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活動類別 執行成果 性質 教學課程
計畫類別 110高教深耕計畫 1-5:培育學院特色人才-文學院
名稱 漢字多媒體創意教學
承辦單位 國文學系 合辦/協辦單位
活動日期 2021-03-04~2021-03-04 活動時間 13:00~15:00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地點 文學大樓3412教室
預計人數 參與人數
活動滿意度
概述及成效
  108 課綱注重素養教育的時代,中小學國語文科目該如何教素養?素養教育,讓學生能夠將所學能妥善運用至生活當中,而如何在學科知識中增添這樣的素養知識,更是教師們的一大挑戰。再者,該如何運用教具、設計符合素養導向的教案,皆為當今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地學習。也因此,今日敬邀漢光教育基金會林亭妤專員與台灣課程與教學研究協會楊益風理事長及到校分享國語文科相關的文創教具以及素養教案的資訊,期盼在座與會的教師與師培生們能有所增能及收穫。 

  漢光教育基金會希望透過更多的創新以及資源的分享,讓現場一職具有熱忱的教師們對於教學更具時代性與便利性,並將漢學發揚光大,也因此,其辦理了相當多的活動與設計教具,讓語文知識不再乏味,反而能從中找到別出心裁的樂趣。在漢學中,囊括漢字、書法、古典詩詞。而在漢字部分,基金會大力推光「書法好好玩」,讓在學學生能夠透過此活動,並將漢字博學介紹給學生。也透過「滿腹經綸」活動,讓小朋友們透過墨魚汁、火龍果汁揮灑中文字,將漢字學問靈活運用在各個領域,使學生對漢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加深了學生們學習語文的學習動機。 

  除此之外,漢光教育基金會更辦理了相當著名的「舊愛新歡」活動,將古典詩、詞以當代流行音樂之元素融合,並為其譜曲,讓課本裡常讀到的詩人活在現代,也讓眾人皆能以最奇幻的音樂創作與歷史著名詩人來場跨越時空的合作,替他們在千年後的今天,重新推起一波洶湧的經典浪潮!其不僅減輕了學生學習詩詞的負擔,方便記誦而更容易琅琅上口,使漢文化能以更豐富的形式重新演繹,更增加了學生接觸和文化的契機。除此之外,更大力推動學生喜愛的手機手遊(如:〈陽春白雪〉)、桌遊、漢字傳說遊戲……等,讓學生透過「遊戲」引導教學,使學生能增進學習意願,更能與漢文化相處甚歡、愛戴不已。也由以上可見,漢光教育基金會大力推動的資源共享與活動,促進了語文和文化的推廣,更使教學現場增添許多生氣,使學習、教學不再枯燥,活潑的文創形式,也貼近了師生的心。 

  緊接著,來到了該講座的重頭戲——台灣課程與教學研究協會楊益風理事長親臨現場,與大家分享「漢字多媒體創意教學教案」,並精心為台下所有與會人員準備基金會設計的教材《漢字在生活——漢字多媒體創意教學教案》與禮品,讓眾人不僅可以聆聽到珍稀的教學知能與教材運用,更「滿載而歸」帶回了一本貨真價實的豐富教案。 

  隨著世代的遞嬗、教育制度的轉變,教師的課程設計專業也逐漸受到重視,教師需要有能力為自己的課堂設計教案,更有公開觀課的需要。在德國有句俗諺:「老師在教室就是國王。」相反的,對比現今開放課堂,誰都看得見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也因此,基金會著重於設計教案,以發展漢學,履行其創立的初衷。透過此,楊理事長也詳實地分享了這本書收錄的充實教案。該教案的特色相當有趣——版權所有,翻印不究。其大方地分享與漢文化相關的教案、推廣豐富的想法,也從中而知,對於教師教學時,肯定能獲益甚多。 

  楊理事長提到:「我們都將平常運用的語文忽視,因為我們習焉不察、不斷地使用,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價值,甚至在教學現場,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認為國文已是熟知科目,何必探究?」也因此,國文科的課程設計,趨為重要。所以,漢光教育基金會力行推廣教案結合多元媒材,舉凡流行文化、手遊、音樂,為的就是讓國文教育不再僅限於紙本講述,讓學生對學習有新體驗,讓記憶有了新的方式,方便學生理解,更讓教師在課堂設計時有多元的呈現。 

  在《漢字在生活——漢字多媒體創意教學教案》中,可以看到其分為四大部分——漢字賞析、生命教育、文化探索、環境介紹。在第一部分:「漢字賞析」中,有學者認為若我們在學習國字時,能對「字源」有所了解,方能使學生記憶牢固、知其本源而知全貌,使學生有脈絡性的記憶字詞的結構。然而,教材與文化息息相關,語文重要的功用即是能與文化結合,透過語文教導學生文化,舉例來說:在「環境教育」單元中,有一篇關於「珍惜」的教案設計,漢光教育基金會透過創意動畫,先讓學生有一小段前導的影片作介紹,影片末更有字形變化,使學生更了解「字源」以及「珍惜文化」,以喚起學生先備知識、舊日之心。透過楊理事長分享的這篇教案,我們可以看到環境教育中,自己不要的東西,可以捐贈給他人的素養構思;而在語文的教學上,我們可以看見它的工具性,讓語文中溝通技巧靈活運用,運用語文技巧與情感連結,思想溝通與表達,行銷自我,學以致用。     今天講座更有特別的教案——收納在文化探索單元裡的〈寶島茶鄉茶香〉,其透過客家文化與茶產業的融合,讓學生一探過往茶文化的源流,以介質「茶」融入國文課程,體驗古代茗茶大家—— 碧螺、陸羽、神農氏的茶文化與茶文學,引領學生跨越古今,重返古人品茶的現場,體現古時對茶的情愫。更舉例杜耒〈寒夜〉,讓學生得以由古典詩歌中洞悉過去茶水文化,實在是相當符合108課綱的素養導向教案設計,且頗富參考價值。 

  除此之外,更介紹了其他領域的教案,各個充實、實用、且富構思。如:生命教育中的「名字大不同」,以「婷」字帶領學生探悉姓名與漢文化的相互關係、漢字賞析中的「錯字解碼」,以學生常見的錯字,不以死背的方式記誦學習,而是讓學生知其本源,了解字體源演化緣由,有系統性的加深記憶。 
整場講座同學用心聆聽、踴躍發言,著實受益良多,對未來想從事教職的同學,具體且實用,

  讓師培生能妥善運用漢光基金會提供充沛的教育資源,也使大家在教師教學生涯中得以運用;然而,對未來尚未確認出路的同學亦有相當浩大幫助:文創的培養、行銷策略的解析,都是讓大家好好效法的重要知能。此次研習為時二小時,卻讓師生吸收到漢光教育基金會日積月累的豐富教育資源,相信透過靈活運用教材與教法,即可將漢光想傳承「漢文化」、國文教師想教育下一代的語文能力之願景朝著正向的道路,發揚光大。 


檢討與建議
成果紀錄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成果附檔
1 活動照片
2 活動照片
3 活動照片
4 活動照片
5 活動照片