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10高教深耕計畫 1-1:建置跨域學習環境
名稱 [表演藝術] 人生的困境與調適:文學與電影的啟發
承辦單位 文學院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1-12-10~2021-12-10 活動時間 10:00~12:00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地點 活動中心二樓演藝廳
預計人數 參與人數
活動滿意度
概述及成效
  文學院於12月10日舉辦「人生的困境與調適——文學與電影的啟發」講座,邀請國立屏東大學簡光明教授將學術專業與人生閱歷結合,分享於困境中調適與解困之思維。簡光明教授不僅為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亦是應用日語學系主任及中文系特聘教授,身兼多職之下仍徜徉於莊子學史、文學與電影中,此次演講便藉由古今文學作品分享如何於困境中找到出口,以期幫助同學們遭逢困頓時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演講首先提及講題訂定的動機,講者曾獲頒特聘教授、大武山學者獎及教學特優績優教師等多項殊榮,然看似光鮮亮麗又順遂的人生底下,亦曾於唸書過程面臨落榜、重考、留級,甚而退學等多重顛簸,在充滿困頓、挫折的來時路,成功經驗相對較少。又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目前五位大學生中就有一位具憂鬱傾向,其中包括自身、家庭或社群等問題,換言之學生在唸書進程中佈滿各類困境,因此講者以自身經驗及社會調查延伸思考,對每個人來說如何面對人生的困頓皆屬重要課題,我們理當能從喜好的文學與電影作品習得調適之法,從閱讀中得到啟發。龍應台《百年思索》提及文學有一核心功能——「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如將市井小民作為電影人物,以其生命歷程為題材,藉此使得每日視而不見的人事物重新被看見,如默劇大師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透過賣花的盲人女孩的視野,看見卓別林飾演的流浪漢如何關懷弱勢,電影更在女孩眼明後兩人相遇,流浪漢五味雜陳的表情中劃下句點,留下深刻的餘韻,如此透過文學使我們看見生活中習以為常卻鮮少關注的對象。

  於講述電影跨至文學之前,講者以唐傳奇《枕中記》與電影《命運好好玩》為例,兩者具有近似的發展,主角皆於困境時憑藉虛幻的夢境達到功成名就,卻也從中了悟人生真諦而改變價值觀。以經典劇本《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參照,思考對困境的理解與解套,祝英台在面臨求學受阻及身份識破之際,以慧黠的機智化解了危機,然人性複雜、人生充滿變動,即便想到解決困境的方法亦未必總能奏效,人生的淒美往往由此發生,祝英台即為最佳例子。若以醫護文學的篇名與結局,觀察醫學生面對醫師執業困境的思考,可見對於困境的抉擇是由每條岔路走出迥異的結果,一念之間、一刀之下便劃分了庸醫與華佗之別,其中唯有老天知曉真相。而後講者分享了自身專業的《莊子》,簡教授曾找尋莊子的故里,自河南、山東到安徽,發現多數人因不夠瞭解其思想便誤解了莊子的精神。莊子妻死時鼓盆而歌並非喜悅,乃因參透了生與死,發現生死如四季自然循環,便將悲傷之情轉變為順應自然,鼓盆而歌則為其表達自然的一種警訊。蘇軾亦從《莊子》中學到人生困境的調適,〈水調歌頭〉中「何事長向別時圓」當遇困境被貶官、中秋無法與家人團圓時原懷有憾恨,一轉折便如莊子將人生放大,從自然的循環頓悟人生的失意與困窘只是一時,若把時間拉長便能解開,遂改以積極態度面對,而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曠達,蘇軾讀《莊子》得此精神,找尋到調適的心境。

  莊子認為困境肇因於有蓬之心,若能屏棄既有的狹隘思維並通透大道理,便能突破窘境、開創新局。不同於莊子非凡的逍遙,郭象認為順應本性發展、做事與能力相稱、盡己本分便能得平凡的逍遙,無論平凡或非凡的逍遙皆為一種心境,更是種值得參考的思維方式。人生在世難免會面臨曲折逆境,此刻誠如李欣頻所言:「電影是人生最好的模擬訓練場」、廖輝英提及:「文學其實是在替人生找出路」實然,我們可以透過電影與文學探討人生出路的問題,找到面對困境的調適方式,更藉由作品換位學習、增添人生閱歷,當天氣時而晴空萬里、時而狂風暴雨,何妨吟嘯且徐行,於外在環境及內在心境中兩相調適、取得和諧。簡教授藉由個人閱讀心得的分享,不僅帶來深入而精彩的詮釋,讓同學們從電影與文學中獲得啟發,更於演講最末鼓勵、祝福同學們未來能走向逍遙之境、從容的解決困境,換一個角度去看見人生的美好。

檢討與建議
成果紀錄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成果附檔
1 活動照片
2 活動照片
3 活動照片
4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