中心主任
2.核心主題及內容:教育目標
3.參與心得及收穫:師培生未來的路值得重視。 |
|
頒發感謝狀
聆聽演說 |
教育目標與師資職前教師專業素養的關聯性 |
1.主講者介紹: 大仁科技大學幼保系教授 薛梨真
2.核心主題及內容:專業素養
3.參與心得及收穫:e世代社會之素養重要性 |
|
大合照 |
碩士學位不稀奇?研究所到底是什麼? |
提醒社群夥伴活動規劃之日程安排。
社群夥伴依序分享自己所認識的研究所為何、參加此社群之原因、欲報考研究所之原因,以及各自對研究所的目標、志願。
召集老師與夥伴老師針對社群學生之研究所報考目標給予相關建議,例如準備方向與未來出路發展等。
今天的分享帶我去釐清自己對研究所的一些想法,也看看別人對研究所的想法是什麼,進而回頭檢視自己的思考是不是有什麼不周全的地方。之後的面試活動是讓我比較期待的,因為我沒有什麼面試經驗,可以趁機練習一下自己面對他人講話時的應對進退。也謝謝老師們願意抽空來帶領我們這個社群。
|
本次活動目標是希望透過與師生共學社群的指導老師藉由討論、分享等活動,讓大家更了解研究所在做甚麼,從教授的角度來看,希望怎樣的學生來讀研究所,研究所跟大學又有什麼不一樣?而本次活動從參與的學生質性回饋及量化的回饋單都可以看到參與者有所成長以及收穫,因此評估本次活動有達成目標。 |
|
研究所面面觀 |
由劉昱良學長進行研究所經驗談,分享備審資料準備之文書處理技巧,以及研究所面試之技巧。
由張俊圻學長進行研究所經驗談,分享備審資料準備,以及研究所面試與筆試之技巧。
社群夥伴向兩位講師自由提問與請教備審資料之準備,並由講師給予相關建議與指教。
這次邀請了兩位學長回校為我們做研究所的分享以及攻略,後一小時甚至一對一指導備審資料的撰寫。謝謝兩位學長撥空返校為學弟妹演講,分享自身經驗,讓我們可以更好。
學長們也分享了面試的經驗,一直以來我對於面試都非常不在行,很容易緊張、口吃、語無倫次,但是學長分享一些必問問題以及準備方向後,就有知道可以演練的方向了。 |
本次活動目標是希望透過與師生共學社群的講師藉由討論、經驗分享等活動,讓大家學習三個專題課程,包含研究所經驗分享、備審資料製作、面試注意事項,而本次活動從參與的學生質性回饋及量化的回饋單都可以看到參與者有所成長以及收穫,因此評估本次活動有達成目標。 |
|
研究所面面觀-1 |
場地佈置與準備,評審入座。
前半場依照模擬面試之順序,依序進場進行模擬面試,每人十分鐘。
中場休息。
後半場依照模擬面試之順序,依序進場進行模擬面試,每人十分鐘。
評審教授講評並給予面試相關建議,共學夥伴提問請教,結束共學活動。
今天參加完模擬面試,才發現自己有超級多不足,一開始進去面試就太緊張了,沒有自信,臨場反應的練習是我要多加強的部分,還有我必須再更了解自己的科系如何跟要申請的研究所連結。今天也被面試老師提到我的聲音太小聲,而且緊張就會不自覺的一直抓手指,這是我必須多多注意的。今天觀看其他人的面試,也發現可以盡量讓自己的一分鐘自我介紹導引到自己擅長的地方,面試老師也許會就自我介紹提到的繼續問下去,可以幫助自己回答。 |
本次活動目標是希望透過與進行研究所個別模擬面試,邀請社群教師擔任口考官,對社群學生的個別志願進行口考,進而使參與學生增加口試面試技巧,而本次活動從參與的學生質性回饋及量化的回饋單都可以看到參與者有所成長以及收穫,因此評估本次活動有達成目標。 |
模擬面試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