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09高教深耕計畫 2-1產學研服實緊密連結
名稱 師生雙向交流
承辦單位 研究發展處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0-11-21~2020-11-21 活動時間 08:00~17:00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地點 神山部落文創工坊,魯凱文化生活館,霧台部落廚房農場
預計人數 61 參與人數 61
活動滿意度
概述及成效
神山部落文創工坊
魯凱族有許多重要的文化資產,是累積了千百年的智慧與哲學,這些傳統文化可能正在一點一滴被大家漸漸忽視,為了讓大家能更了解這珍貴的歷史文化並達到文化傳承,於是創立了神山文創工作坊,神山部落的居民將部落傳統的名俗風格元素,例如琉璃珠、陶壺、百合花、大冠鷲羽毛、連杯等原民文化的象徵物,轉換成嶄新的面貌,藝術家把原住民文創品與在地文化做連結,製作出琉璃珠飾品、家飾擺件、手編籐製品等等藝術創作品,更貼近現代人更年輕新穎,讓大家能從中了解部落傳統的文化,令手作產品不只是一項有價商品,更能夠永久保存。學生也親自動手製作傳統琉璃串珠飾品,琉璃珠每顆都有專屬名稱與傳說故事,也有特別的祝福之意,同學們從中學習有關於魯凱文化含義及內涵,參訪的這天遇上了工作坊辦的市集,市集裡都是部落當地居民製作的項鍊、帽子、傳統服飾等等,全部都是部落文化創新後的面貌,讓我們能更簡單的接觸部落的傳統。

魯凱文化生活館

魯凱族文物館的外觀為在地藝術家所設計,建築採用現代的工法配合傳統建材石板建造而

成,石板屋是魯凱族傳統特色的建築石材,非常耐用也不意損壞,在別的地方是看不到的。魯凱族文物館的設立除了傳統文物的保存外,主要為展示魯凱族各式的文化面貌,包括各種生活用品、神秘的信仰文化、精巧的工藝技術作品、石板屋的格局規劃及型態等,成為一個小型、靜態的魯凱文化縮影,更是一個永久性的文化保存及民族教育機構,凝聚族群的認同和歸屬,延續魯凱族的傳統文化。透過導覽解說讓我們透過實際物件看見魯凱族悠遠的歷史文化。文物館除了建立文物保存及展示的環境,也提供了適合老中青幼文化的共學平台,進而成為魯凱族傳承、教育、研究、展示的文化中心。進入魯凱文化館內看到了許多魯凱族生活的用品,包括傳統服飾、皮衣、頭飾。讓我們知道對於魯凱族傳統的文化、歷史、信仰有更深的了解。

霧台部落廚房農場
神山部落首創全台第一間「部落廚藝學校」,並推出結合農事採集與料理食材的遊程。遊客在部落媽媽的帶領下,親自走進田間採收當令食材,如山芋頭、南瓜、龍鬚菜、紅藜、甲酸漿葉等。在採收的過程一方面讓參與者認識作物生長環境、學習農作物的採集以及感受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不僅能認識各種食材的特性,更在體驗中感受到部落居民對大自然的尊重。參與者採收所需的食材,依照部落媽媽的指導下製作成具有原民風味的的餐點,包含由甲酸漿葉包覆豬肉以及芋頭粉製成的吉拿富、利用小米製成的小米煎餅邊玩邊做、邊做邊吃,直接從產地到餐桌,過程相當有趣也能落實從產地到餐桌,減少運輸造成過度碳排放的意義。從農地的採收到餐桌的過程,食農體驗的樂趣外,環境教育及戶外教育也在無形中讓參與的我們更加了解。部落居民堅持使用天然的食材入菜,不使用化學塑膠原料包裝,天然環保低碳低塑的生活方式。

檢討與建議
神山部落文創工坊
體驗教育是環境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透過體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在親手製作的過程,讓參與者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並從中學習關於文化教育、環境教育,將文化創意精神與技藝繼續傳承,甚至習得專業之技能,本次透過參訪工作坊的過程,將傳統文化理念傳達給更多人,並透過手作教育裡讓我們從中體驗並學習。

魯凱文化生活館
本次參訪也連結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裡SDGS,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提倡終身學習,讓學生參訪的過程了解到不同族群的文化及歷史背景,從中學習不一樣的知識。文物館的建構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參與,藉由參訪魯凱文化館,讓參觀的人們了解不同的族群文化,從參觀的過程學習到魯凱族生活的地方進而達到環境教育及文化教育。

霧台部落廚房農場
霧台部落在兼顧環境保育與地方發展下,以低碳旅遊與綠色經營的概念,進行相關解說導覽、交通接駁、環境教育、環境維護,提升部落整體環境與素養,共同維護保育環境生態資源,另外也可增加部落收益與工作機會。現在許多人對於生活環境十分疏離,透過親自體驗的民眾,去推廣給更多的人支持自然環境保護進而到環境教育,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成果紀錄
神山部落文創工坊
魯凱文化生活館
霧台部落廚房農場
成果附檔
1 神山部落文創工坊
2 魯凱文化生活館
3 霧台部落廚房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