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09高教深耕計畫 1-5培育學院特色人才-文
名稱 專題講座:旅行與考察——中美洲文化的一些考察
承辦單位 文學院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0-06-05~2020-06-05 活動時間 13:30~16:30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地點 綜合大樓宏遠廳
預計人數 81 參與人數 81
活動滿意度
概述及成效
撰稿者:國碩四 崔琦

  文學院於06月05日舉辦「旅行與考察——中美洲文化的一些考察」演講,邀請到PTT名人「Mayaman馬雅人」——蔡佾霖老師,其現為臺灣實驗教育團體「無界塾」教師,致力於推廣馬雅文化之相關知識,人稱「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的馬雅人,不僅受邀參與演講,更建立網站專欄並擔任PTT中Ancient板板主,發表馬雅文明及中南美洲相關歷史文化之文章,亦適時出面澄清對古文明之誤解,希冀能破除謠傳。

  演講由「馬雅研究的幾個途徑」切入,言及馬雅研究的整體大致由銘文、殖民文獻及考古發掘組成,若欲研究馬雅考古學則可由體質人類學、陶器與石器分析、聚落調查、銘文、圖像分析及民族考古學著眼,而後再深入細分。馬雅文化的區域涵括了薩爾瓦多、宏都拉斯、貝里斯、瓜地馬拉與墨西哥一部分,其中可見階梯神廟建築、薩滿宗教信仰、玉米農業、具城市化、獨特的文字體系及多元的曆法系統等特徵,且其歷史自前古典期、古典期、古典終結期至後古典期分成四期,講者大致介紹了各期代表與特色,如馬雅文化形成於前古典期,至後古典期已由托爾特克文明與馬雅文明共存,可看出一個文明難以阻擋的流變。

  接著講者介紹了銘文解讀的規則,由於馬雅文字有其獨特體系,屬於混和型,一字可有「象形」、「象形表音」及「表音」三種不同型態的寫法,文字形體亦十分特殊,近似於方型中繪出人像等符號,故解讀上即便有規則可循,仍有一定難度。解析完文字便可觀馬雅的數字,乃是於似人像的符號下方寫上橫槓與點,構成了數字之意,且當時已有零的概念,數學計算採二十進位法,而由數字擴及的即為曆法。馬雅曆法分成了「哈布曆」、「卓爾金曆」與「長紀曆」,其中「哈布曆」分成18個月份,一個月20天,為365天之曆法,具有新年儀式,「卓爾金曆」則是藉由數字與符號的輪番搭配,即13數字乘以20符號構成了260個不同的日子,為一純粹的宗教曆法,而「哈布曆」與「卓爾金曆」相互搭配形成了「曆法循環」,然兩者最終皆被採進位法之「長紀曆」所取代。

  講者不僅分享了自己深陷馬雅文化的契機,當提及了他於此領域中的偶像——天才少年David Stuart,更是難掩崇敬之心,另一契機是講者於2018年馬雅田野工作坊中,得以向David學習解讀馬雅文字並一同造訪Naranjo等遺址,其中提卡爾遺址為馬雅歷史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現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考古過程中,講者一行人探究了銘文與石刻之藝術風格,更開始試圖找尋馬雅與周圍文明之共通處,如西元378年後,馬雅的石碑出現正面雕飾風格,石刻藝術亦可見墨西哥風格之物,另外從神廟建築、人物穿著及手持器物的風格皆可加以判別其屬馬雅、抑或中部墨西哥風格,又一次因親眼見到明代瓷器出土物時之震撼,而燃起了將明代晚期與中美洲連結研究的興趣。

  誠如講者所言:「若要理解馬雅或是阿茲特克的發展,一定要理解整個中美洲文化區的狀況。」欲瞭解一個朝代或文明,細究之餘,定需將視角擴展,其相鄰的文化區皆會相互影響,如觀其石刻、曆法與風俗等層面便可探知一二,故講者同時講述了阿茲特克帝國的征服經過,且引用《聯方外紀》與《海國圖志》等文獻,帶領聽講者一同從引文中瞭解墨西哥地理、印加風俗、南美洲古文明,抑或當時之征服者所佔範圍及其影響。而講者不僅喜愛馬雅文化,幾十載中持續涉略,近年更是深入學術鑽研,除了言及近代張光直等學者就馬雅中國連續體等學說的看法,亦分享學界已發掘及解決的問題,同時提及尚未研究的遺失環節,希冀未來有志之士能一同研究。

  古今中外,歷來朝代多會經歷內憂外患之爭鬥與紛擾,然一偉大文明往往非毀於外部侵略,而是亡於自身的衰落,雖難逃文明更迭,留下的遺跡卻足以讓後人鑽研而窺其一二,如同我們透過蔡佾霖老師多年來旅行與考察的經驗分享,得以觀馬雅人如何在叢林裡建造上百座城市,發展出耀眼文明,以及於數學、天文、藝術與文字等層面所展現之天賦,演講中不僅能感受講者欲推廣馬雅文化的熱情,聽者更得以如臨其境的重訪馬雅,燃起埋藏內心深處的考古魂。

檢討與建議
成果紀錄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成果附檔
1 活動照片
2 活動照片
3 活動照片
4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