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計畫類別 109高教深耕計畫 1-1建置跨域學習環境
名稱 [表演藝術] 傳統藝術工作坊:不一樣的歌仔戲——奇巧胡撇仔之旅
承辦單位 表演藝術產業學分學程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0-10-26~2020-10-26 活動時間 15:20~17:30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地點 文學大樓3308教室
預計人數 30 參與人數 30
活動滿意度
概述及成效
撰稿者:國四乙 曾紫萭

  在10/12號的豫劇講座裡,豫劇王子劉建華老師便稍有提及她的胞妹-劉建幗老師,也和她一樣對於豫劇與歌仔戲有著最深最深的熱愛。那時候建華老師的伏筆介紹即引發了我們所有同學的期待和好奇,果然見到建幗老師本人以後,所有人都感到欽佩與尊敬。

  講座的一開始,建幗老師從她的戲劇啟蒙開始說起,受到家學淵源的影響,以及從小自發性對於歌仔戲的熱愛,使得她年輕時候的心靈在大量接觸戲劇之下逐漸有了想要傳承與推廣傳統戲曲的理想。

  而此次的演講主題-「胡撇仔」是什麼呢?其實在建幗老師介紹之前,我全然不知道「胡撇仔」是劇種的一種,還是某種傳統戲曲的別名?然而,經過建幗老師詳細地介紹以及用照片和影音補充之後,我才知道,原來胡撇仔是日治時期因皇民化運動而權宜、應時代而表現出的表演劇種與風格。它在音樂、服裝、化妝與舞台裝置等外在的形式上雜糅了外來的風格,但是它的表演方式,仍然依循著傳統歌仔戲的內在邏輯和模式,戰後胡撇仔成為一種嶄新的表演風格,直到現今仍然廣受觀眾的喜愛。在老師的輕快介紹後,我們許多人才深刻的了解到這個對我們來說有些陌生,但卻又感到親近的劇種,實在是獲益良多。

  在此之後建幗老師也向我們介紹到她在「從戲」與「從劇」的這些年來,她在劇場、劇本上所做的種種嘗試與突破,老師的語調幽默風趣,讓在台下的我們也感受到她對於傳統戲曲最純粹的喜愛與不斷堅持的理想和信念,實在動容。然而其中有幾齣戲是令我感到十分印象深刻的,如奇巧劇團剛成立即出演的《招弟復興打狗趣》、《蝴.蝶.效.應》、《我可能不會度化你》、《鞍馬天狗》。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蝴.蝶.效.應》,此齣劇以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戲劇底本,重新改編加以詮釋,並揉合了歌仔戲、黃梅調、現代音樂與RAP為一體,同時藉由「倒轉」的時間方式來呈現,雖然我們都未曾進到戲院觀賞這一齣好戲,但是在建幗老師的講解下,我們都恨不得趕緊前去戲院觀賞!

  也因為建幗老師是《蝴.蝶.效.應》的要角之一,為此她在講座的期間也向我們展示了她在戲中的角色呈現,當她放下現代配樂,拿起麥克風唱起改編梁山伯心裡話的歌詞時,在場的我們全都耽溺於老師清澈而十分具有魅力的歌聲裡,最後她的展演了一段「數來寶」和「RAP」的片段,演唱之後所有人尖聲鼓掌,全都佩服於老師的好功力與好巧思。

  在講座期間,建幗老師有提及一個很重要、且她不斷推崇的傳統戲曲觀念,我認為這個觀念實在大大的啟發我,讓我對於傳統戲曲有著更為深邃的理解和想像。此觀念即是,傳統戲曲所具備的「通俗性」其實不等於「媚俗性」,而傳統戲曲需要保有「藝術性」;我想這個理念的意思即是在說傳統戲曲在現代大多會受到觀眾市場的考驗,如果仍然維持八股的傳統方式是很難吸引觀眾的,然而若將其大為改編,成為了符合世代需求與時代氛圍的傳統戲曲,將會是「媚俗」而有些失真的表現。為此如何在傳統的戲曲裡加上現代元素,或是新創的題材與巧思,實在考驗了所有傳統戲曲的編劇團隊。而傳統戲曲需要保有「藝術性」,這句話則是說明了,戲曲它存在的美學與藝術性是從古至今都存有的,為此如何將其繼續「保持」與「傳承」,我想這些堅持的理念除了要靠劇團、編劇者、演員們的努力推廣外,更要由觀眾們實際的支持和欣賞。

  在講座的尾聲,建幗團長向我們說起了奇巧劇團在這些年來不變的初衷,「我們認為,好的作品能踏步田野鄉間、願為廟宇獻上藝術饗宴,也能躍上國際舞台驕傲展現台灣文化之美。在通俗與藝術的繩上跳舞,帶觀眾找回看戲時,最單純的快樂與美好。」這段話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誠然,戲曲可以走入鄉間也可以登入國際,好的舞台與演員需要由觀眾們的支持,而我在講座裡看見了一位愛傳統戲曲成痴的戲曲人,她用歲月裡的很多時光浸泡於戲曲當中,同時秉持著最初的信念與喜愛,向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推廣美好的傳統戲曲,這樣的精神實在讓我感到非常的佩服與尊敬。

  那日的講座讓我深刻明白到,台灣土地上傳統戲曲的流變與傳承,它們都是如此的莊嚴通俗又美麗,但願它們也將持續向榮,將藝術的真誠與美好永遠留下。

檢討與建議
成果紀錄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成果附檔
1 活動照片
2 活動照片
3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