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計畫類別 113年高教深耕計畫 1-1: STEAM特色人才培育
名稱 【教育學院】語言治療於學校系統及高齡服務之應用
承辦單位 教育學院 合辦/協辦單位 特殊教育系
活動日期 2024-04-29~2024-04-29 活動時間 10:00~12:00
活動對象 主要對象為學生,但全校皆可參與
活動地點 教育大樓1404教室
預計人數 15 參與人數 12
活動滿意度 0.00
概述及成效
課程名稱:專業合作與溝通           授課教師:吳佩芳            活動模式:協同教學
主題:言治療於學校系統及高齡服務之應用
講師:高雄市楠梓特殊教育學系 郭俊宏職能治療師


本課程活動符合的永續發展目標SDG3: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人群的福祉。

一、演講內容記錄

(一)背景

  • 工作內容:1.主要是衛福部管理
              2.構音矯正、口語表達、口腔按摩、溝通障礙輔助系統、發展遲緩等
              3.ASHA 所提及的提供領域:理解性語言、表達性語言、語用、讀寫能力、音韻覺識…等
              4.所使用的方法:技術和儀器(內視鏡、螢光吞嚥攝影檢查)
                
  • 工作場域:語言治療所、學校、醫院/診所、早療機構、長照單位

(二)高雄市身心障礙的專業團隊服務模式
      特教法定義:特教相關專業人員(醫師、心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等)

  • 專團成員:113 年有 104 位兼任專業人員參與專業團隊服務(語言治療師 29 位)
  • 合作方式:貫專業團隊模式,輔以跨專業服務方式
  • 服務流程:1.特通網 email 通知治療師有派案,治療師至高雄市特教資訊網看派案結果
    2.聯絡特教老師詢問學生狀況及老師目前教學上的困難和需要協助之處並排定服務時間;回報分區督導所排定的行程。
    3.依約定時間入校服務,評估學生結果後,與專團中的老師/家長就觀察和評估結果進行討論,並給予教學目標和策略建議;與老師討論後續服務模式//頻率/時間
    4.回報個管老師後續服務計畫/排程;3-5 天內於教育部特通網完成整個評估

報告計畫的撰寫
(三) 醫療體系 VS 學校體系的語言治療
  • 地點
    ➢ 醫療體系:醫院復健科/耳鼻喉科/聽語中心、語言治療所/長照機構/個案家中、語言治療室/病床旁、長照機構/個案家中
    ➢ 學校體系:普通班、資源班、特教班、其他教室/會議室、操場、室外、家中
        
    ✓ 學前:主要在普幼班或學前巡輔老師的課堂中
        ✓ 國小/國中:資源班/普通班
        ✓ 高中職:輔導室
  • 對象
    ➢ 醫療體系:嬰幼兒~老年人,由醫生看診後轉給語言治療師做治療、有語言理解、表達困難/疾病、進食和吞嚥問題/困難/疾病
    ➢ 學校體系:學前幼幼班~高中職學生,具有特教資格的在學學生、經父母同意後申請專團服務、有溝通和語言困難的學生(各種障別都有)
  • 時間
    ➢ 醫療體系:醫院營業時間、30-50 分不等、依照勞基法規定、每周一次到數次
    ➢ 學校體系:在學校上學時間(學前和國小中午不能排服務)、第一次入校多是安排 1 小時/後續服務:依老師需求而定(半小時為限)、高雄市規定治療師每日服務時數不得超過 8 小時、依老師需求而定/目前因為經費之故,建議只有期初評估和期末諮商服務兩次


二、問題與討論
  1.專業團隊的服務流程為何?
    (一)將功能性動作訓練的課綱顛倒順序:
      (1)統一由高雄市特教資訊網email通知派案
      (2)聯絡學校特教組長或老師排定服務時間/回報督導所排定行程
      (3)約定時間入校服務,與家長教師討論教學目標與策略/與老師討論後續服務模式
      (4)回報個管老師後續服務計畫/3至5天於教育部特通網撰寫評估報告計畫

  2.與特教老師如何溝通合作?
    (1)特教老師:明確表達教學困難、普通班與家長橋梁、願意多嘗試治療師目標及建議、加強親師溝通能力
    (2)治療師:確認學生階段(不能-不會-不要-不理解)、提供教師相關資源及策略、互助資源網的建立

三、課程效益概述
  • 現場特教老師的迷思
        講師向我們分享現場特師可能會有的一些迷思,例如:會發出聲音就不需要使用 AAC...等。以我們而言,在職前教育有休息輔助科技應用與溝通訓練,其實在課程中都有講述到相關的迷思以及AAC 的優缺點等等。但換個角度思考,或許二十年前相關知識的課程較缺乏,才導致現場較資深的老師會出現這種迷思,而這些種種的跡象也間接地顯示出教師研習的重要性!教師研習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目前的教育趨勢,因此身為現場的老師,還是得時時督促自己精進自身的專業知識,才能更有效的協助學生!
  • 服務國高中的學生之前宜先徵求學生本人的同意
        我很認同講師的這個觀念,因為國高中生本來就是屬於青春期,若是提前先詢問他們的意願,也能顯示出我們對他的尊重,減少上對下的階層關係,在整個服務過程中,兩者的配合也能更為順利的進行,但這卻是我們經常忽略的部分!
  • 潛在個案的危機
        剛好這學期在進行情障實習的課程,偶爾會聽到同學分享班上其他比觀察個案更讓人傷腦筋的同儕,但卻因為家長的關係,拒絕進行鑑定,而導致班上出現前在特教個案的現象!再加上近期討論熱度很高的網紅媽資源班事件,我覺得普遍大眾對於特教班、資源班、特教服務的概念較缺乏,才導致他們會出現一些較為負面的刻板印象並且拒絕自己的孩子進行鑑定,深怕他們被標籤化...。
        而潛在個案的危機,不僅對學生個人、班級、教師,甚至到家庭都會有所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去思考該如何將特教變得更親民,讓大家能透過什麼方式去認識到特教資源、撕除負面標籤,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這個潛在個案的問題。
   
   講師分享醫療體系與學校體系語言治療的差異                          學生專心聽講

  
           講師說明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                         講師提問讓同學思考

檢討與建議
四、活動檢討與建議
此次活動時間緊湊,沒有多餘時間開放同學提問與講師互動; 另外參與的同學只有修課的同學,雖然有宣傳給系上其他同學這場演講,但可能礙於有其他課務安排無法參與,甚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