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成人認知教學理論與應用專題研究 授課教師:李百麟 活動模式:實地學習
一、活動報導:
前往屏東縣實地參訪 竹田樂智友善園區,藉由參訪活動實地了解其實踐場域,使研究生能更深入並探討失智症友善社區之相關研究。
教學目標: 觀察樂智友善園區, 整個村莊綿密互助網路之建置情形
特色: 竹田樂智友善園區以真實的社區做為照顧實踐場域,透過整合各項服務,讓長者在地安老,子女可以讓長輩到日照中心,有專人照顧服務。
二、問題與討論:
1.前運作有多少單位的合作: 共有八個單位大家互相幫忙, 包括衛生局/教育處/警察局/客務處等單位協同合作促進長輩健康
2.失智長輩走出去如何協尋? 透過屏安符內建電子系統, 可以透過定位找到失智長輩
三、課程效益:
心得報告如下, 同學大致肯定此行之安排.
心得1. 透過今天深度參訪與專員們的介紹,學習到非常多包含:除了與失智長的特殊狀況之應對,更學習到很多安撫失智長者情緒的技巧的寶貴的經驗。參訪的單位非常心切,整個活動過程都非常用心。對我們所提出的問題也都非常詳盡的解說。竹田友善樂智園區提供優質的環境與課程,除了失智長輩可以安心及安全的生活,更讓照顧者減低許多壓力。而且,智園區的每一位工作人員與志工隊長者也都非常用心,令我們印象深刻。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舉辦此類型的參訪活動,讓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地方政府與社會在失智與長照部分的努力。深耕社區及長照技藝課程的政策是必要的。屏東縣政府的政策落實與支持,除了讓安屏村高齡失智者方可在地得到完善的照顧。而且落實於社區及國中教育。此成果為其他地方政府在為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做準備時的標竿。
心得2. 位於竹田鄉西勢村的“快樂鱼日照中心”是全台首座高齡樂智社區。為什麼取“快樂鱼”,是因為鱼只有 7 秒鐘的記憶。這裡創造能讓長輩在地安老的銀髮生活空間,有全國首創中學長照體驗空間教室。
*屏安福(又稱 D+卡,台語諧音”底加”的意思)是一種供長輩配戴的定位裝置,能知道長輩的行蹤軌跡,實現高齡/失智長者關懷照護之功能。
*老人燈光輔助系統: 放大的「長輩版」小綠人,由小綠人牽著老綠人緩步平安過馬路,一老一少溫馨又可愛。
*與竹田國中合作營造青銀共學的環境。
*營造了一個如荷蘭及日本的幸福村。
心得3 荷蘭失智村、日本幸福村,等高齡友善環境,是由原居住地遷移至刻意營造的區域居住,但台灣的風俗民情較為不同,居民習慣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住在自己家。竹田樂智友善園區則是政府帶頭,整合政府相關機構,將原本所住的社區直接布置為高齡友善的環境。
屏東縣政府依照內政部 105 年委研究成果,挑選符合符合高齡失智者環境服務條件的環境。條件包含,1.步行半徑 500 公尺(約 15 分鐘)的範圍內,應有學校、夜市、宗教場域(宮廟、教堂)、公園、市場、商店等。2.樂智友善社區應包含:友善的環境、友善的組織、友善的人。而竹田鄉西勢村位於台灣屏東縣中部,為六堆之中堆,居民以客家人為多,約佔 75%。西勢村內設有西勢火車站、忠義祠、屏東縣客家文化中心、覺善堂、竹田國中、老人文康中心,符合適合設定的條件。村內,基本硬體作提升,例如秒數較長且配有客家語音警示的老小孩的紅路燈。路邊也有設置為數不少的貼心椅,讓長輩走累了就可以坐下來休息。村內建有指引步道,照著走,就可以到老人文康中心。活動中心為閩南式建築,原為公所管理,但後期因經費不足逐漸荒廢,藉由這次計畫重新整理。活動中心一樓配合設置快樂魚日照中心,二樓則規劃體健教室、廚藝教室、多功能活動空間。每天開設不同課程,像是肌力訓練、認知訓練等,且費用相當便宜。村內更設有 703 小黃巴士,結合計程車,公車功能。讓長輩可以容易的組團,從鄉鎮到屏東市區去旅遊。服務年齡提前到五十歲,健康促進,提早預防老化。
此外,村內亦和中華電信合作設置 D+卡,屏安符。以廟裡拜拜求平安的平安符為概念,讓長輩比較願意配戴。其具有低耗電的特色,不需要一直充電。以藍芽偵測定位功能,一旦長輩離開設定的區域範圍,日照中心主任、家屬就會收到 LINE 警示推播。
軟體部分,居民、志工,一開始不能接受,透過安排教育、溝通,盡量推廣。與在地商家溝通,建立友善商家,以開放性照護,讓長輩可以進行日常活動例如寄信、採買東西,透過走入社區,增進長輩活動交流,亦可改善認知的狀況。讓長輩不因年紀增長而不去進行原本就在執行的活動,開放性的照護,更可以降低遺棄感。此外也會舉辦活動,讓失智症長輩有機會可以發揮曾經的專長、技藝。亦培養友善天使、友善志工,透過將日常生活活動的步驟拆解、分化,去引導長輩進行引導失智長輩進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