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遷船、宴王、和瘟壓煞
當天傍晚抵達東港之後,隨即參與的即是「遷船」的儀式,遷船儀式也就是王船的遶境。而在遷船之前,需請道士進行「祭船」和「開水路」。祭船的意思是請瘟神上船,而開水路是替王船開一個讓它通行的運河。在祭船這個儀式裡面,首先會先把瘟部裡的鬼神請到道壇中,分三次向這些鬼神奉獻香、酒及三牲。在請鬼神上船的過程當中,道長的口氣會相當謙虛,等到瘟神上船之後,道長的口氣轉為嚴厲,吩咐著瘟神趕緊離開當地,接著開始開水路,道長會在手中拿著鋤頭,往地上挖,此時會有另外一個人在他剛剛挖過的地方撒水,據說這樣船才走得動。
大約在晚餐之後,道士會開始進行驅逐瘟神的儀式。首先是「調五營」,請五營兵馬下來,並調遣到守護道壇的位置。接著做五雷燈,五雷燈儀式所請的是五雷使者,五雷使者掌管一般的災難,最擅長釀雷災,在五雷燈結束後,就最關鍵的「和瘟」儀式,在這個儀式當中,道士會在做和瘟期間,替東港人向天神說項,請玉皇大帝原諒他們之前犯下的罪性,並吩咐他手下掌管瘟疫的瘟神這一次可憐他們而不要動手,和瘟其實就像一個懺悔儀式。
和瘟儀式進行時,道士必須先把一些天神、地衹及瘟部裡所有的瘟神請到道壇來,因此會很大聲朗誦名單中的名字。在瘟神和其他神明就位之後,道士們會把桌上的祭品奉獻給他們,並獻米酒三次,並念出天赦符然後將其燒去,接著道士會再請一批救災的天神到道壇來,並向這些天神請求可憐東港鎮民等等,在這一項儀式之後,和瘟差不多結束了。
最後則是「壓煞」的儀式,道士會在王船和道場中放兩個板凳,下面有一個盛滿著燒紅火炭的烘爐,爐上放上油鍋;板凳上面放了米胎,前面放裝滿水的水桶。「壓煞」時,道士會在手中拿五隻「和瘟旗」以及劍、水浩、牛角、草蓆、掃把跑來跑去,並做一些動作,並在心中念招三界使者的咒,最後道士會拿著黃色的和瘟旗把板凳、油鍋及米胎通通打翻,到這裡整個壓煞儀式完成。
在這些儀式都結束之後,廟方開始進行「添載」,也是是把王爺和他的部下會用到的東西,一個一個得過香爐,裝在王船上,像是食物、衣服、傢俱、廚具等物品,有些是模型,有些是實物,除了這些東西,迎王祭典中信徒也會購買米包、豆包等用來添載的物品,這些東西最後都會跟著王船燒掉。添載到一個段落後,大總理會回到王府裡準備「宴王」典禮,宴王典禮比祀王還要隆重,除了祀王裡的祭品以外,還會再奉上各式各樣的山珍海味。
(二)送王(燒王船)
等到宴王完畢後,便開始將王船遷請到水之地,也就是海濱公園,在王船抵達以前,廟方就已經將民眾的米包、豆包和金紙等放置在此地,等待王船抵達定位後,便開始將這些物品的堆至在王船旁,王船位置固定之後,王船班的工作人員會開始將船桅及船帆安裝於船上,並掛上千歲王爺的頭燈,在王船設置完畢後,開始呼請東隆宮的五位王爺以及值年的大千歲上船,等待王爺都上船之後,道士會在王船邊再進一行一次開水路的儀式,如同遷船的儀式一般,道長會在手中拿著鋤頭,往地上挖,此時會有另外一個人在他剛剛挖過的地方撒水,代表體王船開到,讓王船可以沿著水路離開東港,而這些儀式必須在凌晨五點之前完成,到了五點即點燃紙堆上的數串爆竹,火花使得等個王纏在數分鐘內燃燒,王船開始燃燒後,東港的居民會「偃旗息鼓」的離開,整個迎王的祭典也到此劃下一個句點。
(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翁渙瑤)
(三)參與心得
- 藉由實際參與感受文化活動的盛況,此次的參與了解到東港王船祭的文化意涵,是一趟很豐富的文化之旅。
- 完善記錄在於台灣文化宗教科儀,應具體與中國有差異,才能讓此活動發展成國際盛大宗教盛事。
- 對台灣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認識到台灣的民俗文化及祭典,體驗此活動學習到許多,很有意思,期待能再次參與相關課程。
- 讓我對東港王船祭有更直觀的接觸,拓寬知識面,更加瞭解傳統民俗文化。
- 結合民俗和宗教,內容豐富精采,值得推廣。希望多多辦理實際探訪文化的移動教室活動,讓大家親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