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協同教學活動是在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1-5培育學院特色人才計畫(教育學院)」項下推動的課程實施之一,為培育同學多方知能,因此規劃「特色人才計畫」並融入相關課程。本課程「生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是教育學系二年級課程,授課教師是張淑美教授。配合高樂齡主題融入生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的主題,特規畫並邀請到長期關懷高齡工作的周傳久博士講授:「高齡者生命關懷實務分享」主題(如附件一活動海報)。活動一開始,由張淑美教授介紹演講者周傳久博士的經歷,周傳久博士是本校高齡學程兼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公共電視台記者、銀髮節目製作人,因此,此次活動依據周傳久博士的專長,設計相關的演講,內容豐富充實,師生都滿載而歸。
此次演講,周傳久博士提到幾點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一)對於老年人的刻板印象的自我反省。許多數據顯示許多老年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固執、不願改變、沒有活動力、對生命毫無熱忱,但這些都是我們置入在老年人身上的一些印象,現在許多銀髮高齡者,充分規劃自己生活並希望能夠退而不休;一般認定65歲就是老人,但在日本,卻有一些商店,聘請的都是高齡者,而且人們對於這些高齡者都有不錯的評價,認為他們一點都不輸給青年人,所以我們要去除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不要再用這樣的思維,看待這些高齡者。
(二)要有正確的「人觀」的觀念。每一個人都生而平等,不管是甚麼年紀的人,所以自己一定要先了解,人的價值是甚麼?了解了人的價值,不但可以創造自己的價值,也可以支持弱勢的人找尋自己的價值。
(三)對於別人的需求有無覺察力。與人接觸時,要有所謂的敏感度,例如現在有許多大學都有服務活動,當他們去安養中心服務時,是否真的能夠了解高齡者的需求,帶活動是否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有被關懷到,而不是帶活動者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完就好,而高齡者有沒有被在乎不是重點,應以同理的角度,去設計去看待每一位高齡者。
三、 課程效益
此次活動,授課教師張淑美教授設計了一份回饋單(附件二),參加同學共17位,每一位都針對演講內容,撰寫了許多的心得及回饋,歸納有如下收穫:
(一) 對於老人,不應該有所謂的刻板印象,例如:固執、不容易溝通、喜歡亂發脾氣等,我們可以先去了解老人需要的是甚麼,並且不應一開始就用刻板的觀念來與他們互動,因此當我們與高齡者互動時,要避免用「我們的思維」套在高齡者身上,而是以他們所需要的,來與他們互動。
(二) 現代年輕人,會害怕與高齡者溝通,因為第一個碰到的問題就是語言問題,但是人跟人溝通不一定是用語言來做互動,有時一個簡單的眼神或是笑容,就是非常好的語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