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科技化的世代下,睽諸社會發展與競爭越趨多元,時代變遷已從過去的「安穩」,轉變成當前年輕的「享變」世代,日漸接受「與他人不同」、「未必要馬上決定終極未來」的「行行出狀元」現象。林子翔講師投入教育工作的同時,亦透過培養開發自身的第二與第三專長,增加職場競爭力,以應少子化影響下教職的起伏,且於夢想實踐上給予了立足的可能性,引導聽講者自熱情與天賦出發,從中找尋潛藏或遺失於現實中的想望,進而擴展出多種職業。
觀講題「斜槓人生」,多聯想至前兩年出版的《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一書,漸漸的青年以「斜槓slash」來介紹自己的多重職業身份,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趨勢。對於正值二十幾歲的大學生及碩博士生來說,當前所讀或許是自身興趣,然是否能應用於未來所從事的工作卻仍是未知,多半看來僅有少數人能以志趣為謀生來源,大多數人出社會便開始了與現實妥協的生活,養家糊口成為工作的最大束縛,於是所嚮往的興趣與理想即日漸拋諸腦後、深埋心底。
林子翔老師目前身份除為高師大師就處兼任講師及高雄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外,亦為教師、大學講師、心理師及諮商督導,如此講師舉了自身的經歷,從中文系出身、轉念心理輔導,現今有著多重身份,而教師一職亦待過許多相異型態的學校。講者即是最好且成功的範例,年紀尚輕卻對職涯很有想法,其在演講過程中講述了諸如求職面試、接受他人推薦工作職缺時的對答等心態,讓我們換為思索若是用人的抉擇,即可反觀自省;同時點出了每年三十萬的社會新鮮人中,將第一份工作做滿一年者卻僅有30%的比率,除了世代與思維變遷,更在於臺灣與歐美人才養成上的差異,臺灣自學前即開始著「讀書考試」,直至大學方才加入了「環境探索」、「夢想找尋」、「生涯規劃」及「實務能力培養」等能力,不同於歐美自學前即將多方能力循序漸進的教予孩童,使其長大成人時無所侷限;而講師亦講述了斜槓的五種類型,諸如「穩定收入+興趣愛好組合」、「左腦+右腦組合」、「大腦+身體組合」、「寫作+教學+演講+顧問組合」及「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讓聽講者思索自身特質適合且嚮往走向的斜槓類型,最末除進一步點出文組所能投身的領域其實很廣,亦提醒著大學生應該做的如「描繪人生路線圖,尋找未來的終點」、「衝破舒適圈,勇於挑戰自我」及「學好英語,培養第二外語」等七件事,如此方能為斜槓的職涯規劃儲備充足能量,亦於精神態度上調適為「永續學習,多方嘗試」且「勇於挑戰自我」的心境。
於此多元競爭、繁雜的世代,若我們不增加自身能力,僅以一項才能或工作求生,雖過得去卻少了份精彩,多種職業與身份不僅讓我們有機會在本業之餘,仍能發展興趣及延續所學,更能多元學習不同能力、激發潛能。於講師豐富的演講中,深刻感知《斜槓青年》作者Susan Kuang曾言「情商」、「行動力」和「學習力」實為斜槓人生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林子翔老師即是最佳典範,自其身上見到了未來不受侷限的種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