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13年高教深耕計畫 1-3: 素養導向人文關懷
名稱 【通識中心】文藝復興建築賞析
承辦單位 通識中心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4-05-23~2024-05-23 活動時間 13:30~15:20
活動對象 主要對象為學生,但全校皆可參與
活動地點 TC441工教系專業教室
預計人數 33 參與人數 26
活動滿意度 0.00
概述及成效

課程名稱:創造與生活-多元媒材工藝          授課教師:洪振中           活動模式:教學課程
講座主題:文藝復興建築賞析                     
講師:
台灣潛進永續教育協會理事 汪家星 

本課程活動符合永續發展目標:SDG4 優質教育

一、活動概述及成效:
1.主講者為臺灣潛進永續教育協會理事,以自身遊歷數國的所見分享文藝復興建築賞析。

2.本次以「建築下的文藝復興—巨匠的圓頂」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做為主題,近百年無人能蓋起來的屋頂,由沒有受過正規建築訓練的布魯涅列斯(原本是名金匠和製錶師)提出的方式完成,在當時即能使用雙層拱頂結構,並以八條懸鍊拱作為支撐,並以石製與木製的鎖環結構抵銷圓頂因為重量而崩塌的力量,再以磚塊水平、垂直交錯的螺旋排列方式支撐磚塊自身的重量,解決建造時沒有中央支撐結構的問題。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在開工後的140年完成建造,而且這座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建築傑作至目前為止仍是世界最大的磚造圓頂,而布魯涅列斯究竟是如何精確排列這些磚塊,讓他們即使有著非正八邊形底座,卻依然在頂點完美交會,至今沒有一個切確答案。1982年聖母百花大教堂正式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學生們於課程中認真聽講,並適時回應講師,對於這樣的建築方式也感覺好奇,於課堂中增廣見聞,成效良好。

   
           演講者簡介其足跡與歷程                              學生認真聽課

   
        講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文化                   講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色
檢討與建議
二、活動檢討與建議:

有順利達成目標,學生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