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講者介紹
黃瑞彰副研究員 目前任職於台南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
二.核心主題——有機堆肥及液肥製作原理
內容:
1.堆肥資材的辨識
堆肥定義:將天然的有機材料堆積在一起,經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分解,腐熟轉成植物易吸收的型態而成的。
常見有機材料成分:污泥、發酵牛糞、樹皮堆肥、稻稈粉末、小麥桿、鋸木屑,大豆粕等
氮源:粕類 磷源:海鳥糞、磷礦石 鉀源:草木灰、粗製鉀鹽
2.堆肥製作原理
製作原理:將生物殘體及動物排泄物(可再加少量礦石或化學肥料)調整炭氮比、水分及通氣性,經一段時間堆積,藉微生物進行堆肥化反應(發酵)之後的腐熟產品。
I.堆肥化過程及微生物
II.碳氮比:一般維持在10:1左右,製造時材料的比例應為20-30。
III.水分:60%-65%
IV.堆肥體積:2.5*2.5*1m(高至少為1m)
V.酸鹼值:pH7.0-8.0
VI.時間:每兩週翻堆一次,水分不足時加水至水分保持在60%,三個月後便可腐熟。
3.堆肥方法與設備
製成:收集堆積材料—>依用途切成適當長度—>調整材料碳氮比及水分—>調整酸鹼值—>發酵
設備:簡易堆肥槽、專業發酵槽、室外堆肥
4.有機液肥製作
準備120公升水桶一個,將清水及全部材料倒入其中後每天早晚各攪拌3-5分鐘,14天連續後經30天左右即可使用。
5.蚓糞堆肥:
廢棄物與蚯蚓及微生物作用,其堆肥和放射線菌及酵素,不含病菌,可促根系生長。
高度:約30cm
時間:1-2月
溫度:室溫、不需翻堆
水分:必須保持溼度
三.參與心得及收穫
藉由此次活動讓學生更加了解固體肥料及液體肥料的應用,並且亦學習到如何在生活中製作液體肥料。詳細的解說原理讓學生更能理解有機材料該如何選用、適當使用的時機為何,蚓糞堆肥及其他堆肥方式亦讓學生啟發其中能帶來的利益潛能。
此外,透過堆肥原理,講者還更延伸到了生活中塑膠廢物的腐化,回推到物質循環到土裡轉變成植物養分再經由食物鏈傳到人體內,不僅是對人類還是對大自然,都應該選用適當的材料,才能讓物質有效的再利用且不傷害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