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加深加廣課程結合臨床教學循環於教育實踐科目之協同行動研究(健康與體育領域體育專長教材教法)
計畫主持人:體育系 鄭漢吾主任 活動模式:成果發表(講座)
本計畫符合的永續發展目標:SDG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學習
一、一、計畫動機
台灣已於民國108學年度開始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申請人今年有機會到高中進行教學觀摩、臨床教學和訪談,發現學校端對於108課程的推動有其限制,面對新課綱的改革,首先需要了解身為第一線人員的教育者對於新課程綱要是否有同樣的認知、理解與推動,並且提供全面性的應對方法。而教育現場教師被賦予開課的任務,但是加深加廣的課程設計與實施,目前在師培階段甚少觸及,甚至此類課程所需的教科書也仍在開發當中,這樣的發現若非實際進入教學現場實作,其實不易理解其箇中原由。因此,申請人認為確有必要將之視為一重要主題納入師培實踐科目施教,教導師資生於職前階段即初具加深加廣課程的施教經驗與知能,以利銜接未來職場需求。
二、研究主題與目的
(一)先期了解學校端體育教師對加深加廣課程實施的看法,以作為施教參考;
(二)了解將加深加廣課程結合臨床教學循環於教育實踐科目之師資生學習成效;
(三)探討師資生對將加深加廣課程結
合臨床教學循環於教育實踐科目之知覺情形;
(四)建立加深加廣課程結合臨床教學循環於教學實踐科目之教學策略與內容。
三、文獻探討
本計畫以提升體育師培教學為出發點,以下分由教育實踐科目、臨床教學循環、加深加廣課程三個部分進行探討。 (一)教育實踐科目:依據本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的課程地圖,共開設八堂教育實踐課程。師資培育也需要跟著時代的演變進行修正,越早接觸教學現場對於師資生
來說能夠越快將理論與實務進行融合。可見師資生能經由參與師培教師臨床教學歷程中共學及成長,印證了教育現場實踐對師資生的助益。
(二)臨床教學循環:豐富的臨床視導主要的任務是開發師資生的內容知識和教學技能,建立、支持和維持學校與大學之間的夥伴關係,以及促進這些參與者專業成長。師資生能透
過臨床教學循環儲備教學經驗,更瞭解教育現場,為未來教學作準備;教育實踐課程藉臨床教學,增進師資生專業能力與教學經驗的成效。
(三)加深加廣學習課程:。體育課往往因為非關升學科目而常被忽視,108課綱的體育加深加廣課程,雖有部訂的節數,但沒有經過部訂的審訂,如能有效的引導作法及統合資源
於課程中,如引領夥伴教師進行教學協作、導入師培機構或地方教育輔導資源、以專業社群搭建教師團隊與專家學者的對話平台等作為,可讓師資生、現場教師、師培教授在
實施的歷程中同步得到專業成長。
四、教學設計與規劃
本計畫所涉及的課為體育教材教法,是重視將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識和一的學科教學知識,為符合 108課綱需求,採取的是素養導向的師培教學精神,目標為:認識素養導向的體育教學相關理論與策略、具備中培教學精神。本課程特別關注之處為實地學習、臨床教學循環與加深加廣課程三者的融合,故需要師資生、師培教授與現場教師三方的有效互動。本研究具體做法為將臨床教學循環鄭漢吾、楊彥均, 2023)與體育教材教法結合實施教學,臨床教學循環。
五、研究設計與執行規劃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方法,並採取質量相輔方法及協同式行動研究進行。
六、預期完成工作項目與成果
本研究上學期針對「加深加廣課程結合臨床教學實施於體育教材教法科目」小組試作,下學期則全班進行試作。所得具體成果為:
(一)現場體育教師皆認為實施加深加廣課程有其價值,並反應備課耗時耗力、資源不足,期待學校支持、成立社群、個人專業成長,為提升課程品質共同努力。
(二)加深加廣課程結合臨床教學循環於教育實踐科目為提升師資生核心素養,有顯著提升體育專業素養。
(三)師資生知覺到加深加廣課程與一般體育課型態差異大、學科知識的運用與課程設計是關鍵、透過「臨床教學循環」的實地試教能有效累積教學經驗、肯定本課程實施。
(四)本計畫結合體育教材教法科目施教,以精進的、整體的、自主的、接地的、多元的、實踐的六項教學策略規劃課程內容,具有實 質成效,可持續實施於師培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