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的假日早晨,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與帶隊老師們搭著巴士,對於第一次前往屏東縣牡丹鄉麻里巴部落的我而言,有著對於部落文化的想像與期待,懷著滿腹的好奇,在巴士行經蜿蜒的山路後抵達了此行交流活動的第一站:「水上草原」,其地理位置在東源部落東側,鄰近東源森林遊樂區,部落的導覽人員告訴我們,在排灣族的語言當中,水上草原稱作「pudung」,為「角落、邊緣地帶」的意思,有神聖的意義,聽說在當地人的認知中屬於部落的禁忌之地,因此在我們踏上草原之前,會由排灣族人先用母語向祖靈祈求平安,雖然聽不懂他在說甚麼,但這樣的神祕色彩與力量我想就是排灣族獨特的文化傳承與使命,也是很特別的儀式。放眼望去,因為濕地植物盤根錯節地生長在含水量高的沼澤泥地上,而形成如此特殊的水上草原型態,目前已登錄為台灣國家重要溼地,聽說是世界上少有的地形景觀,而台灣就有兩處,實屬上天賜予這邊居民與族人的禮物。沿著導覽族人赤腳走入水上草原,兩側長滿了一大片的野薑花與茅草,上方是草堆層疊,草下是水,踏在軟綿綿的草原上感受到的是自然與人的貼近和心神沁涼、舒暢無比。聽導覽族人說也要夠「幸運」才能整身陷入泥淖,身體被泥淖困得越深,代表接受祖靈的祝福也就越大,但我們一行人各個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族人要我們牽起彼此的手,才不至於跌入泥淖中,但事實是許多人在水上草原中都深深地被祝福著。走完一輪,最後在族人的帶領下,我們異口同聲地喊著排灣族語的詞:「瑪莎露」,意思是感謝祖靈賜予我們機會,給予我們寬闊的一片草原。我想,水上草原在排灣族人眼中不僅僅是自然景觀,更是排灣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從儀式當中也可以體現出排灣族對於大自然的尊敬與愛護,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與排灣族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東源森林遊樂區:生態導覽&部落傳統工藝手作
除了水上草原外,牡丹鄉還有一處人間仙境值得一看,那就是「哭泣湖」。跟隨著導覽人員走進東源森林遊樂區後,眼前群山環繞,風景秀麗,沿路聽著導覽人員介紹了許多珍貴罕見台灣原生種,也感受到這裡的居民與政府對於環境保護的付出。走進森林步道,隨即便可見「哭泣湖」的真面目,偌大的湖畔種植著許多睡蓮,湖邊也有陣陣撲鼻的野薑花,湖中水草隨著秋日微風輕輕擺動著細長的身軀,看著看著,彷彿人生中諸多的煩惱與城市的喧囂都被拋諸於九霄之外,只想要單純地感受山林湖畔的純淨之美。隨著導覽人員的腳步再往前走一些,來到了「馨香森林」,這裡有近百棵高聳的桃花心木,樹齡幾乎都超過五十年,而且是世界上珍貴且稀少的樹種,在排灣族人眼中更是具有神聖意義。這片森林裡除了有幾處吊床可以悠閒地躺在上面享受森林與陽光帶來的洗禮,還有許多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環境藝術」,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藝術家運用排灣族的傳說故事「生命樹」作為創作的內涵,它的寓意除了表示生命的延續,更在於透過老一輩告誡下一代要重視這得來不易的安居之地與環境資源。藝術家運用了大自然中的石頭、漂流木與麻繩,在樹洞前面製作一條道路,讓前來觀看的人們可以透過這條道路理解東源村的遷村歷史還有尋找生命的根據地,樹洞就代表著每個人心中的那片土地,通道則代表了麻里巴族人是如何生活在這裡的故事,誕生出東源這個得來不易的美麗土地,希望透過藝術讓大家記得每一個重要的歷史。在手作課程中,我更看到了排灣族人藝術與自然結合的智慧,取材自然,以巧手讓原本一顆一顆散落在不同枝條的荸齊變成祈福的吊飾與手飾,大家邊串著吊飾,邊享受著馨香森林的悠閒與寧靜,彷彿時空凝滯般地置身於童話故事中魔法的森林。
短短一天的參訪活動完美地畫下句點了,即使停留時間不多,但卻有深深的體悟與滿滿的收穫,體悟到了何謂「部落人文生態」的旅行,牡丹鄉麻里巴部落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環境,透過「社區參與」,結合部落與居民的力量,透過培養「東源解說團隊」讓生態自然與傳部落文化能夠傳承與分享給更多遊客,也能連結部落與社區的力量與情感,並藉由生態與部落觀光活動傳達出文化訊息、傳統智慧與麻里巴部落的價值,對外讓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能夠認識東源社區的機會,了解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尊重與包容;對內能夠增加文化認同與族群自信,可以延續與保存原住民中的排灣族文化文化。我想,原住民部落的觀光發展有別於一般觀光,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族人生活在自己的家鄉,用心經營祖先傳承下來的土地,能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永續利用各項資源,充分發揮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智慧,而這也是麻里巴部落與東源村居民結合外部民間與學校,還有政府的支持下十分成功的部落觀光產業,人文生態的永續在牡丹鄉透過觀光進行發展,努力向前邁進,身為遊客與參訪者的我們除了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賜與我們的豐富生態環境,也要尊重不同族群的習俗與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不分你我地一起攜手保護台灣的美麗淨土與珍貴的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