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客家社會與文化 授課教師:洪馨蘭 活動模式:教學課程
講座主題:從串流到聲音採集:回望客家這條返家路
講師:打狗好好橋工作室策展人 賴彥君本課程活動符合永續發展目標:SDG10 減少不平等
一、活動概述及成效:
演講者在台灣客家亞族群區(雲林詔安客村莊)進行田野調查的分享
演講者與另外兩名年輕的樂團創作樂手,共創客家音樂的新吟遊風格
畢業自本校音樂系的演講者,主修大提琴,喜歡嘗試即興風格,並走上創作音樂之路,對於客家音樂的創作嘗試,讓她完成了一本榮獲文化部、客家研究學會肯定的獲獎碩士論文。
同學們在課堂LINE群組中分享心得與提問。「透過這堂課我學到族群文化可以往提升族群意識以及以先前基礎上創新的方向去。」「想知道現在每一代不一樣的人對於這片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因為未來想走教育,跟下一代一定會有代溝,所以想讓自己可以知道每一代不一樣的想法。」「我也想道自己生活的家鄉豐原有什麼歷史,從命名就有富饒的感覺。」「透過這堂課,我理解了很多客家青年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許大眾眼裡的返鄉跟他們心中的想法並不一樣。」「我也想知道自己家鄉的歷史。」「我關心包括原住民、客家和其他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發展產生的變化和沒落,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傳承模式,也希望能夠盡力對文化活動做出貢獻。」「讓我想起在環境議題上,台灣未來面臨著海平面上升的挑戰,這可能影響到老家嘉義東石鄉的發展情形。」「我關心文化保存的議題,雖然很多人都在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但似乎都還沒有足夠能力可以去為家鄉的文化做些什麼。」「想知道家鄉桃園的更多客家相關資訊,想要更深入去了解更多。」「覺得今天的分享給予我很大的思考空間,不會再制式化的覺得什麼系畢業就要做什麼,而是可以連結自己的專業斜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