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員背景:
性別 |
男性:3人、女性:5人。 |
年級 |
碩士班:1人、大四:1人、大二:5人、大一:1人。 |
學院 |
教育學院:4人,文學院:3人,理學院:1人。 |
整體而言,本次團體成員性別比例尚稱平均,而在年級分布上,以大二學生為多數。至於學院,則以文學院、教育學院占最大多數。
由上述成員背景分布來看,團體成員仍多以人文學院學生為主,日後可多加宣導招募理工學院學生,提升是類學生在人際、情感教育等性質之團體參與機會。
(2)團體參與程度:
本次團體原預計招收8~10名成員,預計有56~70參與人次,惟實際參與人次共計37人次。顯示,每次團體的出席成員均有所變動,也影響團體凝聚力的形成與穩定。未來,在招募成員及第一次團體時,向成員宣導穩定參與團體對團體的貢獻。
(3)質性陳述:
從成員的心得及回饋內容來看,多表達透過團體的互動經驗,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且能從活動內容中,學習到人際之間的表達。而隨著團體成員的不穩定,也影響團體凝聚力的形成,因此領導者也因應團體的狀態,於第四次團體時,將團體的氛圍帶回到團體中討論,重新調整團體動力,以利後續團體的進行。
(4)滿意度調查:
以五點量表呈現成員的滿意度,5為非常滿意、4為滿意、3為尚可、2為不滿意、1為非常不滿意。在以下題項中,滿意度調查結果為:
題項 |
1.活動的流程規劃得宜 |
2.活動內容規劃符合個人需求 |
3.活動內容與主題相符合 |
4.活動內容符合個人期望 |
5.活動內容充實 |
6.此活動可增進我現有的知識 |
7.此活動對自我專業成長有實質收穫 |
平均得分 |
4.50 |
4.53 |
4.61 |
4.44 |
4.47 |
4.39 |
4.28 |
從上述題項平均得分來看,成員的滿意度介於滿意到非常滿意之間,顯示成員滿意此次團體之進行。其中,滿意度最高與次高的題項分別為「活動內容與主題相符合」、「活動內容規劃符合個人需求」,可看出成員認為本次團體所規劃的活動內容,符合人際探索及成長團體的團體目標及自身需求;最低及次低的題項則為「此活動對自我專業成長有實質收穫」、「此活動可增進我現有的知識」,此部分乃因人際探索及成長團體並非以教育性團體為目的,主要仍以協助成員探索及覺察人際行為模式為主,因此成員在專業成長及知識層面的獲得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