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計畫類別 109高教深耕計畫 1-1建置跨域學習環境
名稱 [表演藝術] 傳統藝術工作坊:織經編緯寫故事——歌仔戲劇本概說
承辦單位 表演藝術產業學分學程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0-10-13~2020-10-13 活動時間 15:20~17:30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地點 文學大樓3310教室
預計人數 35 參與人數 35
活動滿意度
概述及成效
撰稿者:國四乙 張芸瑄

  文學院於10月13日辦理本次歌仔戲劇本主題講座,在國文學系陳貞吟老師、林惠美老師的帶領下,由國文學系四年乙班B組曲選及習作課程和三年乙班B組詞選及習作同學共同參與,透過講座中以實務導向的內容,結合本班課程安排與國文系上相關之課程內容規劃。

  本次講座邀請「尚和歌仔戲劇團」的梁越玲團長現身說法,尚和歌仔戲劇團,在國內歌仔戲劇產業中以跨界、薪傳而享負盛名,在高雄生根、在台灣深耕,不僅有豐富的演出作品,更致力於教育推廣,期望能廣播藝術的種子、讓每一棵幼苗成長茁壯;團長以時尚創新的精神、和善風趣的話語,將她從藝數十載的經驗,從劇本創作的角度切入,以一位資深演員、創作者、團隊經營領導者的經驗,帶領我們層層剝解孕育一齣傳統戲曲作品過程,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國內歌仔戲的行業秘辛,以及創作傳統戲曲劇本的步驟和內容。

  傳統戲曲是以唱、念、作、表的四功五法,配合生、旦、淨、丑四大行當,交織成抽象寫意、蘊藉深沉的一門大型綜合表演藝術,人們常以「和歌舞以演故事」的定義去觀賞、理解戲曲,卻鮮少關注於將文學、音樂、舞蹈、武術、雜技熔於一爐的幕後推手──戲劇劇本。綜觀前朝各代的各種戲曲表演,許多都隨著時間流逝、改朝易代而消失,只剩下文字劇本歷久不衰,使我們至今仍能一窺過去瓦舍勾欄、梨園戲院的風貌,足見傳統戲劇本創作與保存的重要性,而歌仔戲作為台灣土生土長的傳統戲曲,除了繼承中華歷史與文化的經典故事之外,近年來更加入許多新鮮的元素在其中,使現代歌仔戲劇本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彷彿一位千面女郎。

  以現代劇場、舞台劇形式創作的劇本,雖然已經漸漸脫離了傳統文本、工尺譜的格式,卻使我們更容易接近、理解,甚至能進一步深入創作。梁團長以一名編劇、文字工作者的角度,藉由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小紅帽》為例,帶我們由概念發想、內容設定、細節編寫等環節,循序漸進地拆解一部劇本的創作流程;同時,團長亦以過去製作許多大戲的經驗與我們分享,以新型態創作的劇本,相較於過去口傳心授、精簡凝鍊的抽象表達方式,如何更加清晰、具體將各個執行面向都收進劇本中:從演員的身段、表演,至舞台的布景、燈光、音效等,每一個出現在演出中的細節都被編劇細細描繪,在此階段,一齣戲的每一幕劇情已經大致上完成,可以進入最困難、最重要的階段:譜曲編腔、倚聲填詞。

  劇本完成之後,交由音樂、編腔老師設計譜曲,再回到文學中,配合音樂的特性、故事情境,加入歌仔戲中必不可少的唱詞,或以傳統七字句、四句聯的方式,或以新編曲調、破除格律限制的新詞新聲呈現。詞是傳統戲曲中極為重要的元素,在固定格律的規範下必須按照特定的押韻、句法寫作,編劇要如何從現代的角度,運用閩南語、文言文古典優美的形式,將劇中人物的對話或背景表現出來,不僅考驗想像力,更是考驗文學底蘊,直到唱詞完成後,歌仔戲劇本的文字創作才暫時告一段落。完成了文本創作,梁團長搖身一變成為親上火線的演員、運籌帷幄的領導執行者,從實踐演出的角度切入,告訴我們如何透過演員、導演以及各部門工作人員的讀劇、討論形成共識,並在歷時長久的反覆協調、修改,方可將平面的文字劇本,轉化為大家熟知的「和歌舞以演故事」,最後再由諸多的製作與傳銷,才能將脫胎換骨後的劇本,以唱念作打、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搬上舞台,將製作團隊集眾人之力嘔心瀝血的成果放心地交給觀眾,直到演出完成、謝幕的瞬間,一部劇本才算是鞠躬盡瘁、了無遺憾了,一如梁團長說:「寫完一個劇本最好的成就感,就是看見它被磨合、被演出的風姿。」

  在梁團長的引導與解說中,我們才真正了解創作一部傳統戲曲劇本的挑戰與價值,不僅是在故事本身的刻畫與詮釋,而是在單純的情節勾畫、動作編排、對話設計之外,更必須將演出中所有「詞不達意」的抽象細節,盡可能的以指示、說明呈現出來。但凡種種,都讓我們理解到:所謂一個「好的編劇」除了要具備敏銳的感官、細膩的情感,更要對傳統戲曲的表演程式、演出現場的執行運作皆瞭若指掌,纏能寫出一本好戲,而這些都來自於長時間的反覆創作、練習,從每一次經驗中慢慢摸索、掌握規律;而在編劇嚴苛的自我要求和劇本的繁複龐雜的體制中,也讓身為觀眾的我們,終於知曉:走進劇場欣賞一齣短短兩個鐘頭的歌仔戲,背後其實付出了如此龐大的成本和努力,大家都知道演員粉墨登場的代價是台下十年功,但是默默耕耘的編劇者、劇作家,在外人看來,也許只是將文字羅列成篇、講講故事而已,但是在這場講座之後,我們知道:編劇創造故事,不論是沿襲經典作品、翻玩外國名著,甚至是完全獨立新創,故事賦予表演靈魂,靈魂引起共鳴和感動;編劇鐫刻細節,不論是演員做功身段、念白對話唱詞,甚至是燈光音效、道具布景,細節賦予表演美感,美感造就藝術與價值。

  二個鐘頭的講座很快地結束了,但是講座後留下的濃濃韻致,卻如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習慣了聲光刺激、步調緊湊的我們,有多久不曾走進劇場,靜靜的看一齣戲了呢?當社會、時代潮流推著我們不斷求新求變的時候,有多久未曾留意那些細水長流、歷久彌新的經典與感動了呢?梁團長帶領尚和歌仔戲劇團致力於創新與傳承,正如她在講座之初曾說:「創新的前提是有傳統的根基,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在這一場講座中,梁團長的傾囊相授與經驗分享是傳承,帶領我們走進歌仔戲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看見傳統戲曲一直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的軌跡,讓我們從編劇的觀點中深入淺出地探索不曾發現的秘密、發掘未曾留意的寶藏;在此過後,經過一番仔細的品味、沉澱,仍然陷於思索和長是的我們就是創新最大的動力。當我們理解了一個傳統戲曲的編劇存在的真諦不再是編「完」一齣戲,而是以文學為經、自己的生命為緯,透過嚴謹、縝密的規劃,編織成一齣名為人生的大戲,在不同的演繹與詮釋中,碰撞出最燦爛的花火。

檢討與建議
成果紀錄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成果附檔
1 活動照片
2 活動照片
3 活動照片
4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